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理解父母和老师。作为学生、子女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唆、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要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考试焦虑症:上考场就像上战场
小叶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从小性格内向,学习刻苦用功,但是每逢考试,都会备感焦虑,从而影响考试成绩。高考时按她平时的表现应该能够考入重点大学,可是就是由于紧张焦虑而刚刚上普通本科线。小叶进入大学后学习仍然十分刻苦,但她考试焦虑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了。现在每逢考试都要频繁上厕所,严重时几乎没有办法完成考试。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焦虑引起的频繁上厕所,招致同学们的讥笑,戏称她为“厕所专家”,这在她的心理上又形成新的障碍,导致她认为自己“有病”,但是又无法克制。现在她又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的压力和英语等级考试,她的精神变得更加紧张,强迫症状也愈加明显,从而陷入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中。
考生在考试中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考试焦虑症,会影响考试成绩。怎样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对考生来说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轻度的考试焦虑症状有: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手足发冷、内心苦恼、无助感、担忧、胆怯、自感否定等。重度的考试焦虑症状有:坐立不安、头痛、头昏、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阻滞等,以致产生逃避考试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容易出现考试焦虑,而且无论大考小考,总是容易紧张,而另一些同学对考试则应对自如,很少焦虑。也就是说,不焦虑的人总是如此,焦虑者也总是如此,好像是固定的。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导致人的考试焦虑呢?
1. 先天神经类型的差异
俗话说,天下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同理,天下也没有两个同样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反应强烈但稳定的类型,即不同的神经活动可以灵活地转换,如从兴奋可以较快地转入抑制状态,这种人精力充沛,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遇到重大事情时也有可能慌乱,但能很快地控制。另一种神经类型的人不易兴奋,即遇到重大事情,也不易动感情,表现沉稳和冷静,其反应能力可能不像前者那样快速,但所有的情绪都是适中的,所以每逢考试都不慌乱。只有第三种人是考试紧张型的,他们面对重要事情时反应强烈,但很不稳定,如果兴奋起来则好长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中,即便是诱发兴奋的事件不存在了,仍然可能长时间地处于兴奋中不能抑制。反之,如果一旦进入抑制状态,他们也不能立即变得兴奋。这种人面对考试时,非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于强烈,使他们的兴奋程度大于环境的要求,所以容易产生吃不香、睡不着的现象。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的考试焦虑是不可遏制的,他们也常常恨自己无能。
2. 自我评价能力
每个人的心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看法,客观事物本身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你对事物的看法则会影响你的情绪。比如,丢了钱包的人自然会感到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人对丢钱包一事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丢了钱包会消除灾难,即所谓的“破财消灾”,你就不会为丢钱包感到太苦恼,而是能平和地接受现实。关键在于让人们相信这一点很难。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而全面,不依靠别人的评价而生活,相信自己的眼光,他就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首先他不会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而是去努力争取好成绩。他不会把成绩看得很重,而是把努力看得很重,把责任看得很重,他就不会过多地去想与复习无关的事情。其次,他不会认为考试是为了超过其他人、证明自己优越的途径,而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他不靠赢得考试来获取别人的尊重,而是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目标上,因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3. 过去的考试经验
如果一个人过去的考试总是失败,不尽如人意,他就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把握,下次遇到重大考试,他就会变得更为紧张。如果过去的考试总是能取得好成绩,他就会以更为自信和从容的态度来对待考试。有人说失败是一件好事情,它可以使人接受教训,取得更大进步。其实这句话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鼓励,一个经常失败的人容易被失败所惊吓,根本没心思思考失败中的教训了。所以必须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功者。
4. 应试技巧
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一般,但越是重大考试就考得越好,他们掌握了复习技巧和应试技能,复习有方法,学习有策略,平时会听课,知道每门功课的重点和可能的考试要点,学习效率高,考场上冷静沉着,能以正常的心态参加考试。
就多数青少年来说,面临重要的或关键性的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也是无害的。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使人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过程受干扰、思维过程受阻等问题,并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怎样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对考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心理诊所
处方一、心理预防
1. 考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应试动机;
2. 减弱或控制能增强考生兴奋的各种刺激因素;
3. 平时注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易激动、忐忑不安等内向性格特点,提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4. 做好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及环境特征等适应性准备。
处方二、心理治疗
焦虑过度的考生经常出现“联想过度”,而且心理假设常是不良场景,一些恶性推测扰乱了自己的正常心态,因此可用心理暗示法进行中止,运用自控力把不良联想转移,摆脱过度紧张的困境。
1. 场面替换假设法。把紧张的场面想象成轻松的场面,把失败的情景转换成成功的情景,把监考设想为助考,把陌生的环境设想为熟悉的环境等。
2. 系统降低过敏法。即用气功中“意念放松”的反应克服恐惧的心理方法,达到暂时忘却焦虑完全松弛的作用。
3. 情绪疏导法。用自我暗示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复述或默诵准备好的学习内容、答案、图表,采用深呼吸法或默记数字来降低焦虑等。
处方三、行为治疗
通过考生的行为,使过度的焦虑得到缓解和消除。
1. 宣泄法。如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让考生心理压力下降。
2. 精神胜利法。考生不断在心里暗示自己有巨大潜能,有“胜利心态”。
3. 心理释放法。引导考生倾诉自己对考试的准则、看法,甚至苦恼,使其获得新的心理平衡。
4. 信任支持法。对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的考生给以安慰、理解和信任,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5. 足眠法。以睡眠充足来降低紧张焦虑。以多种方式改善其睡眠状况。如加强体育锻炼、运用松驰技术放松紧张情绪。找出自己的强项与弱项,然后应扬长而不避短,对自己的弱项不做过高要求,也不逃避,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个性。并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剂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助于睡眠状况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松,在考前不要人为地加剧紧张情绪,考前复习也要有劳有逸,适时进行休息、散步。
人人都有自我把握的能力,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考生要相信自己能将考试作为一个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机会,一个学习自我调节的机会,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青春期综合征:反应迟钝没精神,三心二意心事多
初二的王涛为自己突然“变坏”十分不安。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记忆力也不如以前。睡眠开始变得不规律,白天精神不振,上课易瞌睡,打哈欠,昏昏沉沉。夜晚卧床后,大脑却兴奋起来,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甚至直到天亮,醒后又觉得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此外,他还会经常冒出来关于性方面的想法,越想制止,却越是频频想起,甚至见到女同学也“心存幻想”,在频频的心理挣扎中,学习成绩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青春期综合征在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它往往从初中一年级开始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大脑负荷的加重,心理、生理,特别是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产生的。
青春期综合征的产生时期恰恰是考高中、考大学的关键时刻,不少人因此败下阵来,许多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不努力、不争气、没出息……
其实,这并不是青少年的错,不是孩子不努力,不是道德品质低下,不是意志薄弱,更不是孩子变坏、堕落,而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压力使心脑肾生理功能易于失衡造成的。
大量的医学科学研究表明:
1. 过度用脑导致脑神经机能失衡易于诱发青春期综合征。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迅速,大脑生理功能快速发育而不稳定,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尚不健全,加之学习考试压力大,不会合理安排学习,长时间的读书、背诵、用电脑,各种信息知识大量灌输,使体内核糖核酸、多肽、多糖蛋白、多种酶及多种内分泌激素等脑能源过度消耗,脑髓空虚,脑神经机能失衡,人们就会明显感到大脑混乱、疲劳从而出现系列脑神经机能失衡的症状而诱发青春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