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蔬菜生产技术
47903200000027

第27章 项目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4)

(2)药剂防治。突出“早”字,发病初其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3次。

五、枯萎病(俗称死藤)

1.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茎。发病初期是在茎蔓的基部出现棱条形湿腐状的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展,使基部的整个表皮腐烂,当表皮腐烂面积迅速扩大到能绕茎一周时,就会致使地上部的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茎蔓也就迅速枯死。若剖开茎的基部,可见感病部位变为褐色。若是块茎感病,则在皮孔的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须根和内部组织也变为褐色、干腐,严重感病的整个块茎变细、褐色。贮藏其间枯萎病仍可继续扩展,造成危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引起的。山药枯萎病的菌丝和原梗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可直接分侵染刚萌发的幼芽和山药栽子。山药嘴子和种块也可带菌继续侵染,若未带病的种块或萌发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就很难彻底防治。山药枯萎病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是13~35摄氏度,以29~32摄氏度最为适宜。湿度大时容易发病,所以高湿高温季节容易发病。连作、低洼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和土质黏重时都有利于发病,是高温季节的多发病害。另外,氮肥施用过多、土壤偏酸容易发病,如果发现此病,应立即换茬。

3.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作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山药嘴子10~20毫米后下种。

(2)入窖前在山药嘴子的切口处涂1:50石灰浆预防腐烂。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药剂防治。6月中旬开始用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0天喷1次,共防治5~6次。

六、根茎腐症

1.症状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根腐病的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2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七、褐腐病(腐败病)

1.症状主要为害根状块茎,造成块茎腐烂。其症状早期并不明显,收获时才发现有病。块茎染病时表现为腐烂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稍凹陷,病块常畸形,稍有腐烂,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受害部分比外部病斑大而深,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腐皮镰孢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栽子上越冬,可借助雨水、流水、农具及田间操作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的栽子。该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一旦染病难以根除。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13~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9~32摄氏度,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作田、低洼田、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时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物,集中烧毁,并深翻晒土和薄膜密封进行土壤高温消毒,或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

(2)选用无病栽子做种,必要时把栽子切面阴干20~25天。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隔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八、黑斑病

1.症状初期危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后期主要为害块茎,在块茎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症斑,深达木质部,降低块茎的商品价值。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由一种线虫侵染致病。线虫在栽子、病残体及土中越冬,病栽子及病苗是传播的主要媒介,线虫从栽子芽苗的附着点侵入,沿皮下层及髓向上活动,寄生生活。进入块茎形成期,线虫由蔓进入块茎顶端,并向块茎纵深发展,线虫从块茎、根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生,多在块茎上形成黑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栽,建立远病繁殖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播种前,栽子在阳光下晾晒后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消毒;结合整地或挖土回填,在离地表20~30厘米处,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进行土壤消毒。

九、斑枯病

1.症状山药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可使全株枯死,发病越早,减产越重。山药斑枯病发病初期是先在叶面上产生褐色小点,继而病斑扩大,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6~10毫米。中央为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情继续发展,严重时全叶干枯,继而可使全株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斑枯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蓣针孢菌引起的。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在当温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该病苗期可以发生,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48小时内病菌就可侵入山药叶片组织内。所以,温暖潮湿和阴天、大雾有利于斑枯病发生。但若空气干燥,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所以,高温干旱天气发病较轻。当气温15摄氏度以上,遇阴雨天气、土壤缺肥、植株生长衰弱时,此病害也容易流行。

3.防治方法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剂500~6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十、斑纹病(柱盘褐斑病、白涩病)

1.症状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蔓,造成叶片干枯和茎蔓枯死。叶片的发病初期是在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或多角形,大小2~5毫米,变为褐色病斑,无轮纹。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一般叶片枯死不落叶,因此白涩病与炭疽病有明显的区别。茎蔓感病和叶柄感病原菌症状相仿,会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上下病斑融合在一起,引起茎蔓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斑纹病由半知菌类真菌薯芋柱盘孢引起。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子盘和菌丝体在播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病菌就会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在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形成初次侵染。当病原菌侵入茎叶后,菌丝在茎叶组织中细胞间生长,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会突破茎叶的表皮,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1~2天的潜伏,分生孢子就可以萌发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山药斑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2摄氏度,所以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以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最重,可以延续到收获前。斑纹病的发病与氮肥施用量有关,氮肥过多时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从6月初开始喷洒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或1:1:200~300倍的波尔多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十一、根结线虫病

近年来,随着山药栽培面积的扩大,山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70%以上,并且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严重制约奋斗目标山药生产进一步发展。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症状山药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分,地上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严重者,地上部表现叶色淡、生长弱、植株繁茂性差。山药地下块茎感染根结线虫病后,在块茎的表皮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形的瘤状物,瘤状物相互愈合、重叠形成更大的瘤状物(俗称大疙瘩),大瘤状物上产生少量粗短的白根。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显偏暗,即成黄褐色。其内部组织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在块茎的细根上有小米粒大小的根结存在。

受害部位轻者品质下降,受害严重的部位,除表皮变深褐色外,内部组织变成深褐色腐烂,似朽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山药线虫主要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层内,30厘米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小。高燥的沙土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

2.防治方法由于山药块茎根结线虫危害后,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瘤状物,以至于撑破地表土壤,形成较大的裂口,与山芋块根膨大后撑破地表土壤的情况相似。又因线虫形体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农户不了解、不注意,因此,往往忽视其防治。另外,根结线虫是一种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线虫的药剂,因此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措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在调运山药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农户间在借用或购买山药种时应引起重视,不从病区引种,不用带病的山药种,选择健壮无病的山药作为繁殖材料,杜绝人为传播。

(2)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3~4年后再种蔬菜。或与玉米、棉花进行轮作,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中线虫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3)诱杀防治,降低虫口密度。种植一些易感根结线虫的绿叶速生蔬菜,如小白菜、香菜、生菜、菠菜等,生长期1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此时根部布满根结,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收获时连根拔起,地上部可食用,将根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减少土壤内的线虫量,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方法。

(4)消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将病残体植株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并铲除田中的杂草如苋菜等,以减少下茬线虫数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保证山药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肥供应,使其生长健壮。

(5)种子处理。对作为留种用的山药栽子或山药段,伤口处(即截面)要立即用石灰粉沾一下,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接着将预留的山药种在太阳光下晾晒,每天翻动2~3次,以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愈伤组织,增强种子的抗病性和发芽势。

(6)化学防治。在山药下种之前,每亩用3%的米乐尔颗粒剂3~5千克,或10%克线磷颗粒剂1.5千克掺细土30千克撒施于种植沟内,用抓钩搂一下,深度10厘米左右,与土壤掺匀,然后进行开沟、下种。

(7)生物防治。用生物农药北农爱福丁乳油防治根结线虫病。其用法是:定植前每亩用1.8%北农爱福丁乳油450~500毫升拌20~25千克细沙土,均匀撒施地表,然后深耕10厘米,防治可达90%以上,持效期60天左右,或用绿亨阿维防治。

任务2.1 山药常见害虫及防治

一、沟金针虫

1.为害症状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沙壤土和沙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厘米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