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注意场合,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
——丹尼尔·贝尔(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一名教授尼可要退休了,同时还有一位曾多次荣获一等奖的教授戴维也跟他一样,同一时间退休。于是同事们决定为他们一起举行欢送会。
参加欢送会的领导和同事对他们的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戴维的美誉尤多。当轮到尼可和戴维致答谢词的时候,他们感谢了大家的赞誉。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温馨气氛。然而,尼可教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做了颇为欠佳的联想和发挥:“说到优秀员工,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平日里与他相处不是很融洽的一位青年讲师突然抢过了话题:“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优秀员工,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字。”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恕而又让人难堪的“刺”。顿时,尼可的眼角眉梢间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尴尬,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下来,结果他反反复复劝尼可不要太过看重优秀员工,优秀员工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要看事实。原本把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引申,让本已尴尬的局面变得更加尴尬。
看来说话一定要注意现场气氛,不同的气氛,应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那些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是不会说话的拙劣表现。反过来,特定的场合也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善于利用一定的现场气氛来说话,往往能够收到理想的说话效果。
课堂收获
利用现场气氛说话,可明显提高说话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有敏锐的思维和颇具穿透力的眼光,并善于利用眼前的实物、身处的地点等营造出有利于自己说话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