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61

第61章 大家都要关心提高企业素质

(1983年11月5日)

《企业管理》杂志发起讨论“如何提高企业素质”的活动,并为此开辟了专栏,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为什么要提出提高企业素质这个问题呢?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把工作真正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认真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降低成本,实现一个新的转变。应当看到,我们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加工工业企业,过去获得的利润,主要是占了原材料价格和职工工资较低的便宜。这些利润,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由于价格不合理而在原材料工业部门和加工工业部门之间的一种转移。一旦情况有所变化,如有些原材料价格进行了调整,职工的工资增加了一点,过去被掩盖着的企业管理落后和技术落后的矛盾立即就暴露出来了:有些盈利多的企业盈利少了,有些盈利少的企业变成了亏损,靠减少上缴国家的利润过日子。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我们有些企业,乃至一些工业管理部门的同志,至今还没认识到这正是我们企业当前面临着的一场严重的挑战,面临着的一个提高素质的新的转变。他们没有看到,农副产品价格提高了,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也将逐步调整,职工的工资还要增加,这是今后总的趋势。同时,过去那套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办法也要加快进行改革。国家要从经济政策上为企业创造条件,使所有企业都能在大体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搞得好的企业,生产就可以发展,职工生活就可以进一步得到改善;搞得不好的企业,不能再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因此,企业如果不是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而是还想再靠老办法,靠现在的水平,那是肯定混不下去的。至于那些长期消耗高、质量差、经营亏损的企业,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措施迅速扭转,那就只有关停并转。问题就是这样尖锐地摆在我们所有企业的面前。当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在国家统一领导和计划指导下,不少企业一手抓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了“转轨变型”;一手抓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上水平,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方面作出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就总体来说,这样的企业还只是少数。而且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这些企业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就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企业素质的现状与其在四化建设中所应当发挥的作用是很不适应的。因此,对所有企业来说,毫无例外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来一个根本转变,不在企业素质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在国内就没有生命力,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出路。一句话,不前进,就无法生存。

提高企业素质,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全面整顿企业的继续和发展,是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重要内容。所有企业都要切实认识到提高企业素质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要下大功夫从内部提高自己的素质,把力量转到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上来,迎接新形势下的严重挑战。同时,要提高企业素质,势必要涉及整个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体制改革、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整顿、技术改造、智力投资等等,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的精神,总结经验,揭露影响企业素质的内部和外部矛盾,积极探索解决矛盾的办法。

《企业管理》杂志开辟讨论如何提高企业素质问题的专栏,为大家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便利。希望广大经济工作干部、企业职工、经济理论工作者踊跃参加这个讨论。我建议大家可否围绕以下几个专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现在提出改善企业素质的问题?企业应当如何对待面临的新形势?

(2)怎样从理论上准确地表达“企业素质”这个概念?

(3)提高企业素质、增强活力,企业本身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解决哪些问题?从企业外部来讲,要为企业创造哪些条件?

(4)不同的企业在提高企业素质方面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提高企业素质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路子该怎么走法?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提高素质的目标和办法,为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