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龙宫仙境
47857700000008

第8章 海洋神话与海洋趣事(2)

丰富多彩的海龙王祭祀

《淮南子》曰:“云从龙,故致雨也”,意思是说云总是和龙在一起,龙能带来雨水。因而,每逢风雨失调,或者出海打鱼前,渔民都会虔诚地祭拜龙王。而那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诸如庆祝龙王寿诞、修建龙王庙、生产祭祀大典等一系列活动,就成为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瑰宝。

1.广建龙王庙

几千年来,神话中说海神龙王主宰着海水河水,人们为了定时朝拜它,便修建了一座又一座龙王庙,如烟台龙王庙、大连龙王庙、盐城龙王庙等。威海居民十分崇拜龙王,几乎每个沿海的港湾孤岛都修有龙王庙。舟山附近的一些渔村有许多龙王宫和龙王堂,如杨村乡应家棚龙王堂有个香岩老龙王庙,杨村龙王殿有个小金龙王庙,石盆村有个独角龙王庙,桐照乡泊所村龙王殿有个十爪金龙王庙,吴家埠有个马林龙王庙,桐照村还有白龙大王庙和洞盆浦龙王庙等等。

东海一带的龙王庙由经过加工的料石堆砌而成,整个龙宫的设计独特精巧、气势宏大。龙宫在正殿,龙母殿在后,左右两侧为龙女殿和龙太子殿。正殿中央有块蓝底金字龙忌金属,所以龙宫大殿里不能安放铁钉之类的金属制品。龙王的造像也有一定标准和陈列位置,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惯例,否则就是对龙王不敬。

2.庆贺龙王寿诞

“各岛各龙王,各庙各诞辰”,各个地方龙王寿诞的日子并不相同,如浙江舟山定海地区的龙王寿诞是农历六月初一。庆祝龙王寿诞的前后三天,定海一带的人们挂起龙王旗、船灯、龙灯、鱼灯。到了夜晚,沙滩上一片灯火通明,异常美观。

最重要的莫属龙王寿诞的祭典了,祭典中所用的烛、香必须是上乘的,祭品所用的全猪、全羊、全鸡要插香挂葱,再请手艺高超的工匠用面粉彩塑出鹅、鸭、海鸥等,一起供奉在龙王寿宴前。祭典开始时,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手持清香带领大家入宫。当领队者宣布祭典开始时,殿外锣鼓震天,龙灯起舞,气势壮观;殿内,人们拜龙王、读祭文,庄严肃穆。祭典结束后,有时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龙王戏和龙王庙会。

在渤海湾的大连、旅顺一带,沿海居民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庆祝海龙王诞辰。这一天,渔民换上新衣欢聚在海滩,在锣鼓唢呐声中载歌载舞。壮汉们将扎着红绿彩带的全猪、全羊抬到海边,再摆些水果、鸡蛋作为龙王爷诞辰祭品。年轻人在供品前下跪叩首,举行烧香焚纸仪式。

渔民们登船出海,在海面上燃放鞭炮,敲锣打鼓。临近中午,渔民们以家庭为单位在船舱甲板摆上宴席。

大家尽兴地喝酒吃肉,谈笑风生,同享龙王诞辰祭品。还有一些地区的祭祀典礼是在农历二月初二,如山东威海成山头景区每年此时举行盛大的龙王祭祀大典。当地民间一龙王庙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所以成山头人对龙王的信仰甚为虔诚。他们的龙王祭祀大典分为祭海、民间表演两大板块,祭海大典设在成山头的好运角广场。祭祀大典结束后,还会有胶东渔家特色的民俗表演,这些表演都是渔民的本色演出,节目精彩纷呈,吸引眼球。

3.生产中的龙王祭祀

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最关心的便是生产收成以及出海安全,所以他们在出海捕鱼前和捕鱼回来后都会祭拜龙王。例如,在东南沿海岛屿,每逢新一轮鱼汛开始,人们便会在龙王庙里供奉鱼、肉等贡品,向龙王表示敬意,希望龙王多赐恩惠;

当渔船即将出海时,大家敲锣打鼓把龙王神像或是供奉在庙里的龙王旗请到船上,借龙威保佑自己海上航行一帆风顺;龙王神像和龙王旗请到船上后,渔民在船头用丰盛礼品供祭,船长会燃起蜡烛,取少量的酒肉洒入大海,祈求龙王保佑渔船出海丰收,人船平安;出海捕鱼归来,无论丰收与否,安全抵达的渔民都要举办隆重的谢礼,感谢龙王一路保驾护航。渔民们为了祈求平安出海、满舱而归,把海龙王视为至高无上的海神,以一颗赤诚的心供、请、祭龙王,也让自己的信仰找到归宿。

龙相斗

东海里有一种怪物,名字叫犼有人说像狮子,有人说像麒麟。

这种东西异常凶猛。它的嘴里它翻腾穿行,急如闪电。

犼能够吃龙的脑子,这两种动物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它们常常在天空中打架,场面惊心动魄。

明代末年,有人在杭州湾的海宁县见过一场犼龙相斗。那一天,空中飘来两团乌云,前一团带来一阵冰雹,后一团夹带着闪电。只见后面那团黑云紧紧地追赶前边那团,不一会就压在了它的上面。这时候,里面似乎有两头猛兽撕咬在一起。

没多久,云散雨止,一切归于平静。到了第二天,有人发现附近已经死了——大伙儿纷纷传说:它是被犼咬死的。

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的夏天,山西平阳县也发生了这种事。这回,一头犼追着几条龙从海上来到平阳上空。人们看见有三条不带角的龙——蛟和两条带角的公龙围着犼斗。天空中雷电交加,整整打了三天三夜。结果,犼杀死了一条龙、两条蛟,自己也被咬死了。

这些东西一齐掉到了山谷里。

有人赶去观看,除了死去的蛟龙以外,还发现一头怪物的尸体。它有5米长,样子像马,脖子上的鬃毛长长的,又有点像麒麟。鬃毛里,冒着几米高的火焰。人们说:这怪物就是犼。

又过了几年,在康熙三十二年州东北方向的皋亭山里发生了一场暴风骤雨。

天空中乌云滚滚,压得很低。

在黑云里,隐约可见一头犼和一条龙。那只犼像是狮子的模样,嘴里喷着火;那条龙像是画上见到的模样,嘴里吐着冰雹。两个家伙从皋亭山一直打到钱塘江口,在海里消失了。一路所过之处,地面上的树木被烧毁,庄稼全都被砸坏了。

看起来,犼与龙斗有时候赢,有时候平,有时候两败俱伤。每当犼龙相斗,总伴随着电闪雷鸣。要说电闪雷鸣倒也不稀罕,谁都见过,至于黑云里有什么,那就各有各的说法了。有的人说:云里边不是犼,是雷公。

唐朝开元末年,广东的雷州半岛上空也有过类似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一回,人们看见南海出现了一条大鲸鱼。天空中乌云滚滚,几十个带翅膀的“雷公”在云层中穿来穿去,他们的身边伴随着“隆隆”的巨响和闪闪的火光。

雷鸣电闪持续了七天,人们纷纷传说这是雷公和鲸鱼相斗。雷电过后,海边的居民看见南海上红红的一片,像是血染过似的。到底雷公和鲸鱼谁胜谁败,一点也猜不出来。

碧波下的“牧鱼童”在辽阔的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欢快奔跑,机灵的牧羊犬忠实地护卫着羊群,不时将“掉队”的绵羊领回队伍中。

在白雪皑皑的北国森林,几只骁勇的猎狗激烈地同黑熊厮斗,直到黑熊精疲力竭被猎人所获。

在茫茫大海中,也有人类的“牧鱼童”。

海豚善于充当海中“牧鱼童”的角色。海豚最喜欢吃鱼,又擅长游泳,因此,它经常围追堵截鱼群。

海豚追鱼可有名堂了。

海豚属于哪类动物

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动物。

夏天来临,这是海豚追捕凤鲚鱼的好时机。夜间,海豚不取食,清晨,当太阳从海里跳出来时,它们便开始追鱼了。它们分成一个个小组,在海中漫游,一旦发现鱼群,如果各群海豚相距较远,最前面的那群海豚就连续跃出水面,在空中做“前滚翻”,召唤后续海豚群从四面八方前来围截鱼群。将鱼群围住后,海豚们发出“吱吱”叫声,鱼群一听到这种声音,吓得聚集在一起,不敢轻举妄动。海豚还会把鱼群赶到它们想去的地方。前苏联黑海地区的渔民不止一次看到,海豚排着队,把鱼群追过巴拉克瓦湾很窄的入口,赶到海湾里去。在这种情况下,渔船只要跟着海豚走,就能捕到鱼。

在很久以前,非洲提米里斯湾沿岸的居民,发现海豚追鱼这一奇妙现象后,就利用海豚帮助他们捕鱼。当渔民从渔船桅杆顶的瞭望台发现鱼群时,他们就使劲哗哗地拍可爱的海豚打水面,为的是把海豚吸引来。爱嬉戏的海豚闻声赶来后,把鱼群赶进了张开的渔网中。

法国著名生物声学家布斯耐尔教授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即用木棒击水可以引来海豚,因为木棒击水声音很像海豚最喜欢吃的一种鱼发出的声音。人们将网支在岸边的浅水中,然后用木棒“啪、啪”击水,海豚闻声驱赶鱼群而来。成千上万的鱼儿惊恐逃命,纷纷涌到岸边,自投渔网。

在茫茫大海上,要想准确地发现鱼群,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人们可以让海豚当“向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的渔民在大洋捕捞金枪鱼时,先要寻找海豚。

因为海豚常与金枪鱼为伴,有海豚当“向导”,就很容易找到金枪鱼。

美国金枪鱼船队捕获的金枪鱼,90%靠海豚作“向导”。

鉴于海豚和鱼群的关系不一般,美国圣迭戈水下研究中心学者埃文斯建议,将一只海豚拴上无线电发信机,然后在海洋上启动声呐跟踪它,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捕鱼效率。

日本试图在海湾建立“水下牧场”,引进有价值的鱼种。为了防止“牧场”里的鱼逃遁,他们就产生了培养“水下牧童”的想法。东京大学海洋学研究所黑木教授拟订了对宽吻海豚的训练计划:在12年时间内,将训练海豚依照人的指令,去改变鱼群的游动方向。他们还训练海豚去驱赶有害鱼类,以保护“海洋牧场”里经济鱼类的卵和仔鱼不被吃掉。通过训练,海豚能够成为经济鱼类的守卫者。它们一条不吃“牧场”里放养的鱼,却“忠心耿耿”地帮助人们赶走侵犯“牧场”的有害鱼类。

科学家们发现,海豚能够发出鱼类可以听到的许多种特殊的低频沙丁鱼等经济鱼类进行联系;并且能够利用许多种信号,长时间围住快速游动的鱼类,使它们聚集成群。

根据海豚的这些特点,前苏联远东海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相应的装置模仿海豚的各种信号,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能引起鱼类作出积极反应的信号,然后利用这些信号诱导和控制鱼类。

神奇的古代蛙人

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它时而跳跃在碧绿的草地,时而歌唱在澄清的水中,人们把那些善于在水中潜游的人称为“蛙人”。

最古老的蛙人出现在公元前885年亚述人的裸体浮雕上。亚述是亚洲西部的文明古国,这幅浮雕上的潜水员胸前绑着两个羊皮气囊,里面充满了空气,可以供潜水员潜入水底时呼吸。这表明亚述人的潜水能力,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蛙人活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波斯国王埃里克斯为了打捞一艘海洋沉船里的珍宝,雇用了希腊的著名蛙人斯凯里斯和他的女儿赛安。

他们事先讲好条件,珍宝打捞出水之后,按三七分成。

国王坐在打捞船上,亲自监督打捞工作。

斯凯里斯和他的女儿完成了打捞工作以后,波斯国王却翻脸不认账,拒绝付给斯凯里斯应得的份额。

斯凯里斯打了一个手势,他的女儿和他一起跳入水中,用利斧砍断了国王船只的锚绳,并且推波助澜,把国王的船只摇得七颠八倒,国王吓得冷汗直流,赶忙答应了斯凯里斯的要求。

斯凯里斯把分得的珍宝缠在身上,又同女儿一起潜入海中,他们在水中游了16千米,到达了一个名叫阿特米速姆的小岛,然后上岸回家。

那时候的潜水工具很简单,据说是一支可以衔在口里换气的芦秆。

克娄巴特拉女王是古代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51年,她奉父命同堂兄弟托勒密结婚,并共理朝政。不久姐弟失和,她被逐出亚历山大城,为了复辟和保持王位,她先后用美色迷惑罗马独裁者凯撒和执政官安东尼,串演了许许多多美艳绝伦的风流故事。

有一次,她同安东尼到海边钓鱼,安东尼为了在情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派出蛙人,悄悄地潜入海中,把又肥又大的活鱼一次又一次地挂在安东尼的鱼钩上。

“啊呀,安东尼,你真棒!”

埃及女王装出一副天真的样子,对安东尼钦佩不已。其实,聪明的女王早已窥探出了安东尼的秘密。

“明天,我一定得请很多客人来看你钓鱼!”女王这样对他说。

第二天,安东尼的鱼钩刚刚放现代潜水下,女王派出的蛙人抢先一步,把一条生长在黑海里的咸水鱼,挂在他的鱼钩上。安东尼得意洋洋地拉起钓竿,却引起了一阵哄笑。但是,女王仍然装得那么天真:

“啊,我们的将军真棒,一钓竿甩到了千里之外的黑海啦!”

古代蛙人的主要职业是采集海绵和珍珠,在战争中,他们也曾大显身手。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人的战舰包围了斯巴达人驻军的一个小岛。

斯巴达人纪律严明,勇敢强悍,雅典人不想同他们正面交锋,只想用封锁来困死他们。

这时候,斯巴达人的蛙人出动了,他们在夜幕的掩盖之下,悄悄地从雅典人的战舰底下穿过,潜游到邻近的小岛,带着武器、粮食又潜游回来。

一个多月过去了,岛上的斯巴达人稳如泰山,倒是雅典人自己的粮食快吃完了,只好悻悻地撤退。

后来,雅典人知道了斯巴达人的秘密,也开始培养自己的蛙人。

不久,他们又向锡拉开兹人开战,锡拉开兹人为了阻止雅典人的战舰靠岸,在西西里岛四周设置了许多水下障碍。

夜晚,雅典的蛙人悄悄地潜游过去,把水下障碍一一拆除,并且,用浮起的木片,指示出一条战舰出击的路标。雅典的蛙人刚走,锡拉开兹的蛙人就出动了,他们不仅重新设置了水下障碍,而且利用了雅典人的木片路标,以便把他们引入歧途。

第二天,雅典的战舰沿着浮起的路标急驰而来,结果都撞在海底木桩上。有的开膛破肚,有的动弹不得,锡拉开兹人全线出击,把雅典人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古代蛙人用聪明和技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猎犬号”上的

达尔文

1809年2月3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一位医师的家庭里,他的祖父伊拉兹马斯·达尔文是一位诗人、医师、博物学家。母亲是著名的陶工的女儿,古代采珠人在查尔斯8岁时,她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他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医师,业余爱好是养花种草,在他的影响下,全家成员都与花草结下了不解之缘。达尔文年轻时受家庭的熏陶,也喜欢在户外采集植物,观察动物,可是老师偏要他呆在房子里读古诗。他最不喜欢这门功课,他讨厌上学,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有一次他父亲大声申斥道:“你什么都不学,只会打狗抓鼠,你给自己和全家丢脸!”他被送往格拉斯哥学医,但他一见到血就怕。他父亲知道了他不愿意当医生以后,就想培养他成为一名牧到了剑桥大学学习,但这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他的兴趣仍为收集甲虫。那时,达尔文受植物学教授亨斯洛的影响,正以极大的兴趣阅读《韦伯尔特旅行记》、《赫谢尔物威尔斯的地质调查旅行回来,就接到亨斯洛教授的来信,告诉他“猎犬号”将进行探险航行,菲茨·罗伊船长可以无偿地向作为博物研究者的青年提供船室。达尔文便欣然参加了“志愿博物学家”的工作,这时,他刚好21岁。尽管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但是他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战胜了一切反对的意见,毅然地登上了猎犬号。

猎犬号是一艘三桅纵帆的军舰,排水量242吨,是当时远洋航行的航就是对麦哲伦海峡进行了考察,第二次就是达尔文乘坐的这一次。

这次航行对达尔文的一生起了最重犬号起航,达尔文告别了他的恋人表姐爱玛,登上了猎犬号舰。正像达尔文曾给菲茨·罗伊船长的信中写的那样:“这是非常光荣的一天,是我第二个人生的开始。”

在菲茨·罗伊船长指挥下于球科学考察。猎犬号上的探险者们,迎着12月末的暴风雪,艰难地开出了普利矛斯的德公港。

这次考察的主要工作是绘制南美洲,特别是其南部的海岸图。在达尔文航行中,达尔文直接接触了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使他第一次受到了真正的训练和教育;也正是通过这次航海,才使他的观察能力大有进展。所到之处,他大量地调查了地质与化石,与以前精读过的莱厄尔的《地质学原理》进行对照,从而了解到了这本书的重要价值。达尔文收集了各个分科的动物,记载了大量的海洋动物,并做了一些简单的解剖。同时他还认真地记日记,把所有的见闻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养成了把书本上的东西和实际见闻结合在一起的好习惯。唯恐旅行中资料丢失,他以给家乡通信的方式,不断将宝贵资料寄回英国。

在这五年的出海调查中,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极度晕船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次晕船使达尔文整整四天四夜不能进食,也无法安睡。在穿越南大西洋到达巴西的途中,他又一次经受着热病的折磨。此外,他还面临着可能遭受毒蛇猛兽袭击的危险,甚至还有可能被土著人杀害。有一次,他差点被印第安人捉住,不得不躲进山洞,直到天黑才逃脱。面对死亡的威胁,达尔文硬着头皮顶了过来。

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这次航行半途而废,那么将使我在坟墓中也不会安宁。”

在这次航海中,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真正尝到了观察和推理的喜悦。在航海过程中他经常要上岸采集标本,那些郁郁葱葱的山脉、靠近赤道的热带植物等,都给达尔文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漫游了雨水丰沛的巴西原始森林,穿越了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的潘帕斯大草原,踏遍了帕塔戈尼亚的莽莽原野,攀登了南美海岸的悬崖峭壁,采集了各种珍贵的动植物标本,达尔文对捉到的每一种动物,从微小的昆虫,到吃人的美洲狮、虎,几乎都进行了解剖,详细研究和描述了它们的生改变世界的《物种起源》活习性。当猎犬号越过南回归线,到达秘鲁首都利马时,已是第二年的夏季了,经过短暂的休整,又向于赤道线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以西1000千米的赤道太平洋上,耸立着一组群岛,由13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

这就是有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又叫科隆群岛。它以众多的火山而闻名于世:所有岛屿都是由火山熔岩大部分岛屿年龄都在100万年左右。

大约每隔35千米就有一个。从海上望去,各岛都耸立着高大的火山锥,烟雾弥漫,夹杂着低沉的隆隆声,在闷热、无风的海面上,有着令人不可捉摸的神秘和恐惧。踏上岛后,到处都是黝黑的玄武岩,有的像扭曲的绳索,有的像一堆牛粪,有的像舌头从山坡伸入大海,乍看之下,使人觉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1698年一个法国航海船队在左安·德·博谢纳指挥下来到这里,尽管已经精疲力竭,急需休息,但是船员看到这些恐怖现象之后,纷纷要求立刻离开这恐怖的“自然博物馆”。

最令达尔文感兴趣的是,这里各个小岛的动植物形态各异。这些岛上的动植物虽然跟南美大陆上的都很相像,但是大多数属于不同的物种。他看出一个岛上的鸟,和另一个岛上同种鸟儿并不完全一样:

它们的毛色、叫声、巢和卵等等,都有种种差异。在岛上,他至少采集了23种不同的鸟标本,都是新品种,没有一种是在大陆上发现过的。

岛上的蝴蝶也和大陆上很相似,但是要小得多。

他又看到只有在加拉帕戈斯才有的两种巨龟,有的大到要八个人才抬得动。他又发现当地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只龟是从哪一个岛游来的。

达尔文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着:

“这一切使我感到惊讶。”他认为,所有这些相似点与相异点,一定是有道理的。尽管岛上的物种的祖先是从大陆上来的,但受到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强烈影响。

加拉帕戈斯群岛

复杂的生物形态给达尔文很大启发这些岛屿南北排列,而这里的海流又以东西方向为最强,群岛很少受风暴的袭击,没有媒介使各岛之间的植物种子、昆虫和鸟类互相交流。

后来经过了长期的变化,两地的物种才逐渐地变得彼此不同了。

正是在这个奇妙的海岛上,诞生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初萌芽,给他以后提出的“进化”思想奠定了根据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提出了关于珊瑚礁成因的学说。他认为,随着火山岛升降和受到侵蚀的同时,在暖海形成以珊瑚礁为边缘的裙礁,根据盖约特的调查以及对环礁的钻探资料,他的学说得到了证实。在猎犬号沿着南美沿岸北上时,达尔文从发光的浮游生物体上观察出磷光现象。根据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出:

由于种类不同,“磷光”也不同。

达尔文后来讲,从1836年回间,是他的一生中出成果最多的时期。后来,由于航海时健康受到的生活。那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使他的健康得到恢复。在此期间,他整理、研究了堆积如山的资料,并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他44岁时,开始归纳总结,从事论文创作。

达尔文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物种起源: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适者保留》一书,于1859年出版。

给当时神创世界学说投下了最致命的炸弹,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及科学影响。这本书写得非常成功,初版在发行的当天售完,第二版也很快销售一空,以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接着,达尔文的灵感如同火山一样爆发,笔耕不断,又相继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创世杰作。虽然达尔文体弱多病,但由于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加上爱妻精月19日溘然长逝。达尔文的一生,是实践的一生,勤奋的一生,从而留下了光辉的业绩。他最重要的品质是酷爱自然科学。他以超人的毅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物力,注意观察收集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现象。他非常爱惜时间,相同的事情他决不重复做第二次,但却能愉快地接待友人们的来访,经常与他们进行交谈。他的真实冒险经历和优美谈吐,使访谈者如沐春风。

他的朋友众多,托马斯·赫胥黎则经常是他的座上客。由于达尔文的理论所阐明的许多问题直接非难了各种宗教信仰,所以他的观点受到了很多人无端的挑战。然而,当时很有名望的科学家赫胥黎却明确地支持了他。因此,达尔文的思想得到广泛地传播和承认。现代的研究也支持和证实了达尔文的观点,即“生命以最原始的形式开始,并在生存斗争中获得发展和变异,新的形式和种类不断地在创生”。

当达尔文由于他的《物种起源》和《人的遗传》这两部大作而名扬四海时,他在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方面也同样声誉鹊起。他在《关于珊瑚礁,火山岛,地质学观测》这篇论文中提出的珊瑚礁形成的理论,直到今天对有关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达尔文还是首先研究海洋食物链中初级环节海洋浮游生物、微型植物和动物的科学家之一。他在蔓足类甲壳动物的专题论文中描述了寄生性海洋甲壳动物,其中包括对成熟期阶段贴附在船壳上的藤湖。达尔文的其他重要出版物还有《地质学和博物学研究杂志》和《“猎犬号”航行中的动物学》等。

海洋漂流瓶的故事

1.富兰克林用漂流瓶测量海流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美国人,早在独立战争以前,他在移民年的一天,有一群在波士顿开商店的老板们提出抗议,原因是英国的邮船通过大西洋所用的时间要比美国商船多两个多星期。

在同一个大西洋中航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富兰克林答应商铺的老板们一定会将此解决的。

富兰克林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代表富兰克林找到了他的表兄摩西·福尔格,一位新英格兰的捕鲸船船长。

摩西·福尔格说:

“美国的邮船是沿着墨西哥湾流顺水向东航行的,但在返回时都是避开远航道,不逆流行驶的。”

当时,富兰克林怎么也搞不懂英国的船长为什么不乘墨西哥湾流顺水而下,这样既能缩短向东航行的时间又能在返航时避免逆流航行。

富兰克林请他的表兄摩西·福尔格把墨西哥湾流绘在大洋海图上。

又过了几年之后,他把漂流瓶抛进了墨西哥湾流。富兰克林在瓶子里的纸上写着要求发现者告知发现该漂流瓶的时间和地点的信。富兰克林当时所用的这个方法现在的科学家们仍然沿用着。

什么是漂流瓶

漂流瓶是中世纪,漂流瓶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

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发现一个可能从未知领域而来的漂流瓶,对于古代水手而言或许是一种惊喜、神秘、偶然、期待……

富兰克林利用拾到漂流瓶的人所寄来的信,在仔细研究了墨西哥湾流的流程后绘制了一幅海流图,并将海流图的复印件寄给了普利茅斯的航海总局。虽然英国人不相信一位美国邮政局局长会比他们更熟悉海流,但是,富兰克林利用漂流瓶给墨西哥湾流绘制的海图,就是到了今天也是无须更改的。

2.哥伦布与漂流瓶

1493年2月12日,哥伦布在首航美洲的返程中,大西洋发生了巨大的风暴,他乘坐的“尼亚”号与“平塔”号失去了联系,帆船像一只玩具在风浪中翻转折腾,或久久地沉入浪谷,或奇迹般出现在峰尖,不断给船员们带来恐惧。

一向勇敢的哥伦布也有些胆战心惊,他不只担心自己的生死,更担心自己的发现被沉入大海。他拿出一张羊皮纸,忍受颠簸写下了已经发现的一切,并留言恳请,要是漂流瓶谁捡到这张纸,就请呈送给西班牙王室。他把羊皮卷放进防水的蜡布,再装进一个坚固的小木桶里,然后郑重地投向大海,让它在大海中随波逐流。

令人惊奇的是,这只漂流木桶,一直在大海中漂流了359年,直到陀海峡发现。

第一个使用漂流瓶的人漂流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新鲜事物了。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或祝福写在纸上,然后装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扔向大海,让它随着海浪随处漂流。这是人们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

漂流瓶的使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又是怎样被流传下来的呢?

第一个使用漂流瓶跟踪海流的是一个名叫狄奥弗拉斯塔的希腊人,他认为,地中海中的海流大部分来自大西洋。为了证实这种想法,他想出了用漂流瓶验证海流的想法。他请希腊船长把一个密封的玻璃瓶扔进直布罗陀海峡只有13千米宽的狭窄水岬,这里是通向地中海西部的入口处。投放到海中的漂流瓶通过海峡向东漂去,流过了地中海,证明了狄奥弗拉斯塔的观点是正确的。

2000多年后的今天,漂流瓶的主要用途已不再是验证海流的流向了,而是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如果有一天,在海边漫步的你无意间拾到一个漂流瓶,那种喜悦与兴奋的心情将是无法形容的。

马可·波罗

带给西方的美梦

1.马可·波罗的游记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出身于威尼斯商人家庭,其父亲和叔父是有地位的富商,一向在近东域蒙古帝国西部的拔都汗国经商,旁国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并被任命为大汗特年波罗兄弟第二次旅行东方,马经土耳其东部,穿过伊朗北部,进入阿富汗国境,1年后离开阿富汗。

攀登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走上丝绸之烈大汗递交教皇的书信。在此后的16~17年中留在蒙古国,受到蒙古皇帝的尊敬和重用,经常派他出巡。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许多名城。

1292年,蒙古国公主阔阔真下嫁给波斯的伊儿汗为王后,波罗一家奉命护送。由14艘桅帆船组成的出嫁船队,从当时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目的地进发。经过2年2个月,船队终于到达波斯(今伊朗)呼罗州。

马可·波罗完成护送使命之后,又阔别25年的故乡威尼斯。故乡亲友以为他们早已不在人世,马可·波罗成了当时的传奇人物。

威尼斯有多少个岛组成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主建于离岸4千米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

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

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出资造了1艘战舰,并亲自担任舰长参加战斗。威尼斯舰队大败,马可·波罗被俘,关押到阴森的监狱。在狱中他对东方20多年的神奇生活很留恋,当时的另一囚犯作家鲁斯蒂恰诺根据他没想到这部书成了世界一大奇书,对沟通东西方文化和以后新航线的开辟均有巨大影响。也是13~14世纪的欧洲人认识东方世界最有价值的书,它整整影响了几代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了解。欧洲的探险家枕边几乎都放着这部书。

《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人的最大诱惑力便是书中将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珠宝成堆的神奇世界。这就刺激了几代航海探险家要探索通向东方世界的航线,成了他们寻找黄金遍地、珠宝成堆的神奇世界的强大动力。哥伦布是受这本马可波罗像书诱惑的第一位探险家。

因此,后来史学家在研究航海历史时,发现许多探险家都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尽管这部书在地理知识方面有许多错误,但它给了航海家们一种诱惑力,神秘东方成了欧洲探险家们争先恐后要见到的圣地。而神话般的东方世界,是马可·波罗描绘出来的,因此,他也成了刺激航海事业发展的有功之臣。

2.是否来华观点各异

《马可·波罗游记》中最大的疑点是“襄阳献炮说”和“扬州总管说”。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

蒙古大军攻打军事重镇襄阳城,遭装置好后,便可向城上守军发射大石。蒙古军采用了他的建议,制造了这种“抛石机”,结果一举拿下了襄阳城。

这件事在中国的《元史》和波斯的《史集》中都有记载,但提议使用这种新式武器的不是马可,而是一位从波斯来的穆斯林亦思马因,此炮也因此而被称为“回回炮”。

我们到底该相信《元史》和《史集》呢,还是该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呢?答案肯定是前者。

又据历史记载,攻襄阳城的时前两年向元朝献炮呢?游记的记载显然失实。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还说,他曾接受大汗的任命,官位是总管,治理扬州3年,此事也不足为信。

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注释家亨利·玉耳也说:“扬州居帝国中心,地位重要,而且纯为汉人城市,马可·波罗治此城3年,而不懂汉语,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且,“其时马可·波罗不过23岁,到中国才两年,绝不可能出任这样高位的行《马可·波罗游记》对于探险家的重要堪比《圣经》政长官”。

再说,扬州为十二省城之一,是元朝的大都会,总管是级别很高的行政长官,任职3年,时间不可谓短,可是,在浩如烟海的元代史料及扬州方志中,却找不到一条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载,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元世祖二年规定:“以蒙古人任各路达鲁花赤(最高长官),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这个规定已经非常清楚,扬州总管的重任不可能落在马可·波罗这样一个外来洋人肩上。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人们还怀疑:

1.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都,他却把中国北方丰富多彩的景象,描写成白茫茫的一片,而且对蒙古皇帝的家谱也不甚了解,说得极不准确。

2.中国极具特色的茶叶和汉字,雄伟壮丽的长城,还有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当时欧洲人并不了解,作为一本搜奇志异的旅游书,对此却只字不提,也实在叫人费解。

3.对中国许多地名,马可·波罗都使用了波斯叫法。

因此,许多人认为,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仅仅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同许多曾到过中国的波斯商人和土耳其商人有过接等等。就凭借着这些道听途说的资罗游记》。

可是,主张马可来过中国的学者也证据确凿。他们认为:

1.对于中国的某些城市和建筑,马可·波罗有相当准确而细致的描绘。如元大都的兴建和建筑格局,卢沟桥的建筑工艺,杭州的城市管理和民风民俗,等等,如果不是亲见亲历,是绝不可能凭借道听途说写就的。

2.《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至元十九年三月发生的刺杀奸臣阿合马事件,如果他当时不是身在京城,他的描写就不可能如此翔实和逼真,而且和史实基本相符。

3.虽说在史料中找不到马可·波如梦如幻的扬州赤》条中,记载了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尚书阿难答等人上书云:“今年三月奉旨,兀鲁、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同行一百六十人……”

此事在《元史》和波斯《史集》中也有记载。

原来,阿鲁浑王的王妃是蒙古皇族公主,去世时留下遗言,要大王仍娶蒙古皇族女子续弦。兀鲁、阿必失呵、火者三人,是阿鲁浑大王派来迎娶阔阔真公主的专使,马可·波罗等人在中国所办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护送公主赴波斯完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顺道回国。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

中也准确无误地记载道:“阿鲁浑大王为了履行王后的庄严遗言,特派三位精细谨慎的男爵,曰兀刺台往大汗所,请赐故妃卜鲁汗之族女为阿鲁浑妃。”

马可·波罗叙述的婚嫁细节和三位使臣的名字,同中国、蒙古、波斯等史书记载的完全一致。这完全可以作为马可·波罗当时确在现场的铁证。可不可能是马可·波罗从《元史》等书中转录出来的呢?

不可能。因为当时的他不可能看到这两种由后人编写、结集的史书。

以上两种主张各执己见,都持之有据,轻易否定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有了第三种说法:

马可·波罗到了中国,但是只到过北方,而没有到过南方;他关于大都的描述准确而具体,而对于南方城市的描写非但没有细节,而且流于公式化。他在中国的17年,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地位很高,而只是一个向忽必烈提供欧洲故事的小人物,当然,他有可能从各种商人、旅行家、使臣口中听到各种小道消息。

但他确实参与了护送阔阔真公主赴波斯完婚,并因此而借道回国。

如果这种假说成立,那么,马可·波罗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毕竟到达了中国;而且是他,第一次向西方系统地介绍了东方,这是功不可没的。地理大发现的最大动力,《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插图就是寻找马可·波罗描绘的富裕的东方世界。

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西方世界探索东方的先行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之一。

华人“鲁宾逊”

说起《鲁宾逊漂流记》,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问大家被称为“华人鲁宾逊”的人是谁,你能说出他的名字来吗?

1942年11月23日,一艘行驶在大西洋的英国货轮在巴西东海南部被意大利的一艘潜艇击沉了,船上的30多名华人水手和十几个英国水手纷纷跳海逃命。在慌乱中,一个名叫潘谦的24岁中国青年爬上了一只用木头和油桶扎起来的救生筏,从此开始了他100多个日夜的海上漂流。

茫茫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潘谦既没有桨也没有橹,只好任小木筏随处漂流。幸运的是,小木筏上还有一点救生的食品和淡水,可以供他使用几天。但是20多天之后,潘谦开始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没有看到过一艘船从这里经过,小木筏上的食物和淡水越来越少,该怎么办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潘谦吃光了船上所有的食物,由于环境所迫,他逐渐掌握了海上生存的本领,他将一张帆布倾斜地搭在木筏上,一来白天遮挡太阳,二来下雨的时候接点雨水饮用。他还利用铁钉和弹簧制作鱼钩,用麻绳做成鱼线用来钓鱼。就这样,潘谦在大西洋上漂流了四个多月,他一直靠坚强的求4月6日,他在海上漂流了133天之后,终于被经过的一艘巴西渔船救了上来。

当潘谦在巴西登陆之后,他的体重比原来减轻了14千克,但他仍然能自己行走。在医院里,当医生得知潘谦吃了80多天生鱼肉时,特意为他检查了肠胃,结果在他的胃里没有发现虫子,只是肠胃功能有些轻微的紊乱。心理学家坚持说一个与世隔绝133天的人,他的精神乌克兰男子复制荒岛求生一定会失常,但当他们为潘谦做完精神检查后,惊叫说“了不起的中国人!”

潘谦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丰富的求生经验,让很多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在给美国海军士兵传授海难自救的本领时说“在落难时,生存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想活下去的心。”

库克船长的贡献

库克船长探险的任务是护送科学家到塔希提岛观察金星凌日的情况,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为航行找一个借口。这次航行的真正目的和具体目标是要发现南方大陆,然后把这块新大陆归并不列颠帝国。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是探险航行,那么对英文有什么贡献呢?

原来,库克船长指挥着400吨的“努力”号穿越大西洋,将科学家们送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后,在的陆地。库克船长绕着这块陆地的沿岸航行了一周之后,发现这块陆地很大,是由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岛屿组成的。这就是地球上有人类居住以来最后一块未知的大陆(现在的大洋洲)。库克船长和他的助手用了6个月的时间绘制了该岛的海图,并将南北岛之间的那条海峡命名为库克海峡。

在对陆地进行测量的时候,库克船长看到一种怪兽,形状和颜色都和老鼠一样,只是要比老鼠大一点。奇怪的是,这种怪兽的腹部都有一只袋子,里面竟然装着一只小的怪兽。这个动物引起了库克船长的好奇,它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袋鼠。可库克船长那时去问当地人“坎格鲁”是什么意思?回答是“不懂”的意思,库克船长以为这种怪兽就叫“坎格鲁”,并把它作为袋鼠的学名带回了英国。现在,当大家从英文字典查出袋鼠这个单可爱的小袋鼠发音。这也算是库克船长对英文所作的一点儿贡献吧!

库克船长发现袋鼠的这个地方,大利亚的悉尼。

汤普逊与中美洲号

“中美洲”号是美国的一艘新元的加州黄金由巴拿马至纽约市。

当时,“中美洲”号的主要用途是运送加州淘金热乘客西去东归。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艘航行中沉入了大海。

1857年9月8日上午,“中美洲”号从哈瓦那港口起锚,开往目的地。

据公开报道,船上载有30吨金条和金币,但实际所载黄金却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船上载有将近500名乘客,其中大多数人是从加州归来的采矿者,他们的箱子、手提包和衣服的口袋中都装满了金沙、金块和金币;此外,“中美洲”号还载有美国军部托运的从巴拿马装箱的十多吨黄金。

“中美洲”号在第一天的航行中就遇到了狂风暴雨。船艰难地航行着,到了第二天,一整天的风暴不断增强,天黑后又开始下雨了。

船在波涛翻滚的怒海中颠簸摇晃,到了下午,船身与海面形成了危险的角度。船长命令砍断前桅,但此举没起到任何作用。处在绝境中的船长只好命令船上的所有人准备离船。就这样,“中美洲”号载着一船的黄金沉入了数百米的海底。

到了20世纪,“中美洲”号已成为沉船藏宝轶事的传奇,100多年以来,数十批对海底宝藏着迷的探险家们纷纷潜入海底寻找,但大多数都空手而归。

1988年9月,明亮的台灯下,一个名叫托米·汤普森的美国青年,正在废寝忘食地读着一本名叫《沉睡深海的金船》的纪实探险小说。

小说的作者叫金达,他在书中详细地描写了过去许多满载金银财宝的商船沉没海底的海面和地理背景,这无意中激发了汤普森的探宝欲望和梦想。这部书汤普森已经潜心研究了10年,书中的许多地方都标记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记号。

汤普森看得非常仔细,哪怕是书中的细微情节,他都用心揣摩,反复推敲,甚至睡梦中都在品味书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寓意,真可以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然而,和那些只会死读书本的书呆子不同,汤普森总是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你想,那些沉在成百上千米深海底下的沉船财宝,绝不可能让人轻易得手,深海觅宝又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行。于是,汤普森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使自己的深海觅宝梦想成真,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此以后,汤普森花了10年的时间,自学了许多与深海探险、觅宝和打捞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知识,以执著的“欲求深海探宝,必须科海炼身”的信念,以百折不挠的不屈意志去克服种种难关。功夫的原始航海日志的研究,终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面上找到了已沉海一个多世纪的“中美洲”号巨轮残骸,并用自制的机器人成功地重达21吨的金币。汤普森一夜之间成为全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然而,最令汤普森心驰神往的并不仅仅是沉船上的金币,而是那些深海探险觅宝的技术和方法。汤普森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有关“深海探险觅宝”理论的人。汤普森对这一理论的贡献,绝不是一船金银财宝所能比拟的,而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无价之宝。北卡罗来纳州—NC)是美国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州。最初的13州之一。北接弗吉尼亚州,东滨大西洋,南界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西占50%以上,为美国农村人口最多的州之一。首府罗利,最大的城市为夏洛特。

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

天天与海打交道的人,很少有人是不吃海鲜的。可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希尔维亚·厄尔,海底沉宝却被誉为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美誉呢?她是怎样走上潜水之路的呢?这可要从头说起了。

那还是在希尔维亚只有3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和父母亲去海滨度假,她在海滩上一不小心被一个大海浪掀翻在地,她非但没有害怕和生气,反而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海洋,并一直保持对大海深处探寻秘密的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她渴望探寻大海秘密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希尔维亚·厄尔满16岁的时候,她第一次在佛罗里达的威基奇沃河用借来的铜制潜水头盔下潜,从此以后,她就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水中那片迷人的世界,并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进行潜水活动。墨西哥湾、印度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勒比海、巴哈马、夏威夷、加利福尼亚海湾、红海、加拉帕戈斯群岛及日本沿海的南开海槽和西太平洋上卡罗莱斯群岛的特鲁克淡湖,这些迷人的海底世界,都留下了希尔维亚·厄尔在海中下潜的矫健、优美的身姿。而且,她不吃海鲜的理由也非常明确,她认为追求金枪鱼和箭鱼等海鲜美味,就好像吃美洲狮头和白头海雕等濒危动物的肉一样残忍,对海洋最大的威胁是人类对海洋的无知及因此所造成的破坏。

她的名言“前进,继续下潜”

希尔维亚·厄尔身穿重达450千克的吉姆潜水服进行深海探险。这让男人自叹不如,而她却是穿吉姆潜水服进行深海科学研究的第一人,而且是第一个单独下潜到380米深海底而不用一根缆绳的人。在此之前,人们穿这种潜水服都是靠一根又粗又长的缆绳才能下沉或浮出海面的。

1984年,她还单人驾驶“深海漫游者”号小潜艇到达了前所未有深度。因此,希尔维亚·厄尔作为下潜到海底最低点的第一位女性,是当之无愧的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