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放下架子
47903700000020

第20章 放下“架子”,才会更有面子(2)

从前,有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能够攒钱读书,他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一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了全身,却发现身上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到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时,小男孩变得不知所措,只是乞讨有口水喝。女孩看着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更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的女孩得了一种绝症,当地的医生都束手无策。于是,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疗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等于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而我们如果要想在危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应在平时帮助别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你对别人的态度如何,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待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即使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

当我们寻求发展或遇到困难时,总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袖手旁观了,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又如何要求别人给予自己无私的帮助呢?古语有云:“己欲利,先利人;己欲达,先达人。”想要别人帮助自己,首先就应该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4.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人在社会上,无论身份地位高低贵贱,都会渴望来自于他人的尊敬。所以,将心比心,我们就可以了解,如果我们尊敬别人,必将得到对方的感激和更多的尊敬。

王大婶矮矮胖胖,家里也不是最有钱的,但是,她却是小区里人缘最好,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王大婶性格热情爽朗,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平辈,她都会主动打招呼,非常有礼貌。她从来不认为自己主动就会有失身份。因此,小区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她,平时她家需要什么帮助之类的,还没等她开口让大家帮忙,别人就主动提出来了。

尊敬别人其实就是尊敬自己,尊重别人可是使你更受别人的尊敬,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相反,如果不懂得尊敬别人,恃才傲物,就有可能引起他人的不满,进而给自己带来各种人际关系上的麻烦。

一个研究生在矿务局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自认为学历很高,从他进入单位起,就习惯鼻孔朝天的走路,将谁也不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上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给单位领导写了一万多字的意见书,将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批判得一无是处,措辞尖酸刻薄,并且对单位的福利也提出了意见也改进方案。然而,他的这些建议并没有被采纳,领导人还觉得他太过狂妄,找个理由就将他辞退了。由于平日里他和大家的关系不怎么样,领导辞退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他说话。

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研究生因此换了四家单位,一个朋友都没有交到。

“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不懂得尊敬他人的人,当然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上面的研究生在人际上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一,没有礼貌;二,自高自大。对单位里的同事,他表现得很无礼,认为自己是研究生就了不起,不屑于同他们打招呼,不懂得尊重他们;在自己的上级面前,又自高自大,提意见丝毫不注意方式,同样是不懂得尊敬对方。

尊敬别人,首先是对他人有礼貌。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最基本的礼貌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论语》上说:“不学礼,无以应。”民间也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对人有礼貌可以收到三个好处:第一,与大家相处愉快;第二,使整体气氛更加和睦,更加容易掌控;第三,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着良好修养的人。

尊敬别人,即使在提意见的时候也要注意措辞。上面故事中的那位研究生在批评自己的上司时,用词直接,这样很容易伤到对方的自尊心,明显是不将领导放在眼里,不尊重领导,所以,即使他的建议是对的,领导最后也不会接受。同样是提意见,如果在用词上能够考虑到上下级之间的差别,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以尊重别人为前提,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和对方的关系,自己的意见也能够被采纳。

在《红楼梦》中,宝玉的丫环袭人想对王夫人说贾宝玉需要教训一下,但是以她的身份,如果直接说出来必然会冒犯到王夫人,这时候,她在措辞上就非常注意:

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袭人说话时几次欲言又止,其内心的顾虑足以见得,作为一个下人,她说话时时都照顾到了主人的感受,不敢对主人无礼。因此,即使她最后说明了自己的意思,王夫人也并不生气。也正是因为袭人懂得尊重他人,虽然她只是一个下人,但是贾府的太太小姐们对她都很好。

懂得尊重他人,其实也是自己修养的一种体现,当你越是尊重他人,表现得越有修养,也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5. 承认错误赢得尊重

“一切责任在我。”1980年4月,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在电视机里作了如上的声明。

在此之前,美国人对卡特的评价并不高。有人甚至评价他是“误入白宫的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但仅仅由于上面的那一句话,支持卡特的人居然骤增了10%以上。

卡特总统的例子充分说明,勇于承认错误的领导,本身就富有巨大的魅力和感召力。

敢于承认错误,不仅体现了一种美德,还会让你赢得别人更大的尊重,夺得曾因做错事情而丢失的面子。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

夏朝时期,有一位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为此而感到十分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及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会不延期地到来。

没有人能一生都不犯任何错误,傻瓜会为自己的过错而死要“面子”去辩护,而一个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则会显得高人一筹,给人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

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好莱坞明星保罗·纽曼,从影早期曾拍过一部失败影片《银酒杯》,他的家人也不客气地把它评为“一部糟糕的影片”。若干年之前,洛杉矶电视台突然决定重新在一周内连续放映该片,显然是有意在公众面前中伤他。

纽曼对此经过冷静思考后,自费在颇有影响的《洛杉矶时报》上连续一周刊登大幅广告:“保罗·纽曼在这一周内每夜向你道歉!”此举轰动全美。纽曼本人不仅未因此出丑,反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同情、谅解,从而声誉大增,好评如潮,后来终于获得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

纽曼的胜利取决于冷静、诚实和勇气。在当众受辱之后,既不暴跳如雷,也不萎靡不振,他保持心态的冷静,公开坦然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败,非但丝毫无损于自己的形象,反而使对方陷入被动的境地,暴露出其居心之卑劣。

一个人在受到侮辱和攻击时,反击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诚实和勇气。一个敢于当众承认失误的人,人们对他只会产生尊敬之感,如果对方再抓住不放,定会受到大众的指责。勇敢地承认错误,不仅可避免受辱,而且会使恶意攻击自己的一方处于狼狈的境地。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克林顿告诉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

人们原谅了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最终,克林顿胜利了。

放下架子,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比那些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效果好得多。更为关键的是,真诚、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摆脱尴尬的同时,还能对自己的事业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

在面对这类事情时,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

与克林顿一样,肯尼迪坦然承认了错误,并且在面对对手的攻击时,主动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没有人会跟他没完没了。因为,如果对手继续无休止的进攻,只会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因为他们的诚实,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没有人会永远不犯错误,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人在犯下错误后,仍然要摆出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死不认错,依然做一种无谓的坚持,只会让局势变得越来越糟,最终弄得鱼死网破的下场,这明显是不理智的。

聪明的做法是,当我们犯错后,不管别人可能怎么批评、讥讽甚至侮辱,都不要太在意,彻底放下架子,退到大众所能宽容的底线,勇敢承认错误,争取赢得大众的支持,获得最后的成功。

6. 不和他人做无谓的争吵

任何有决心做大事的人,从不会在私人争执中耗费时间。争强好辨无法消除误解,也无法赢得胜利,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所说:“如果你总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好感。”

早年的林肯出言尖刻,甚至到了与人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避免与别人争执。按他的话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

林肯身材瘦高,腿长。一次,有位自命不凡的同事不无讥讽地问林肯:“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

林肯沉稳地答道:“我认为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

林肯得体的让步,绝不是因为惧怕那位同事,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一场无益的争端,还显示了自己的大度,使对方陷入尴尬。直至他当上总统以后,此话仍被人们引为美谈。

每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他人的反对、阻挠,这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在研究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后,我们发现,无论用什么方式去驾驭别人,他们的第一步都是“避免争论”,他们的策略是以“迎合别人的意志”及“免除反对意见”来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