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47871400000003

第3章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1)

§§§第一节居民对环境的功能要求

居住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居住区环境绿化需要有非常现实的功用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 其中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要求。

一、物质功能要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城市逐渐形成并慢慢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 工业化的发展又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污染问题, 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

(一) 净化空气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是空气保持清新, 不存在污染和异味。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在城市工矿区、厂房周围的居住区中空气的质量更差。而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 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 排出氧气,从而净化空气。城市绿化建设中应以种植抗污染的树种为主, 并且保证人均绿地10 平方米, 这样才可达到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

(二) 遮阳与日照

居住区道路、庭院、住宅楼等对树种各有不同的要求。道行树需种植枝长叶大的树种。庭院及活动区周围需种植落叶树种, 夏季长满叶子可以遮阳; 冬季落叶后, 阳光可以直射入院; 给人们营造一个夏季清凉、冬季温暖的室外活动空间。东西向住宅楼西侧一般种植成排的高大乔木, 可以遮阴纳凉, 降低室内气温。

(三) 隔声、防尘

将灌木和乔木搭配密植在运动场周围、街道两侧, 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 绿化可以减弱噪声20%左右。

绿化植物除了能够减少噪声之外, 还可以阻挡风沙、吸附尘埃,大面积的绿化覆盖, 特别是草皮和灌木, 对防尘十分有效。

(四) 杀菌、防病

大部分的绿化植物都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还有一些植物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如树脂、橡胶等能杀死葡萄球菌, 在房前屋后种植此类植物可以消灭空气中散布的各种细菌, 防止疾病。

二、精神功能要求

(一) 美化环境

绿化植物的首要功能就是美化环境。在居住区绿化建设中, 根据园林植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和风格的不同, 合理配置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曾有位诗人用“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冶等诗句, 来描绘的正是植物景观随季候的变化。

为了让人们四季都能感受到绿的魅力, 可以选择常青植物的配置。不变的绿化, 在弥补居住建筑物形体单一的缺陷的同时, 也美化建筑立面。这是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常用的处理手法。

(二) 丰富空间

在居住区绿地建设中, 不同的位置的绿化所起的作用不同, 同样也有点、线、面之分。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冶, 沿区间主要道路的绿化带是“线冶, 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是“面冶。绿地建设的基础是“点冶, 中心是“面冶。

采用“点冶“线冶“面冶结合的手法形成绿地系统, 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 让人们随时随地生活、活动在绿化环境之中。利用绿篱分隔空间, 利用草坪限定空间, 利用不规则的树丛、活泼的水面、山石创造空间, 有收有放, 忽隐忽现, 给人以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三) 赋予生活情趣

设置在居住区中的园林常常是落叶树与常绿树互相搭配, 乔灌花草疏密有致地结合, 亭、廊、桥的精心布置, 迂回曲折的林荫小道, 再配以水面的衬托, 使人们可以消除疲劳、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四) 活动、游戏

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是人们休息、散步、下棋、聊天、体育锻炼的场所。在绿地内设置的铺装地面、座椅、庭院灯、休息亭、沙坑以及儿童游戏设施, 可供居民休息, 其周边种植生长快的针叶常绿植物和阔叶落叶植物, 能够满足居民活动的要求。

§§§第二节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对居住区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 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创造居民良好的休息环境、美化居民生活环境、防灾避难等。在安静的室外休息环境中生长着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植物,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

一、居住区绿地的种类

居住区绿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一) 公共绿地(组团绿地):

公共绿地指的是为全区或小区居民公共用的绿地, 也叫小区公园、组团绿地、小游园、花园。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可根据居住区地形、绿地和四周山林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 在其中种花草、树木, 安置休息座椅、建筑儿童活动设施等。

(二) 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

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指的是住宅建筑四周的宅间、宅旁庭院绿地与居住区道路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靠近干道, 又在其干道红线之内的绿地即为道路绿地。

(三) 公共建筑及设施专用绿地

公共建筑及设施专用绿地指的是居住区内各类建筑和公共设施旁的绿地。例如: 商店、医院、旅馆、俱乐部、影剧院、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专用绿地, 以及其他块状观赏绿地等。

二、居住区外围绿化设计

居住区外围是内外绿地的过渡, 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门, 它具有区域性的作用。同样居住区外围也是一个缓冲地带, 如果居住区外围有工厂或其他污染源, 外围绿化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要在保持树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发挥其绿化作用。居住区外围绿化还需注意的一点是, 如果居住区外围有自然山水等景观, 要避免阻挡远处风景。

三、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是居住区中面积较大的块状公共绿地, 也叫小花园、小游园或组团绿地。公园的位置经常设置在居住区中心部位, 公园的服务范围一般不会超过500 米。为了利于全区居民购物、观赏、游乐、休息、聚会等, 常与文化体育设施、儿童游戏场地或商业服务中心相结合。

该区的规模、位置、周围公共绿地的分布决定了公园的大小。

如果附近有规模较大的公园或山林绿地, 则可以减少公园的面积,在居住区各组群之中均匀地分散。公园应多设几处入口以方便居民出入。其中心部位可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古树, 以园林设施作为主景。组群绿地与居住区中道路、山墙前的绿地相结合, 服务半径为100 ~200 米。

若周围没有较大的公园或山林绿地, 可在居住区中设较大面积的公园。服务半径为800 ~ 1000 米, 与居住区中心结合。其中可设多种文体活动设施, 如画廊、球场、阅览室、露天放映场等。除此之外, 在居住区中某些角落, 因空间较小, 可设计成封闭式装饰绿地。其中铺设草坪或点缀花木、松柏等以供观赏, 用栏杆或常绿绿篱将周围围起。

除了公园之外, 还有一种专供青少年室外活动的场地。这种场地多设在建筑组群之间, 服务半径为500 米左右。为了便于青少年集中活动, 而且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尽量不要设在交叉路口。

应选用夏季遮阴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 结合活动设施的实际情况灵活布置疏林地。为了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 可用常绿绿篱分隔空间和绿化外围。其中活动空间的大小、设施内容多少, 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