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28

第28章 孟子进谏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很多国家活动和游学,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在齐国待的时间最长,与齐国君主的交往也比较密切,在《孟子》一书当中,留下了很多孟子与齐国国君探讨国事、论辩进谏的故事。这些故事一方面有助于人们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同时也真切地表现出孟子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风范。

三游齐国

孟子在自己思想比较成熟的中晚年曾经先后三次来到齐国,向国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孟子一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孟子在40多岁的时候曾经在齐国的城邑平陆讲学,公元前329年,44岁的孟子首次到齐国临淄。当时齐国的君主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乎?”(《孟子?公孙丑上》)当时的他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齐国当时正处于扩张时期,齐威王任用孙膑、田忌、淳于髡、邹忌等人,积极展开争霸活动。在这种时候,孟子推行的“仁政”的主张和“民本”思想根本不可能被国君所采纳。孟子在齐国待了四年左右,虽然齐威王对他十分尊重,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公元前326年,孟子听说宋国的国君将要实行“王政”,就离开了齐国,前往宋国。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卒,齐宣王继位。齐宣王继续发展了齐威王时期重士纳贤的作风,稷下学宫更加兴盛。公元前319年,孟子从魏国第二次来到齐国,受到了齐宣王的热情接待。这时孟子已经在列国之间享有较高的声誉,齐宣王为孟子及其大批弟子们安排了宽敞舒适的住所,拜孟子为“卿大夫”,让他在稷下学宫自由讲学。在居齐的这段时间里,孟子曾经多次与齐宣王论政,从各种角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亲去世了,孟子护送母亲的灵柩返回家乡邹,并且按照当时的礼制居家守丧三年。

公元前314年,孟子守丧三年之后,第三次来到了齐国。也正是在这一年,齐宣王进攻并且占领了燕国。齐宣王正处于军事扩张时期,不想实行孟子提倡的“王道”,所以孟子在齐国虽然很受尊重,但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孟子终于决定离开齐都临淄,他其实对齐宣王仍然存在着幻想,一连在齐国边境逗留了三天,期盼齐宣王能够回心转意,派人来挽留他,结果没有。孟子只好彻底离开齐国,结束了他在齐国前后十多年的政治、学术活动。

治国之道

孟子游历齐国的时候,齐宣王经常和他探讨治理国家的道理,孟子也多次借这种机会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询问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孟子心里不希望齐宣王对“霸道”感兴趣,就故意把话头引到行使“王道”上来。

齐宣王问:“什么样的人能够行王道而统治天下呢?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笼络民心吗?”孟子说:“大王能够做到的。我听说大王有一次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要把牛用来祭钟,您就命令他放了那头牛,因为不忍心看到牛恐惧发抖的样子。但是祭钟的仪式也不能取消,就用一只羊来代替。老百姓有人认为这是您吝啬,其实我知道,这表现了您的仁爱之心。您拥有这种仁爱的恻隐之心,就能够行使王道来统治天下。”

齐宣王很高兴,说:“先生您再仔细说说。”孟子接着说道:“假如有人和大王说,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得见鸟兽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整车的柴草,大王您会相信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了。”孟子说:“您的仁爱和恩德能够推及牛羊等禽兽,却不能让老百姓们感觉到,这就好像是举不起羽毛、看不见柴草一样,是没有用心去做。所以说,大王还没有用王道统一天下,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不肯做。”

齐宣王不服气地问:“怎样是做不到,怎样是不肯做?”孟子解释说:“要求一个人用胳膊夹着泰山跳过渤海,他说做不到,那说明是真的做不到;要是要求他对长辈恭敬地弯腰行礼,他说做不到,那就是不肯做了。大王行使王道,并不像夹着泰山跳过渤海那么困难,其实只要由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所有的老人,由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广到爱护所有的孩子,想要统一天下是非常容易的。您的恩德能够惠及禽兽却不能让百姓受益,是因为您不肯去做而已。”

就这样,孟子采用举例和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向齐宣王进谏,希望他能够行使“王道”,造福百姓。

远见卓识

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此机会,打着仁义之师的旗号,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攻占了燕国的几十座城池。齐宣王问孟子:“我们是否应该吞并燕国呢?我们的力量本来与燕国势均力敌,但是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完全占领了它,这不仅仅是凭借人力吧?是不是天意如此呢?如果我们不吞并燕国,可能就违反了天意了吧?”孟子说:“如果吞并燕国,燕国百姓很高兴,那就可以这么干;如果百姓们有意见,我们就不能去吞并它。齐国和燕国基本势均力敌,当大王攻占燕国城池的时候,燕国百姓却用竹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的军队,这说明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精力旺盛的军队前来救援。从前周武王征伐纣王的时候,从不惊扰百姓,只是诛杀暴虐的国君,以解救那些被残害的百姓。人们盼望武王军队的来到,就像盼望天上降下及时雨一样。”

齐宣王说:“那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怎么办啊?”

孟子皱着眉说:“燕王虽然被您打败了,可您对燕国人民却不怎么样啊。您的军队杀掉燕国的士兵,掳掠燕国的人民,毁坏他们的宗庙祠堂,搬走他们的庙堂宝器,这怎么可能获得燕国人民的支持呢?如果占领燕国,齐国的土地又将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齐国还变得暴虐无道,这一定会招致燕国人民的反抗和其他诸侯国的不满。所以我认为,您应该和燕国人协商立一位新燕王,归还俘虏和宝物,再然后您从燕国撤回齐军,这样,才能留下千古美名。”

齐宣王对孟子的话不怎么信服,坚持占领燕国,但是不久之后,果然遭到各方面的反对。齐宣王只好放弃燕国,班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