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47860100000002

第2章 管理心理学概说(1)

学习目标

当学完本章并做完练习后,你应该可以做到:

解释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描述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之道在于经营人心

21世纪是心理导向的世纪,是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时代!

无论处于何种行业和管理位置,管理的最终对象是人本身。作为一个注重管理效能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先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一个快速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分支学科。通过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将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规律性,同时也有助于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心理学课程将带领

我们一起开始智慧的旅程,这次旅程将穿越现代心理学与管理相关的许多领域,在这里,将赋予您更大的能力去控制那些影响您工作和生活的因素。现在,让我们共同开始这一神奇的旅程吧……本章是进入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入门篇,将对管理心理学学科体系进行总体介绍,主要说明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对以后各章内容的学习起导航作用。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把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于组织管理中,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而控制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及增强组织功能。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见知识库1-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开始;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一直包括在哲学之中,19世纪中叶才开始从哲学的母体中剥离出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成果遍布20多个大的领域,管理心理学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知识库1-1

心理学的目的

心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发现和探求普遍规律为最终目的,以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同类现象而实现其科学意义。但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根本的目标,那就是:人,认识你自己。

“人,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德尔菲神殿一块石碑上的神的箴言,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期望、需要、优势、弱点、智力、潜能等等,正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试图理解我们作为人究竟是谁,有什么特征的唯一学科。”

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可以说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内容。比如,“人们为什么来工作?”“金钱能否激励人们努力工作?”“领导是天生的,还是培养锻炼出来的?”等等。这类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些人的答案是一致的,有些人的答案是相反的;有的答案是正确的,有的则是错误的。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凭借各自的经验、直觉或本能来解释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管理心理学是对组织和管理活动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系统考察事物和现象间的关系,试图解释它们的原因和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据而不是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控制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并以严谨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测量和解释。因此,对心理和行为的系统研究能够提高管理者对组织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①。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一)个体心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高矮、胖瘦等生理特征方面,同样还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随意的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两个人在做同一种工作时会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即使是在高度程序化的工作中,员工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在组织环境中,员工之间的差异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工作,以不同的方式交往;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也不同;对工作的安全感和挑战性重视程度不同,对加班、晋升的愿望也不同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因为人们的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在工作能力、性格特征、工作动机、对工作及工作压力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组织发展造成重要影响(见知识库1-2)。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对其加以重视。一个管理有效的组织通常都能很好地利用个人之间的差异,把具有不同特点的员工分别安排到他们能胜任的岗位上。

知识库1-2

个体心理差异对工作的影响

员工的生产能力各有不同。一个被普遍观察到的现象是:某项工作中的大部分重要贡献是由一小部分人做出的。比如,销售团队中排名前20%的销售代表创造了80%的销售额。

员工对于完成高质量工作的渴望不同。有些人喜欢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因为他们尽责、细致、事业心强。不具备这些特质的人往往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员工对于承担工作决策责任的倾向不同。现在的工作往往允许员工自己作出有关工作的决策,也让员工更多地提出有关改善工作的建议。许多员工喜欢这么做,因为他们非常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但是,另一些员工则不然,他们不喜欢承担太多的决策责任,也不太愿意积极地提出改进建议。他们的乐趣主要来自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于是这些员工更喜欢不太需要劳心费神和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的工作。

员工所喜欢的领导方式各有不同。许多人喜欢在工作中拥有充分的自由,并且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另一些人则希望上司能够经常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指导。

员工社交的需要各不相同。一些人喜欢独自工作(往往是在家中),这样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另一些人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与他人接触则会变得无精打采。

员工对于组织的忠诚度各不相同。一些人对于自己所在的组织相当忠诚,就好像组织是他们自己的一样。因此,他们非常关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他们的出勤率也很高,所以那些因为缺勤所造成的损失就可以避免。而另一些人则对自己的组织并不忠诚,他们并不因为工作表现差或者无故缺勤而感到内疚。

(二)群体心理

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要比独处时复杂得多。比如,一个非常注重经济利益的人,如果群体成员鄙视这样的价值观,他就可能在群体活动中尽量掩饰这一特点。也就是说,在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况都与其他成员息息相关(见案例1-1),也与群体本身的特点密切联系。

案例1-1

三个和尚的故事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一个高个子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个子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与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高个子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管理心理学在这一层次的研究,主要是以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对象。对组织管理中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群体活动的规律,进而能更好地限制或塑造某些行为,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最有价值和最有吸引力的一个领域。

本书主要从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群体沟通与冲突、团队建设的角度来说明管理过程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

(三)组织心理

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它是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内容。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比群体结构复杂,因而影响组织行为的因素也就更加复杂。组织中的领导心理与行为(见案例1-2)、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等,都是影响组织行为、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

案例1-2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本书即是以这三个层次为轴心展开分析的。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社会出现了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和经济上的复苏,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西方国家的生产劳动性质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知识性劳动”和“白领工人”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加大,之前的管理模式己不适合这种变化而遭到摒弃。随后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的学者开始寻找一些新的管理理论。

20世纪初,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闵斯特伯格(H.Munsterberg)所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而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应该是由梅奥(E.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

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诞生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着名心理学家莱维特(H.J.Leavitt)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他的专着。而在他之前,所有研究心理学知识在工业企业中应用的着作,都是以“工业心理学”命名的。将工业心理学更名为管理心理学,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也是工业心理学难以继续包容管理心理学丰富内涵的必然反映①。

就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而言,从工业心理学的提出到正式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大概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行为管理心理学阶段和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①。每个阶段都有丰硕的理论成就。

一、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

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大概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其理论研究的中心是如何通过改进工作条件、建立工作规范、加强管理的科学性来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和闵斯特伯格。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认为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只有这样,大家的日子才好过。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泰勒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搬铁块”(见知识库1-3)、“铲铁砂和煤炭”、“金属切削”等多项实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知识库1-3

“搬铁块”实验

1898年,泰勒在企业家约瑟夫·沃顿的鼓动下,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转到伯利恒钢铁厂工作。来到该厂后,泰勒请来了一些助手,如在一起共过事的亨利·甘特等人,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了实验的圆满成功。

伯利恒钢铁公司货场里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计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得1.15美元,这是当时的标准工资。工人搬运铁块的平均数每天在12~13吨,泰勒就是从这里开始他的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