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应答是一种非常机警的口语表达方式,可巧妙拒绝对方,经常被大家在人际沟通中所利用。
——潘·多拉(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一名女生,偷偷爱上了学识渊博、能说会道的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一天,迈克尔·桑德尔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看到这位女生作业本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你好。曾经有一个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我想我是爱上你了,论证:你也会爱上我的。这个问题,我一时难以回答,所以想请教授帮我解答一下。”
迈克尔·桑德尔见到这张小纸条后,明白了其中之意,为了不让她感觉尴尬,教授灵机一动,用模糊应对的方式给她回了一封信。
“我的论证: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爱别人的人都是好人。对于你来讲,我应是别人。你能够爱别人,说明你是好人。你知道吗?好人,大家都会爱。既然你是好人,所以大家都爱你。当然这个大家也包括我。所以,我也爱你。”
迈克尔·桑德尔机智又灵巧的回答,幽默地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将这位女生的爱偷偷转换成博爱。这样模糊的回答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后来,这位女生明白了迈克尔·桑德尔说的一番话后,不再爱恋他,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了。
课堂收获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潘·多拉指出,模糊应答的主要特点是不正面回答问题,也不反唇相讥,而是利用问话的含混意思,答话模棱两可,做出与问话意思错位的回答。所以,我们在面对自己熟悉又不想伤害的人时,运用模糊应答技巧,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