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47871400000022

第22章 病虫害防治(2)

1.大型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3.厚垣孢子

(三) 防治方法

1.预防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土质优良的地块。注意雨后排水, 从而使树体自身的抗病性得到提高。

2.消灭初侵染幼苗及幼树病后, 剪除病部烧毁, 并用20%石灰消毒土壤。

3.药剂防治在新梢和针叶萌发期喷施可湿性托布津2000 倍液,每10 ~15 天喷1 次, 连喷2 ~3 次。或者喷施70%百菌清500 ~1000 倍液; 1 :1 :1000 波尔多液; 50%六氯苯250 ~750 倍液。患病轻的植株,可往根部浇灌400 倍的50%代森铵溶液, 每平方米浇2 ~4 千克。

八、枝枯病类

月季枝枯病(图7-2) 常引起月季枝条干枯, 严重时整株枯死,可以为害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植物。

图7-2月季枝枯病

1.枝条症状2.分生孢子器

(一) 症状

茎部是月季枝枯病主要发生部位。茎部有黄色、红色或苍白的小点出现,逐渐从椭圆形变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清晰呈紫色, 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 后期病斑下陷, 表皮纵向开裂, 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正常花脱落。芽被侵染后先变白, 而后发黏、发软, 具恶臭味。叶片也产生水渍状腐烂。水浸状病斑较多发生在根茎部位, 病变特征为球茎组织出现糊状腐烂, 颜色由灰白色变为灰褐色, 偶见一完整的外皮。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是有恶臭气味从腐败的球茎或根状茎中散发出来。

(二) 病原

胡萝卜软腐欧文菌胡萝卜致病变种和海芋欧文菌属细菌薄壁菌门欧氏杆菌属。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7 ~30益。

(三) 发病规律

春季为枯枝病的多发期, 因春季地温回升, 存有大量水分, 通风不畅, 给病菌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分球繁殖留下伤口于夏季储藏期间易发生腐烂。比较容易感染的品种是风信子。

(四) 防治方法

其一, 栽培后期节制肥水, 避免鳞茎裂底而腐烂。催花时避免温度过高, 水分过多, 常施迫肥, 及时松土。不适宜过多的连作,及时更换和对土壤进行消毒。合理灌溉, 注重排水。储藏时保持通风, 使植株基部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其二, 选择健康无病球茎或根状茎做繁殖材料, 及时剪除病叶或拔除病株销毁, 彻底挖除腐烂的球茎, 储藏期发现有病球茎及时剔除。

其三, 为了避免鳞茎破损, 应及时采收。

其四,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 并用20% 的石灰乳或每平方米用50 ~100 克漂白粉消毒土壤。

其五, 在发病初期为防止病菌传染, 需要向植株基部喷洒100 ~150 单位农用链霉素或1 :1 :100 波尔多液, 每隔半月1 次, 连喷2 ~3 次。植株喷农用链霉素1000 倍液。

九、病毒类

在观赏植物中经常发现植物病毒病, 并且危害十分严重。植株的发病症状主要为花色、叶色异常, 器官畸形, 植株矮化, 重病株则不开花, 并可以导致种质退化, 甚至毁种。常见的病毒类病害有兰花病毒病、一串红花叶病、月季花叶病、仙客来病毒病、水仙黄条斑病等。

兰花栽培中一类重要的病害是兰花病毒病。如果兰花植株患有病毒病会给其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不仅新发生的幼叶、幼芽带有病毒, 而且会终身患病。兰花病毒病主要包括建兰花叶病、齿兰环斑病、卡特兰兰花碎色病等。

(一) 建兰花叶病

感病植株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点及坏死斑; 卡特兰接种叶上形成局部坏死。此病使建兰属的植物产生花叶。建兰花叶病毒是该病的病原。汁液、机械接触、蚜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被感染的植株的大部分在叶上形成坏死斑或花叶状。

(二) 齿兰环斑病

引起齿兰环斑病的病原为齿兰环斑病毒。汁液、园艺操作过程、园艺工具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此病毒感染植株后, 在建兰上产生花叶状, 在齿兰上形成环斑, 在卡特兰上形成坏死斑。

(三) 卡特兰兰花碎色病

烟草花叶病毒兰花株是该病的病原。汁液及园艺工具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该病毒侵染植株后, 首先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坏死斑。随后, 病斑由小逐渐变大, 叶子逐渐干枯发黄。严重时,花变小、变色, 有的变为畸形。

(四) 防治方法

其一, 严把检疫关, 避免病毒病在我国大发生。

其二, 在切花生产过程中, 要避免人为的传播, 如在卫生管理、整株、摘心过程中, 注意手和工具的消毒。

其三, 定期喷施杀虫剂防虫, 防止昆虫成为传播病毒的工具。

其四, 必须从健康的母株上采摘繁殖苗。将母株种植在无虫无病的地段或温室中, 建立无病毒母本园专供采条。

其五, 通过茎尖脱毒组培法, 繁殖生产用苗。

十、植原体类

泡桐丛枝病(图7-3) 在我国发生普遍, 影响生长量和树势,幼苗和幼树受害严重时, 当年即枯死。常见的植原体病害还有枫杨丛枝病、竹丛枝病等。

(一) 症状

丛枝型是泡桐丛枝病的典型症状, 在个别枝上常大量萌发腋芽和不定芽, 大量细弱小节丛生, 节间变短, 叶序紊乱, 叶片小而黄, 有时皱缩。病枝上的小枝可抽出小枝,如此可重复数次, 到秋季可发展成团, 外观形似鸟巢, 叶子逐渐变小最后落光呈扫帚状, 小枝逐渐变弱并呈直立状。丛生的病枝常于冬季枯死, 连年发病可导致全株死亡。

(二) 病原

植原体为该病的病原。

(三) 发病规律

植原体大量存在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筛管内, 病原菌秋季随树液流向根部, 春季又随树液流向树体上部。用实生苗繁殖的泡桐幼树发病率较低, 成片的及行道树的发病率较高。带病的种根和病苗是病害调运和传播的工具。传播泡桐丛枝病害的媒介昆虫是烟草盲蝽和茶翅蝽。带病种根和苗木的调运是病害远程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 防治方法

其一, 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木, 严格选用无病植株做采种和采根母株, 不用平茬苗和留根苗。繁殖是通过采用种子、培育实生苗的方式来实现的。

其二, 用50益的水浸种根10 ~15 分钟可减少幼苗发病。

其三, 发病初期, 对表现出症状的丛生枝条及时锯掉或对老病枝进行环剥可减轻病害程度。

其四, 5 ~6 月通过药剂对传病媒介昆虫进行防治。

其五, 药剂防治用10 ~20 毫克/ 毫升的四环素15 ~30 毫升注入幼苗或幼树的髓心内,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大树要在干基部或丛枝基部打洞, 将针管插入边材木质部, 将药液徐徐注入, 树木大小决定了用量的多少。病情较轻的植株用此法有较好的效果, 病情严重的植株较容易复发。

十一、线虫病

(一)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图7-4) 是为害仙客来根部的重要病害,可侵染为害多种花卉, 在我国发生普遍。

1.症状在仙客来的主根或新生的侧根上产生单生仙客来根结线虫病的瘤状根结, 也有串生的情况, 根瘤初为淡黄色, 表皮光滑,后期变褐色, 表面粗糙, 剖开根瘤可见白色粒状物, 即为梨形的雌线虫。受害植株生长衰落、叶色发黄或枯死。

2.病原病原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纲、垫刃目、根结线虫属。卵长椭圆形, 无色透明。幼虫蠕虫形。雄虫蠕虫形,尾短而钝圆, 有两根弯刺状的交合刺。雌虫鸭梨形, 阴门周围有特殊的会阴花纹。花生根结线虫雄虫线形, 雌虫虫体末端具有一个胶质卵囊, 为棕黄色。并未全部在病瘤内, 有300 ~ 500 个卵在每个卵囊内,会阴部弓形纹较低平, 稍呈圆形, 背面圆而扁, 侧线上无明显沟纹, 仅具不规则断续横纹,近尾尖处无刻点。

3.发病规律30 ~50 天完成1 代, 1 年发生3 ~ 5 代。病原线虫卵、幼虫以及成虫可在隐患病根或土内越冬。雌虫在病根上越冬,卵在卵囊内越冬, 成活期可达2 年, 在土内越冬的2 龄幼虫, 可直接侵入寄主的幼根, 刺激寄主形成巨型细胞, 并形成根结。蜕皮之后的幼虫发育成成虫, 孤雌生殖产卵或雌雄交配产卵。第二年侵入寄主。种苗、水流、肥料和病土等是线虫病的传播媒介。土壤内幼虫如3 周遇不到寄主, 死亡率可达90%。连作、高温高湿、盆土疏松、湿度过大有利发病。

(二)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枯萎病, 因为该病危害严重、防治困难, 所以全世界都很高度重视该病。在世界上被列为重要的危险性森林病害。其分布地区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的葡萄牙,179

以及中国、韩国和日本。

1.症状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 逐渐遍及全株, 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 导致植株因失水而降低了蒸腾作用, 急剧减少和停止了树脂分泌。针叶从黄褐色变至红褐色, 萎蔫直至整株枯死是主要的外部症状。病死木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

2.病原由松材线虫侵染引起的。

3.发病规律该线虫需要经过4 龄幼虫期发育为成虫。雌虫在雌、雄交尾后会有30 天左右的产卵期, 1 条雌虫产卵约100 粒。在生长最适温度(25益) 条件下约4 天1 代, 发育的临界温度为9.5益, 高于33益则不能繁殖。由卵孵化的幼虫在卵内即蜕皮1 次,孵出的幼虫为2 龄幼虫。

病死树内的松材线虫进入秋末冬初之际, 会停止繁殖并开始死亡。在线虫死亡的同时出现分散型3 龄虫, 该虫进入休眠阶段, 翌年春季, 当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将羽化时, 分散型3 龄虫蜕皮后形成分散型4 龄虫, 即休眠幼虫(耐久型幼虫)。这个阶段的幼虫即分散型3 龄、分散型4 龄幼虫, 线虫的繁殖阶段与此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都有差异, 比方说内含物增多, 角质膜加厚。形成休眠幼虫口针、食道退化, 这阶段幼虫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加强, 休眠幼虫适宜昆虫携带传播。

一般情况下松墨天牛产生1 ~ 2 代需要1 年; 春季一些地区(1年产生1 代) 在松墨天牛蛀道周围会发现有松材线虫分散型3 龄虫明显地分布, 并渐渐向蛹室集中。当松墨天牛即将羽化时, 分散型3龄虫蜕皮形成休眠幼虫, 通过松墨天牛的气门进入气管, 随天牛羽化离开寄主植物。松材线虫一般寄存在松墨天牛的气管中, 为休眠幼虫, 大量的休眠幼虫在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 从其啃食树皮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树。松墨天牛在产卵期线虫携带量显著减少, 少量线虫也可从产卵时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 休眠幼虫进入树体后即蜕皮为成虫进入繁殖阶段, 繁殖的速度平均为产生1 代需要4 天,由树皮慢慢侵蚀到树枝、树干和树根。被松材线虫侵染了的松树大抵是松墨天牛产卵的对象。翌年松墨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到健康树上, 如此循环, 导致松材线虫的传播。

(三) 防治方法

其一, 严格禁止随意调出、调入带病的苗木, 落实植物检查与免疫的工作。防止病株传入无病区使疫区扩大。

其二, 病土进行消毒。采用日光曝晒方法, 即将带虫土摊铺8 ~10 厘米厚于室外或温室地上。经日光曝晒和干燥30 天左右, 可杀死根结线虫。要清洗消毒花盆和其他用具。对土壤进行消毒可选用80% 二溴氯丙烷乳剂或棉隆, 并集中处理病土。将染病球茎在48.9益的水中浸泡30 分钟或在46.6益的水中浸泡60 分钟或在48.9益水中浸泡60 分钟。

其三, 与禾本科植物轮作, 间隔2 ~ 3 年; 种植前20 ~ 30 天,用甲基异硫磷和棉隆进行消毒; 每667 平方米病地用80% 二溴氯丙烷乳油2 千克对水35 ~ 50 升沟施后10 ~ 15 天再进行种植, 也可用20%二溴氯丙烷, 每平方米15 ~20 克或3% 呋喃丹颗粒剂穴施在花盆中, 每盆3 ~4 克; 生长期或种植期病株用10% 克线磷施在根部,每667 平方米2 ~5 千克, 可适量地进行撒施, 也可顺水施, 还可穴施、沟施。

其四, 检验中发现有携带线虫的松木及包装箱等应采取溴甲烷熏蒸处理, 或浸泡于水中5 个月以上, 或切片后用做纤维板、刨花板或纸浆等工业原料及做烧炭等燃料用。

其五, 为了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 可集中烧毁利用价值比较小的小径木、枝丫等。

其六, 药剂防治。5%克线磷用量为土重的0.1%, 或6 厘米花盆0.75 克, 或10%丙线磷用量6 厘米花盆0.5 克。这两种药剂可以在生长期使用, 但种植前使用效果更好。每平方米5.6 克10% 杀灭威, 在药物治疗后至少过了4 周后再进行种植。

§§§第三节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防治

一、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指的是危害植物的近地表部分或地下部分的害虫, 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 金龟子类

属鞘翅目, 金龟子总科。其特点是种类多, 分布广, 食性杂。

其幼虫叫做蛴螬, 主要为害花圃、苗圃、草坪、林果, 植物的根及近地面部分的茎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成虫可咬食叶片、花、芽。如铜绿金龟、褐金龟等。

1. 形态特征

(1) 成虫中至大型, 颜色多样, 触角鳃状, 前足开掘足, 前翅鞘翅, 多数种类腹部末节部分外露。

(2) 幼虫体灰白色, 呈“C冶形, 寡足型, 体型肥胖而多皱褶, 臀部肥大呈蓝紫色。

2. 发生特点通常情况下1 个世代需要1 至多年。冬季会寄存厩肥堆中或在土中。幼虫的生活环境为有机质丰富的厩肥堆中或土中, 腐殖质或植物的根为主要的食物。假死性是成虫的一个特点。

除此之外, 有些种类具趋光性。

3. 防治方法

(1) 诱杀根据其趋光性, 用灯光诱杀。

(2) 人工捕杀利用假死性, 将其振落地面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