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19

第19章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变法改革,魏国的吴起、韩国的李悝都是当时著名的改革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过战国时代最令人注目的变法运动当属秦国的早年岁月商鞅变法,商鞅区区一介布衣,竟然魔术般地使秦国这个边远小国一跃成为战国霸主,并且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这似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后来在秦国变法成功之后被封在商这个地方,称为“商君”,后人才称之为商鞅。商鞅虽然是卫国的王室后裔,但是由于地位较低,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族早已经没落,他也和当时的多数士人一样,到各国游学求仕。商鞅来到当时的强国魏国,在相国公叔痤家里做一个叫做“中庶子”的小小家臣,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见习主管的职位。年轻的商鞅在这里一边做着这份悠闲的工作,也趁机学习一下魏国变法的各种文件,学问在慢慢积累,思想也在逐渐成熟。

魏相国公叔痤年老体衰,眼看不久于人世了。魏惠王去看望公叔痤,顺便请教一下相国继承人的人选问题:“老相国啊,您百年之后,谁比较适合接您的班呢?”公叔痤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吧,他叫公孙鞅,在微臣家里做一个小家臣。他虽然年轻位卑,却十分有才华,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您让他接替我做相国吧。”

魏惠王心想:“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连个正当官职都没有,让他当相国,简直是开玩笑嘛!老相国肯定是老糊涂了吧?”他虽然这么想,但是顾及老相国的面子,就没说话。

公叔痤猜想魏惠王不接受自己的这个建议,就又郑重地说:“大王要是不打算重用公孙鞅,干脆现在就杀了他吧。千万别让他为别的国家效力,否则可是后患无穷啊!”魏惠王听到这话更是感到莫名其妙,就胡乱答应了几声,起身告辞了。他一路琢磨着相国的话,感到十分费解:“一会儿让我重用一个毛头小子公孙鞅,一会儿又让我杀了他以绝后患,看来相国真的是头脑不清楚了。唉——”

魏惠王走了之后,公叔痤把商鞅叫进来,说:“我向大王推荐你,但是大王不接受;于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我又劝他杀了你。唉,但我终究不忍心啊,你赶快走吧。”商鞅笑嘻嘻地说:“没事,我不走。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不打算用我,应该也不会杀我的。”说完就又去外面和几个小家臣玩去了。

果然,魏惠王权当是公叔痤老糊涂了,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也没有对商鞅采取任何措施。商鞅在郁郁不得志中听说了秦国大力招揽人才的消息,就离开魏国,前往当时还比较偏远落后的秦国。

初露锋芒

商鞅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四处托人推荐,终于见到了当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秦孝公年纪轻轻,一心想着如何恢复秦国曾经的荣耀,如何尽快发展秦国的力量,以便在列强争霸中获得一席之地。商鞅见了秦孝公,认为他是一位具有改革意愿的君主,便着力谈富国强兵之术,强化君权之道。秦孝公果然十分感兴趣,两个人促膝长谈,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一直谈了三天三夜。秦孝公决心听从商鞅的建议,让商鞅主持变法。

秦孝公召集大臣们开会,征求大家对于变法的意见。那些老牌的贵族大臣们立刻站出来反对,一个叫甘龙的老臣态度强硬地说:“法令制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哪能随便说改就改?新法纯粹就是胡来,一来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二来官吏们不熟悉,非得出乱子不可!”

商鞅理直气壮地说:“古往今来,哪里有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不变的法令制度呢?上古夏商周三代的礼法各不相同,但都能够很好地统治天下;春秋五霸的制度也各有各的特点,但都能够雄霸一方。真正有才能的人向来勇于改革,只有无能的人才会被旧制度所限制。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变法,谁要是仍然按照老一套路子走,那可要被人耻笑了啊!”

甘龙气得胡子直抖,但是商鞅的话说得头头是道,他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反驳,只能干生闷气。

秦孝公见商鞅基本已经把话说明白了,就出来给商鞅撑腰,说:“公孙鞅提倡变法的主张非常好,深得我心,我强烈地支持他。如今秦国的国力衰微,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并没有让我们的国家兴盛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变法改革,改变老路子,尽快发展国力,扩充军备,争取早日恢复我们大秦王国的荣耀和辉煌!我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全面主持开展变法,诸位必须大力支持和配合,严禁心怀不满或暗中违抗!”

商鞅深知,变法开始的时候,如何取信于民,让百姓们对新法的实施有信心,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商鞅下令在市场的南门竖立一根一人高的木头,贴出布告说,谁能把木头扛到市场北门,就奖赏10两黄金。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上来尝试,因为这根木头显然一般人都能扛得动,人们都不相信会给这么多黄金。

商鞅不断下令提高赏金,最终达到了50两。这下更没人相信了,围观的人倒是越来越多。终于,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无所谓的态度扛了木头就走,大伙都嘻嘻哈哈地跟着他来到市场北门,想看看到底能不能兑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商鞅居然真的下令,给那个扛木头的人50两黄金。这样一来,增强了人们对新法实施的信心,为新法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变法改革

商鞅改革的措施很多,概括来说分为经济、军事、政治三大方面。商鞅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产、扩张军备、加强统治的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经济方面最大的改革措施是“废井田,开阡陌”。奴隶制社会实行的是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其实是君主所有,君主再将土地分封给王公大臣们。商鞅利用法令制度,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而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要求按照土地的多少来缴纳赋税。这些措施激励了人们开垦土地、发展生产的热情,土地开垦得多了,粮食自然生产得多,国力就慢慢强盛起来。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同时,商鞅还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处罚游手好闲、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人。为了增加赋税,征派徭役,规定成年男子必须自立门户,成立小家庭。为了保证全国赋税收入的一致性,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并在秦国各地严格执行。这些经济措施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生产,增强了国力,为秦国称霸奠定了经济基础。

除了改革经济制度,商鞅还致力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在变法之前,秦国实行的是传统的世卿世禄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这样存在很多弊端。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不是按照出身高低,而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来授予爵位。贵族子弟如果没有军功也不能担任官吏,而普通士兵如果作战勇敢,就能够根据军功大小获得相应的爵位和官职。“奖励军功”的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秦国在各场对外战争中屡次获胜,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在诸侯国中赢得了自己的地位。秦国还利用武力占领了周边一些经济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不过,由于废除世卿世禄制直接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力量,危害了他们的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这也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与封建经济制度相适应,商鞅也改革了政治制度,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商鞅下令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作为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每个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等。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职掌管各项事务,直接听命于中央,这样就把原来奴隶制领主的特权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在具体管理方面,商鞅改革了户籍制度,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的户籍。同时还实行“连坐法”,将居民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让大家互相监督,如果其中一家犯罪,其他人必须及时告发,否则都要定罪,这就是所谓的“连坐”。这种制度加大了对百姓的监督力度,但是也带来一些弊端。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新法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不得不说是商鞅变法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