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大中棚栽培
(一)选地
侵害马铃薯的病害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过土壤传播疾病的。
所以,马铃薯忌连作,适合倒茬轮作。假如不实行倒茬轮作,在马铃薯连作的情况下,有些病菌在土壤中的潜存量会越来越多,从而使马铃薯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甚至发生毁灭性灾害,尤其是癌肿病的病菌孢子潜存在土壤中,疮痂病的植株带病后经过根系传染给健株。轮作可减少病害,抗病品种与轮作方式结合对预防线虫病和癌肿病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显示,如果一块地连种8年马铃薯,其疮痂病发病率可达96%,如果中间种一茬萝卜,再种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到28%.黑胫病、青枯病的病菌都能在土中生存,土壤是其传播的一种途径,与换茬地块相比,连作田发病要高很多。此外,由于连作马铃薯的营养吸收单一,会快速降低土壤里的钾肥量,降低土壤肥力,对下一茬的产量不利,也对种地养地、培肥地力有不利影响。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方便灌水的地块,忌重茬。大田栽培时,前茬以豆类、玉米和小麦为好。如果是菜田栽培,前茬以蒜、葱和萝卜为佳,这样就会将病害发病可能性减到最小,同时马铃薯生长时,茎叶覆盖地面,大多一年生杂草受到抑制或无法结籽,对减少草害意义重大。最好不要将茄子、番茄和辣椒等茄科作物作为前茬。此外,也尽量不要将甘蓝和白菜作为前茬作物,因为它们的病害和马铃薯相同。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每一户的耕地非常有限,无法倒茬,因此只能连作。所以土壤中病害积累的情况很严重,有些地区疮痂病的发生率竟然有80%,对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常言道:换茬如上粪,这句话有很深的道理。
(二)整地扣棚
(1)整地每亩要施用5000千克磷酸腐熟的有机肥、20千克硫酸钾和50千克磷酸二铵,进行深耕。
(2)建棚与扣棚整完地后,于播前3~4天扣棚,就能提高地温,对播后出苗有好处。依据当地条件确定棚的大小,使用经济实用的材料搭棚,跨度为3~8米。通常用竹片或竹竿搭成90厘米高、3.0~3.2米宽的小拱棚,使用4米宽的棚膜覆盖,也可依据材料建成6米或8米宽的中棚。用土压紧农膜四周,要压实,尽可能使棚面平整。用塑料压膜线将棚膜压紧,以达到防风固棚的效果。
(3)施肥“一要足量,二要得法”是马铃薯设施栽培时要注意的。“要足量”,是因为马铃薯是喜肥的高产作物,植株在田间的生育时间不长、种植密度大和地膜覆盖等影响,追肥不易,故而建议一次性施够基肥,而整个生长阶段再不用对土壤追肥,很多农民称作“一炮轰”.每亩高产地要求约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通常也应施入3000千克。另外,马铃薯需钾量最多。还要每亩加30~50千克钾肥,才会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基肥量施够对前期根系发育、幼苗健康生长都有好处。基肥又分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施用的化肥最好与有机肥料混合施,尤其是播种时,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不会出现烧根等现象,较为安全。
“要得法”指的是马铃薯的施肥原则: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以集中施用基肥为宜,集中施肥可以使少量肥料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在沙性大的土中,养分、肥料易流失,集中施肥可促使马铃薯根系发育过程将肥料包围起来,降低养分流失量。尤其是硝酸铵类化肥中的硝态氮,在沙土中不容易被吸附住,因此集中施肥会有更好的效果。农家肥包括圈粪、土杂肥、堆肥和厩肥等,施肥前确保肥料已充分腐熟,饼肥更是要在发酵腐熟后才可施用。只有有机肥充分腐熟,才可以在当年发挥肥效,促使增产。没有腐熟的有机肥,短期无法被微生物分解,肥效(养分)无法释放,很难在当年被作物吸收利用,此外还容易滋生地下害虫。
应依据种植的品种和土壤肥力高低决定施肥量,参考配方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数量。马铃薯的生长需钾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但有些地方的土壤不缺钾,缺磷,这就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施磷肥。氮肥太多易使植株徒长,不足又无法实现高产。总而言之,应合理施肥,有机肥(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既能使马铃薯高产,又能对土壤培肥、改善土壤结构产生好的影响。不施有机肥、只施化肥会产生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和土壤板结等不良影响。
(三)品种选择
需要选择休眠时间短、早熟抗病、集中结薯、薯块均匀、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郑薯六号、郑薯五号、中薯三号和费乌瑞它等,由于种薯有没有脱毒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还要选这些品种的优质脱毒种薯。
(四)切块催大芽
切块催芽是早熟栽培中很重要的一环,只有催好芽,才可保证出苗早、出苗齐。切块时,1千克应当切成约50块均匀的小块,保证每一块上都有芽眼。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种芽选择相应的切块催芽的方法。从北方调来的种薯,因为北方收获早,种薯休眠期已过,种植前只要直接切块就能种植;当地生产的种薯收获晚,虽然种薯已过休眠期,但是还没到发芽的最佳时期,种植前要提前约30天切块催大芽。那些当地生产的休眠期长的品种,在种植前20天使用赤霉素浸种,出芽之后进行切块催芽的工作。催芽时温度不可过高,湿度也不可过大,以避免烂薯。通常催芽的最适温度为15~18℃。
(五)播种起垄
1.适时播种
适当早播可以早收早上市,得到较高的收℃。要根据种薯质量和土壤温度而适时播种。通常深10厘米的土壤温度维持在5~7℃的时候进行播种稍微安全。因为经过休眠的马铃薯在7℃的环境中就可发芽和缓慢生长,土温上升到约12℃时幼芽可快速生长。早播比一般的播期结薯早,提早收获也能躲开各地后期的高温天气,并且田间很少有烂薯,退化少。通常情况下,在当地晚霜期前20~30天,气温维持在5℃以上就能播种。山东、河南等地二季作区的春播适宜时间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而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山区高寒地带一级作区的适宜播期。由于城市郊区的早熟栽培多用早熟品种催大芽,且播种后盖地膜,播种期可以提前10~15天,不过在出苗之后应注意预防霜冻。适时早播,实际上要以当地终霜日期为界,并向前推30~40天,才是正确的播种期。春播日期与收获时间、产量有很大关系,以中原二季作区为例,5~6月气温比马铃薯生长适温相比只高不低,且雨季又即将到来,如果在3月播种,4月齐苗,实际见光生长时间也不过70天。所以春季栽培所有的技术、举措要围绕一个“早”字,必须保证当地断霜的时候苗已长齐,炎热雨季到来时保产量。经验显示,每离播种适期推迟5天,就会减产10%~20%.播种之前,华北地区的芽经过地温锻炼,就算种植后碰到轻微霜冻也没事,有的时候顶部被冻坏,下部又会长出新枝,产量还可以有一些保证;当然根据处理出芽的情况看,已出芽的可适当晚播,没有出芽的应早播。
总而言之,在促早熟设施栽培过程中,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的播种时间可以提前约10天;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通常可比露地栽培提早约20天;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加大棚栽培通常比露地栽培提前约30天。不同地区要依据当地栽培方式和气候状况决定具体时间。
2.合理密植
马铃薯促早熟设施栽培的栽植密度要因时制宜、因品种制宜、因地制宜。促早熟设施栽培因为植株生育期短、植株较矮小,所以和露地相较多适合密植。极早熟品种的密度比中早熟大。植株矮小品种的密度比植株较高品种也大。管理水平高的种植能手通常栽培密度较小,整薯播种稀,与切块播种相比,大薯播种密度大。依据不同的收获时间和品种,通常每亩种植4500~5500株。
3.大垄双行栽培
促早熟设施栽培大部分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栽培过程中通常不培土,所以,大棚地膜覆盖栽培适合选深开沟、起大垄、厚培土的一次性完成覆土的技术。挑选约宽1米的地膜,采用大垄双行模式,通常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30厘米、株距20~25厘米。薯块播后适宜覆土厚度约为10厘米,过深、过浅都对后期生长不利。与单垄单行相较,尽管大垄双行的平均行距差异不大,实际密度还是有所增加,同时因为一个行距增大,通风透光就较好,导致光照面积变大,因此,大垄双行通常会增产约10%.
(六)干扰因素管理
(1)肥水管理由于拱棚内不便追肥,故应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等80%出苗后,将苗肥追齐,每亩追施碳铵50千克;在现蕾期,薯块开始膨大,水肥需要量变大,此时应及时追肥,通常每亩追尿素15千克。依据土地墒情及时浇水,以满足块茎生长需要,通常使用沟灌方式,灌至沟深的2/3,使水在土里渗透,应避免浸灌、久灌和淹灌。将棚拆除后喷2次0.2%的磷酸二氢钾,以防早衰。在薯块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不要超过垄顶,使土壤有通透性,加快块茎膨大。生育后期不要太旱,要不然灌溉后容易产生炸裂薯,使商品品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