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 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二、蛴螬
1.为害症状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取食山药的地下部分,咬断山药根、茎,造成山药枯死,啃食块茎、块根等。1~2龄的蛴螬一般在地表10厘米以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内觅食,以山药幼嫩的侧根系取食,对山药的前期生长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地面山药的茎叶枯死。蛴螬进入3龄后,因食量骤增,开始下潜觅食,危害山药的主根,老熟后以山药的茎块为主要食源,造成山药的产量和质量的严重损失。体长30~45厘米,全体多皱,具有假死性,静止时体呈“C”形,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对。幼虫老熟后,在土表20~30厘米深处作土室,经预蛹期后化蛹,预蛹期13天,蛹期9天。当土表温度降至6摄氏度以下时,蛴螬可下潜到30~70厘米深处土中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假死性、飞翔能力强的特点,夜间取食,取食具有选择性,对杨树、梨树等比较偏好。但具有异地选择产卵习性,产卵时一般在土壤内10厘米位置进行,幼虫孵化后在土中越冬。
2、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
①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根据蛴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特点,可以利用佳多黑光灯诱虫,在光源影响较少,视野开阔的区域1盏杀虫灯管理50亩左右的面积,在成虫出土高峰期间每盏灯诱捕成虫量可达2000~5000头。
②利用性诱剂集中捕杀成虫:在5~7月蛴螬成虫出土高峰阶段,利用蛴螬成虫性信息素诱集蛴螬成虫,将其集中杀死,降低田间成虫数量,实现世代阶段阻隔,能有效控制成虫的产卵量,降低田间低龄幼虫数量,可减轻田间蛴螬危害。
③其他防治方法:
利用蛴螬成虫的偏好进行药剂防治:若山药地周边有柳树、梨树等,可在蛴螬成虫高峰期,利用蛴螬成虫对柳树、梨树取食的偏好性,施药减少成虫发生数量,控制产卵量,有相当好的效果。
食物诱引:在蛴螬成虫发生高峰期,事先绑好柳树或梨树等枝条,在枝条上喷高浓度的敌百虫等高毒农药,分散田间各处诱杀,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2)农业防治。
①冬季灌水:根据幼虫对水和低温抗性差的特点进行田间灌水,以降低土壤温度和创造幼虫不适环境。山药采收后即可灌水,灌水时间10天以上效果明显,可降低田间的蛴螬基数,蛴螬的死亡率在55%以上。
②冬春深翻:可将越冬的幼虫、成虫翻至地表,组织人力随犁拾虫,能压低当年虫量。翻地深度在40厘米左右,利用冬春季节的低温进行冻垡,破坏蛴螬窝穴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降低蛴螬基数。
③施用腐熟有机肥:因蛴螬是多食性害虫,喜食腐熟的有机肥,因此,适量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或缓解其对作物的危害。
④控制产卵:根据蛴螬成虫产卵一般选择有机肥含量丰富的田块进行的特点,可在菜田周边利用有机肥种植花生、草坪等,吸引蛴螬成虫在周边产卵,降低山药田蛴螬虫口基数,同时把周边诱集田块的蛴螬幼虫集中捕杀;通过覆盖防虫网,阻止成虫进入山药田产卵,能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3)化学防治。
①土壤处理:在山药定植前,可以采用40%辛硫磷颗粒剂或微胶囊,在定植穴内进行撒施或喷施,施药后立即覆土,药效可持续1~4个月。
②合理使用农药: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蛴螬发生高峰期间,用4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田间喷浇(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前进行防治),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或亩用辛硫磷颗粒剂800~1000g,进行条施,施后立即浅锄,并浇水促溶,该处理也明显有效降低山药田间蛴螬的虫口数量,同时也可达到灌喷联防的目的。
三、叶蜂
1.为害症状初孵幼虫3~5分钟后即在卵块附近取食叶片。1~2龄仅取食叶肉,留上表皮,造成透明斑;2龄末期转食它叶,常二三十头群集为害。2龄后较分散,一叶食后转食它叶,伏着在叶背面,由叶尖向叶柄退食,每头一生能食8~9片叶,4~5龄为暴食阶段。成虫体长7.5毫米,头、胸部黑色带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黑色,鞭状。卵椭圆形,淡橙黄色变绿色。幼虫初孵时淡绿色,头部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胴部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其上有短小的毛。蛹乳白色,茧椭圆形,灰黄色。
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第二年4月化蛹,5~6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晴天活动,常飞到有花蜜和有蚜虫的地方取食花蜜和蜜露,并在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处产卵。初孵幼虫在叶片上群集危害,大量蚕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下叶脉、叶柄。第一代成虫7~8月羽化产卵,8月中下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10月陆续入土越冬。
2.防治方法
(1)秋、冬季收集枯叶集中烧掉,冬季耕翻消灭越冬幼虫。
(2)药剂防治 在幼虫发生初期施药防治,施药时间以下午4~5点最好。药剂可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毒死蜱1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B.吨.乳剂(100亿孢子/毫升)4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2龄盛发期,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倍液,对幼虫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支撑知识
山药,别名薯蓣、山薯、大薯等,原产于中国,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以地下块茎为食,富含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副肾皮素、皂苷、黏液质等营养成分,既是营养丰富的粮菜兼用作物,又是滋补功能较强的中药材。
一、品种类型
1.田薯茎多角形而具棱翼,叶柄短,块茎巨大。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2.普通山药茎圆无棱翼。包括扁块种、圆筒种;长柱种。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1)根。有主根和须根之分,发芽后着生于茎基部的根为主根,块茎上的根为须根。
(2)茎。茎蔓长达3米以上,以右旋方式生长,常带紫色。地下肥大的营养器官为块茎,形状多种,颜色多样。
(3)叶。单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叶三角状卵形至广卵形,叶柄长。叶腋间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
(4)花。花单生,雌雄异花异株,总状花序穗状,腋生,花小,白色或黄色,花期6~7月。
(5)果。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种极少结实。
2.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萌发到出苗为发芽期,约需35天。如用块茎段为繁殖材料,此期则需50天。
(2)甩条发棵期。从出苗到现蕾,并开始发生气生块茎为止,需60天。
(3)块茎膨大期。从现蕾到块茎收获为止,需60天。
(4)休眠期。茎叶因霜冻而衰败,块茎进入休眠状态。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茎叶生长最适温度25~28摄氏度;
块茎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
块茎膨大适温20~24摄氏度。
(2)光照。耐阴,但茎叶生长和块茎膨大期仍需要较强的光照。
(3)水:耐旱不耐涝,发芽时土壤要有足够的底墒;块茎生长盛期不可缺水。
(4)肥:以沙壤土最好,喜有机肥,生长前期宜供给速效氮肥,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
拓展知识:山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
山药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草本植物,山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药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作为高营养食品,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choline)、尿囊素(allan吨oin)等。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黏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
一、山药新品种
中国农大培育的山药新品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适合全国各地栽培。
1.农大短山药一号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适合全国各地栽培。其性状表现为块茎质硬,雪白、粉性足,药性好,黏液汁较多,烘烤后有枣香味。新鲜块茎中含水率80%,粗蛋白含量2.39%,锌含量每克含2.7微克、锰含量3.6微克/克。生食、熟食、加工制药皆宜。地下块茎长棒形,浅褐色,长30~40厘米,直径3~5厘米,单重300~400克。该品种掘沟浅,用5克左右的一代零余子或50克重的小种薯播种,省工效果明显,品质优良。适合沙土、沙壤土、粘壤土上栽培,每亩产量为2700~3600千克,病虫害极少。该品种同时非常适合庭院小型栽培,既美化环境,又有实用价值。
2.农大长山药一号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适合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等地栽培。其性状表现为块茎质硬,雪白,粉性足,药性好,黏液汁较多,有甜药味,品质极优。新鲜块茎中含水率76%,粗蛋白质含量2.95%,锌含量4.9微克/克,锰含量2.8微克/克。块茎表皮浅褐色,长棒形,长60~75厘米,直径为4~6厘米,单重500~750克,每亩产量为3000~4500千克。一般应搭架栽培,每块种薯平均100克,连续用种薯栽培6~8年不退化。病虫害很少。
3.农大双胞山药一号从江苏省南部的双胞山药地方品种中选育而成,栽培地域较原品种更加广泛,适合华北、西北、华中、华南等地栽培。属短蔓品种,蔓长50~60厘米,仅为普通山药长度的1/6。可以搭1米矮架栽培,也可以免搭架匍匐地面生长,不仅抗风,而且保墒。其性状表现为块茎质硬,雪白,粉性足,耐煮性好,炖汤极为适合,品质优。新鲜块茎中含水率82%,粗蛋白含量2.09%,锌含量2.6微克/克,锰含量3.2微克/克。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双胞”生长,一株山药结两根块茎,80%的植株都能结成两根山药块茎。块茎长50~75厘米,圆柱形,单重600~1000克,最大达1500克。约有10%的植株只结一根山药,亦偶有结3根、4根山药的。一般每亩产量为2500~3500千克,高产的可达4000千克以上。病虫害少。
4.农大扁山药一号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下部节位的叶片为短心脏形,上部节位叶片稍长,叶腋间着生零余子较多。不仅耐寒,也相当耐热,还抗病。在全国范围内均可栽培,块茎肉质细腻,白色。新鲜块茎中的含水率为81%,粗蛋白含量2.49%,锌含量2.9微克/克,锰含量3.7微克/克。外皮淡黄褐色,须根很少,是一个早中熟品种。外形变化较多,下宽上窄的酒壶状,偶有长势比较短粗的长棒形或薯肉肥厚的短扇形。一般长度为20~30厘米,单重400~800克。生食、熟食皆宜,做成山药汁时,比长山药更有甜味,且黏液汁较多,煮食比芋头更好。只要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即可定植。它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只需有30厘米以上的耕作层就可栽植。栽植时,一般畦宽70~75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应设立支架。每亩产量达3000~4000千克。
5.农大圆山药一号植株生长势强,叶色较浅,耐寒、耐热、抗病性较好,在全国范围内均可栽培。块茎肉质细腻,白色,品质出众,新鲜块茎中的含水率79%,粗蛋白质含量2.67%,锌含量2.4微克/克,锰含量3.9微克/克。块茎外皮深黄褐色,块茎形状有圆球形、团块形、短粗圆筒形等,少量也有下宽上窄的酒壶形。植株所结零余子很少。种薯采用十字切割法,每块种薯的重量大约在40~50克。块茎长度一般在20~38厘米,单重280~900克。栽培方式应搭架,每亩产量1900~2800千克。
二、山药栽培新技术
山药是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但连年种植使麻山药土传病害加重,产量低,严重制约了山药的种植。山药要想高产,新技术是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