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放下架子
47903700000011

第11章 “架子”是虚的,成功才是硬道理(2)

那天下午,米穆参加了对他来讲具有历史意义的10000米决赛。他当时仅仅希望能取得一个好名次,因为伦敦那天的天气异常干热,很像暴风雨的前夕。在比赛中,米穆并不模仿任何人,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他的后面,他得了第二名。

米穆就是这样为法国和为自己争夺到了第一枚世界银牌的。然而,最使米穆感到难受的,还是当时法国的体育报刊和新闻记者。他们在第二天早上便边打听边嚷嚷:“那个跑了第二名的家伙是谁呀?啊,准是一个北非人。天气热,他就是因为天热而得到第二名的!”瞧瞧,多令人心酸!

令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四年以后,他又被选中代表法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在那里,他打破了10000米法国纪录,并在被称为“本世纪5000米决赛”的比赛中,再一次为法国赢得了一枚银牌。

随后,在墨尔本奥运会上,米穆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并且获得了金牌,终于成为了奥运会冠军!

出身卑微,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让颜面尽失的事情。诸如出身、容貌等这样的条件,我们确实无法去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勇敢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周围的世界,去印证自己的独特与非凡!

4. 为成功放下架子

不可否认,在人生的征途上需要百折不回的决心和毅力。一个人难免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但是智者懂得适时放下架子,承认失败,而愚蠢的人则会在死胡同里坚持走到底,直到最后毁掉自己。

没有人会永远成功,也没有人会总是失败。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你遭遇失败时,应该学会示弱,放下架子该当“孙子”时就当“孙子”,千万不要强出头。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一位很会放下架子示弱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他最后成为了汉朝的创立者;而项羽英雄盖世,处处逞强,却最后成为了垓下之鬼。这两种不同处世方法所带来的不同命运,很让后人值得深思。

楚汉相争之初,项羽与刘邦说好了先入关者为王,但项羽遇上秦军主力,战争异常激烈;而刘邦却一路顺畅,只遇上秦兵的些许抵抗,所以得以先入关。

可是项羽哪里肯做这种吃亏上当的事?明明是自己破釜沉舟歼灭了秦军主力,到头来却被一个无赖做了王者,岂不叫天下人耻笑?加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又火上浇油,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中,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既不收取财物,又不亲近女色,由此可见,他的野心不小啊!”

因为刘邦经常自诩头上有天子气,范增又添油加醋挑起项羽的怒火:“我仔细观望了云气,只见刘邦头顶上五彩缤纷,显现出盘龙卧虎的形势,这可是天子的征兆。”

这样一说,把项羽气得火冒三丈,下定决心要将刘邦除掉。

当时,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力斗的话刘邦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

这时刘邦的谋士张良献计说:“项羽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要向项羽道歉,并装作很服从他的样子,这样才能平息他的怒火,平息了他的怒火,他就不会杀你。”

刘邦想了一想,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如此。

于是,他挑个日子,带了他的一百多个随从,到鸿门去拜见项羽。刘邦一见项羽,满脸堆着谄媚的笑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人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弯着腰低声下气的样子,满肚子气也消了不少。刘邦见项羽心软了,才大松一口气。后来刘邦巧妙地设计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刘邦的这一示弱当“孙子”为他的日后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6年,在诸强一起推翻秦朝以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属地为巴蜀。

刘邦并没有因为被项羽分封在这路途遥远的穷山恶水而意志消沉,在其得力谋士的辅佐之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汉中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等到有了与项羽相抗衡的军事实力后,突然杀出汉中,将项羽打得大败,逼得一代楚霸王在乌江拔剑自刎。

刘邦遇强则避,适时放下架子示弱装“孙子”,却最终开创了四百年的汉朝基业,成为中国历史上汉唐盛世的开山之人。而楚霸王项羽虽然英勇盖世,却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不肯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为后人所惋惜和感叹。宋代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诗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道出了这种惋惜之情。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项羽处处逞强,最终难以坐得天下;刘邦懂得适时示弱,因而在秦末乱世最终胜出,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江山。楚汉相争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得势时要懂得抓住机遇,在处于弱势时也绝不逞英雄气概,这才是一个成大事者应该有的处世智慧。

想要获得大的成功,你首先做的就是放下架子。有句俗话,是说“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只有放下架子,你才能快乐,才有信心去做工作,这样,你才会做得更好。

张威本来是个公司的老板,后来公司破产了,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是做城市绿化,一个城市绿化苗圃项目,即有合作伙伴,又有技术支持,只要投入劳力、管理和少量的资金,就可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收益。

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他却犹豫了。从体面的公司老板到种花弄草的“农民”,他适应不了这种身份的转变。说白了,人穷还死要面子,生怕被人瞧不起。

徘徊和挣扎过后,他终于放下架子。毕竟,一个人连生存都成问题,还摆什么谱呢?于是,他的事业也就迎来了柳暗花明。

进入绿化苗圃这个行业的时候,他已经贫困潦倒到了极点,做绿化用的砍刀、锄头等都是借来的。

创业的前3年,他几乎成了地道的农民,天天和砍刀、锄头、喷雾器打交道。生活里没有了节假日,更没有了社会交际,认识他的人都尽量避着他,因为怕他开口“乞讨”。一位朋友听说他种苗圃的事情,撇下了“没想到他这个大老板竟混到这般地步”这样一句话。

绿化的活计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付出总有回报,努力不会白费。如今,他辛苦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5000多株大王棕风景树基本成材,十几亩花圃进入正常经营状态……丰收的喜悦让他感到了自豪。

在朋友和亲戚眼中,他现在是一位成功者。

在许多人的眼里,当农民是一个非常不体面的工作,可是张威终于放下了架子,也让自己收获了成功。其实,每一个人都一样,只要放下架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就一定能够成功。

5. 礼贤下士的回报

生活中,许多人特别喜欢摆架子,尤其是那些自认为身居高位的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筹,处处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其实这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行为,要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得到杰出人才的鼎力相助,就一定要主动放下架子去感化他们。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被人所熟知,他请出诸葛亮后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而三分天下。其实,国外也有渴求贤才礼贤下士的“三顾”版,那便是世界轮胎帝国的缔造者——普利斯通公司总裁普利斯通先生。

普利斯通初到橡胶城亚克朗来打天下时,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效益并不佳。一天,他工作太累,破例进酒吧喝酒。店堂里传来阵阵哄笑——一个脸上抹着灰,把裤子当围巾披在肩上的青年,正东倒西歪地走着,滑稽不堪。没走多远,被一把椅子腿绊倒,众人的笑声更高了。

“唉,天天如此,一个标准的酒鬼!”有人说,“搞发明真是害死人啊!”

普利斯通心中一亮,刚想离开,又停了下来,“他是发明家吗?发明了什么东西?”

“不太清楚,好像是有关橡胶轮胎方面的。”

“他叫什么名字?”

“洛特纳。不过没有人叫他这个名字,大家都叫他醉罗汉。”

普利斯通匆匆走出酒吧,已不见那青年的踪影,懊丧不已。他打听到洛特纳的地址,第二天一早就找上门去。那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橡胶厂。洛特纳正在搬运材料。

“你是洛特纳先生吗?我今天特地来拜访你。”普利斯通笑着说。

“我不认识你。”洛特纳冷冰冰地说,露出警觉的目光。

洛特纳的态度虽然傲慢,但却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着普利斯通。善利斯通决定一定要和他谈谈,但洛特纳却掉头走了。

普利斯通并不甘心,决定在厂门口一直等下去。从上午10点等到12点,出来吃午饭的工人又回厂了,却没有洛特纳的身影。他不敢离开,生怕错失了洛特纳。到下午5点,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下班走了,还是没有见到他。普利斯顿又饿又累,躺坐在路边的水泥座上。他横下一条心,洛特纳早晚总是要下班的,不见到洛特纳,他就不走了。

直到6点多,洛特纳才从厂门口匆匆走出,望眼欲穿的普利斯通又惊又喜,一下站起来,顿感两眼发黑,几乎摔倒,洛特纳一下扶住了他。

“你不舒服吗,普利斯通先生?”洛特纳口气亲切多了。

“你让我等得好苦!”

“我知道。”洛特纳低垂下头,“我已经出来三次了,每次看见你等在外面,我又回去了——开始是不愿见你,到了下午,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见你……”

普利斯通不需要他的解释,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对方。两人到酒店共饮畅谈,越谈越投机。

“你发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能使胶胎与汽车钢圈密切接合的装置,使轮胎不易脱落。”洛特纳非常失望地说道,“我费尽心血研究出的东西,没有人要也就算了,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拿它来取笑我,以为我是骗子,到处骗钱。”

普利斯通和洛特纳相见恨晚,互相将对方引为知己。洛特纳有感于知遇之恩,下决心帮助普利斯通打天下。普利斯通的资本和洛特纳的新技术一结合,就立即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他们制成了一种不易脱落而且储气量大的轮胎。

普利斯通的橡胶公司从此开始了腾飞。此后的几十年间,普利斯通公司逐渐成为世界汽车轮胎业的霸主,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普利斯通放下架子、礼贤下士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摆架子能带来表面的虚荣和尊崇,但如果与前途和事业相比,那只是虚幻的美丽泡沫而已。普利斯通走向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

6.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句话充满哲理,同时也很正确。没有人生下来就拥有所有知识,也没有人在各方面都是全能。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拥有属于自己的特长,一方面也存在各种知识的盲点,需要求助于他人。这些能够给我们以帮助的人,就可以称为“老师”。三个同行的人中,无论富贵贫贱,每个人拥有的特长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老师”。

因此,不管对方身份如何,只要他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都应该放下架子主动请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取得大的成功。

生活中,很多人愿意向位尊者、能力强者请教,但对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则认为请教是一件脸上不光彩的事,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放不下架子,耻于开口请教,硬撑着,结果弄得自己精筋疲力尽,几近崩溃却于事无补。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里,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似地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了。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扑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而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人都好在学历、地位低于自己的人面前摆架子,但如果只是为了摆架子而不懂装懂,冒充内行,最后常要闹出很多笑话。

一个人想要学习别人的长处,首先就应该将自己放在低一些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够像大海一样吸取中加之长。如果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看不上眼,那么这个人也必定不会有长进,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