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魏争霸的过程中,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叫“马陵之战”。齐国军师孙膑巧妙地诱敌深入,歼灭了由魏国大将庞涓率领的10万大军,庞涓也在绝望中自尽。这次战役极大地削弱了魏军力量,魏国元气大伤,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齐国则声威大震,进一步增强了实力和影响力,为下一步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天下大势
齐魏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由于多年积累的丰厚资本仍然起着作用,魏国并没有大伤元气,经过短期调整之后就恢复了生机。而齐国在战争胜利的刺激之下也开始蠢蠢欲动,希望能在中原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52年,即桂陵之战的第二年,齐国联合宋国和卫国企图进攻魏国大梁,而魏国与南邻的韩国联手,击败了齐、宋、卫三国联军,迫使齐国与魏国讲和,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公元前350年,魏国又出兵进攻西边的秦国。当时的秦国偏居关中一带,生产经济不够发达,军事力量也比较弱小,秦国国君秦孝公面对魏国的压力,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只能找来正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商量对策。商鞅前去魏国进行外交斡旋,巧舌如簧,说服了魏惠王,将战争的矛头引向了齐、楚两国,保证了秦国的安全。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12个诸侯国在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会盟,自封为王,会后一同去朝见周天子,享受和天子一样的礼仪。由此可见,魏惠王称霸中原的野心已经十分明显了。一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泽之会为借口,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企图一举占领弱小的韩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面对魏国的强大攻势,韩国实在无计可施,韩昭侯派人火速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伸出援手。桂陵之战11年后,齐国又面临着和当年类似的局面,这次它会如何应对呢?
孙膑论战
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照例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讨对策。相国邹忌还是一贯的“保守派”,他认为齐国不要过多介入他国之间的争斗,应该自己保存实力,让韩魏两国斗得两败俱伤才好呢!而大将田忌则是“主战派”,田忌认为,魏国实力显然比韩国要强大得多,韩国战败是必然结果。假如魏国顺利地吞并了韩国,增强了实力,必然会转过头来攻打齐国,所以想要保证齐国自身的安全,还是应该出兵帮助韩国,以遏制魏国势力的扩张。
邹忌和田忌二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而孙膑却在一旁一言不发。齐威王其实非常重视孙膑的意见,就让孙膑说说他的想法。孙膑从容不迫地说:“魏国野心勃勃地要在中原地区扩张势力,先是伐赵,如今又攻韩,早晚也会对齐国出手。因此,为了遏制魏国的势力扩张,我们应该出兵援助韩国。”田忌听了很高兴,说:“军师所言极是,出兵援韩绝对是正确的做法。”
可是孙膑却摇摇头,继续说道:“也不尽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援助韩国是为了齐国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兵,就会和魏军正面交战,这样的话,韩国得救了,但势必会给我军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不等于是我们齐国在替韩国打仗吗?”齐威王点点头,迫不及待地问:“军师到底有何高见?”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我们首先答应韩国的请求,许诺说我们必定会出兵相救,这样的话,韩国就一定会坚决抵抗魏军;而魏军见韩军全力反击,肯定会增加兵力攻打。等到他们双方的实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出兵,既可以使韩国免于亡国,又可以趁机打击疲惫的魏军,岂不是事半功倍、一举两得吗?”
齐威王又一次被孙膑过人的才华折服了,决定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他接见了韩国使者,许诺说齐国会尽快出兵援助,韩昭侯果然信心大增,奋力抵抗,然而毕竟实力相差悬殊,屡战屡败,伤亡惨重,不得不再次派使者前来齐国求援。齐威王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就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正式出兵。
减灶诱敌
很多人都认为,在打仗的时候不能连续两次使用同一战术,然而孙膑对此却有自己的见解,时隔十几年,他再次采用了当年“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兵直奔大梁。魏惠王见齐军故伎重演,十分气愤,马上给远在韩国的庞涓传令,让他暂时与韩国休战,率领主力部队迎击齐国大军。庞涓接到号令,也是又气又急,心想这肯定又是孙膑那个家伙在捣鬼,这次我一定要打他个落花流水,以解我心头之恨!于是庞涓率领10万大军,星夜兼程,赶往大梁,准备与齐军决一死战。孙膑佯装攻打大梁,其实只是想引回魏国大军,并不想和他们正面决战。因为魏军兵力比较充足,又是气势汹汹而来,如果正面作战的话,势必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孙膑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先从大梁撤退,引诱齐军追击,然后在运动战中寻找时机消灭敌人。孙膑向田忌献计说:“魏国人向来轻视我们齐人,我们不妨因势利导,假装退兵,引诱魏军追击;然后选择合适地点进行埋伏,消灭最多的敌人。”田忌听了十分高兴,下令依照孙膑的计策行事。话说庞涓火速赶往大梁,还在半路上就听说齐军已经退兵,他决定继续追击,一定要给孙膑点颜色看看!不过庞涓兵,既可以使韩国免于亡国,又可以趁机打击疲惫的魏军,岂不是事半功倍、一举两得吗?”齐威王又一次被孙膑过人的才华折服了,决定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他接见了韩国使者,许诺说齐国会尽快出兵援助,韩昭侯果然信心大增,奋力抵抗,然而毕竟实力相差悬殊,屡战屡败,伤亡惨重,不得不再次派使者前来齐国求援。齐威王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就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正式出兵。
毕竟也跟随名师鬼谷子学艺多年,对于兵法谋略还是有些心得,他担心齐军有诈,在追击的途中一直保持着警惕,下令让侦察兵随时汇报齐军的动态。第一天,侦察兵汇报说,根据扎营做饭的锅灶数量判断,齐军大约有10万人;第二天,侦察兵说,做饭的锅灶只够5万人用了;到了第三天,就只剩下大约3万人了。
庞涓十分得意,心想:以前就听说齐人生性怯懦,现在看来果然不假。10万大军,过了三天,就只剩下了3万,逃亡人数竟然过半。趁此机会大力追击,肯定能够歼灭齐军。兴奋不已的庞涓让魏太子申带领大部分步兵按照计划前进,自己则亲自率领为数不多的精锐骑兵,轻装上阵,紧随齐军的脚步追击。
庞涓之死
孙膑和田忌一边率兵撤退,一边寻找可以伏击魏军的地点,他们还派出众多的侦察兵,随时报告魏军的消息。经过一番周密计算,孙膑选定了马陵地区作为埋伏地点。孙膑先用荆棘在道路两旁层层堆积,形成最外层的防御工事;在荆棘后面排列战车,战车上面设置巨大的盾牌,好像是城墙一般。战车上的士兵手持锋利的长矛,阻挡敌人冲破防线;战车四周则布置了手持刀剑等武器的士兵,随时消灭逃窜的敌人;最厉害的是,孙膑还在道路两旁夹道埋伏了上万只弩机,这种武器比弓箭威力大得多,最适合伏击敌人时使用。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孙膑下令将道路的尽头用树木荆棘堵塞,并且特意在附近选了一棵粗壮的大树,刮掉树皮,上面写了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可怜庞涓还不知道前方有陷阱,依然驱赶士兵快速前进,天黑之后果然到了马陵地区。只见此处地势险要、树木茂盛,庞涓心里也有点打鼓,但是求胜的欲望让他放松了警惕,并未多加考虑,就率兵进入了峡谷。前方士兵报告说,道路被堵塞了,庞涓亲自上前察看。只见路边大树上有一块白茫茫的地方,不知是什么东西,庞涓下令点上火把。火光照亮了大树上的字迹,庞涓大惊,急令撤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埋伏在四周的齐军见到火光,就依照事先的约定,万弩齐发。一时间,锋利的弩箭像密密麻麻的飞蝗一样向魏军扑去,魏军登时大乱,前有树木堵塞,两边是荆棘的围墙,后退又会和自己的队伍相冲突,可怜几千名魏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丧命于此。庞涓虽然有亲兵护卫,还是中了几箭,他看到大势已去,想到自己与孙膑相比终究计逊一筹,不禁陷入绝望之中,仰天长叹一声,拔剑自刎!天亮之后,齐军回头迎击魏太子申率领的步兵。失去了将领指挥的魏军乱作一团,四散逃窜,1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太子申也被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