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47854900000014

第14章 这样批评,男孩最容易接受

079 可以惩罚,但惩罚太多就不灵了

不管是轻闲的家长,还是忙碌的家长,都会遇到男孩有进步或者是犯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家长把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当做奖惩手段支配男孩,给男孩买零食来奖励他,或者是不让他吃饭、打男孩来让他记住教训。甚至还有些家长对男孩过于严厉,动不动就惩罚,罚扫地、做家务;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不准看电视、玩游戏等。男孩稍有过失,动辄训斥,甚至打骂。

赏罚有学问,简单的物质奖励和皮肉之苦都是不恰当的,当然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粗暴惩罚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会造成男孩心理扭曲—性格怪僻、冷漠,更不要说跟家长沟通了,严重的甚至会使男孩出走,交上坏朋友,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因为男孩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幸福,稍有诱惑,就会被坏人利用,受骗上当。

但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惩罚和压制的方式去约束男孩。

其实,大凡男孩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对男孩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但是,“惩罚教育”绝不是体罚,更不是伤害,也不是心理上的虐待和歧视,而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家长即使是惩罚男孩,也应该建立在公平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男孩做错了事情你可以惩罚,如果没有做错事你还去惩罚,那不是过于武断了吗?更何况对于男孩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公平,那么在你要求男孩做到公平时,男孩又怎么会相信你的话呢?

我们更不能够把惩罚当成家常便饭。只有到必要的时候才能进行惩罚,而且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对孩子的惩罚如果太多,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意识:惩罚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惩罚之后,孩子又会故态萌发,因为从频繁的惩罚中,孩子并没有明白自己接受惩罚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惩罚教育”甚至比赏识教育更应尊重男孩的自信。只有有了自信,男孩才会乐于接受惩罚。对家长而言,对男孩进行“惩罚教育”时,不能对男孩施加超过其自身所能承受的过高压力,以致男孩认为不能实现而不去尝试。另外,对男孩不能有太多的“怜悯”之心,否则,“惩罚”教育容易半途而废。

080 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批评上的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内心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关于超限反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上帝都会原谅男孩们犯错误”。然而有些家长遇事就唠叨个没完,男孩犯了错误时就揭男孩的老底,把男孩过去的“劣迹”统统翻出来,一一数落给男孩听;有些家长在批评男孩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还要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会批评……使男孩极不耐烦,讨厌至极。男孩为什么对这样的批评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呢?第一次挨批评时,男孩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倍增。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不断增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像故事中的马克·吐温一样。

为避免这种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应切记:男孩犯一次错,一般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男孩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问题严重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舌那样,简单地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因为男孩一旦受到批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心情就无法恢复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如果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男孩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

有的男孩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同样的一个错误。这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去纠缠旧账,而要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哪里。批评目标集中,批评一次就只能针对一次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错了,应当只就这个错误进行批评。

最后,就是批评也一定要讲艺术,能让男孩愉快地接受。当你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让男孩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家长批评男孩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家长在批评男孩时,应根据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明确地提出批评。用客观事实说明什么是导致你批评他的原因,避免做主观评价,做到批评其行为,而不伤害其本身。指出男孩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而不应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批评向男孩传达一个信息,你以前都做得很好,我之所以批评你,是因为你这次做错了,在批评的同时对男孩提出殷切的希望。相信每个犯错误的男孩都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好。

081 儿子认错时,要原谅他的过失

家长在面对男孩的错误时,应该让他们经历一个“犯错—认识—改正”的过程,以宽大和包容来对待男孩的错误。当然,对于严重的错误,一定要让男孩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重要的是,在纠正这些错误的时候,不能羞辱、嘲弄、打骂男孩,这也是为人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

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列宁从小活泼好动,所以常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坏。他8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到姑妈阿尼亚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很快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宁都主动承认错误,从不撒谎。

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男孩。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羞愧感。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着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小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哽咽地大哭起来,伤心地告诉妈妈:“我撒了谎,并且欺骗了阿尼亚姑妈,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他,说:“好儿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男孩。赶快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男孩。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心里踏实,也不用有思想负担。”

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现实中,并非男孩的所有错误都与“品德不端”有关。许多时候,男孩犯错的最初原因可能在家长身上,可能是男孩无意中模仿了大人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家长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男孩犯错,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男孩犯错,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表现,并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以男孩说谎为例。教育说谎话的男孩,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打骂男孩。

当发现男孩说谎时,父母要弄清楚他说谎话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男孩说谎是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应付某些特殊情况而不得不讲假话时,男孩不加分析、判断就会全盘模仿。

此外,还有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男孩有时是在环境的压迫下才说谎的,而且只有在发现说谎可以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时,才真正有意识地说起谎来。

有时候对于男孩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男孩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而对于有意说谎的男孩,则要严肃对待。有意说谎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真相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或者,当男孩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方法。

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对男孩说:“说谎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以此来增强男孩的自律意识,使男孩自觉地改变说谎的坏习惯。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儿子认错时,要原谅他的过失

许多时候,男孩犯错的最初原因可能在家长身上,可能是男孩无意中模仿了大人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家长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男孩犯错,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男孩犯错,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表现,并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

082 等自己情绪平静后再批评儿子

作为家长,一发现男孩犯错误就火冒三丈,这千万要不得。想想自己小时候不也犯过错误吗?

一般来说,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这时他们心里往往已经产生了愧疚。所以,父母在批评时,没必要一遍一遍地诉说自己多么痛心,这种做法无异于在男孩心灵的伤口上撒盐。对于已经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而言,批评只要点到为止,就会使男孩记忆深刻。过度批评,男孩的逆反心理就会作祟,容易与父母形成对立。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开始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甚至可能将错就错下去,那么这时候的批评不但无效反而要适得其反了,不但不会加深男孩的印象,相反还会使男孩更加反感。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子破摔的男孩,被批评烦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男孩会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但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既改正男孩缺点,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呢?这其中有许多技巧。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批评男孩,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男孩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如果父母真的动怒,男孩也会认真接受。有的大人在责备男孩之后,一看男孩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就会感到不安。更有甚者,由于激动时说出了伤害男孩的话,就担心会给男孩造成坏的影响。因此,有的母亲事后反而对男孩表示道歉,说:“刚才妈妈对你的责备过分了,真抱歉。”但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像这样以道歉否定自己,会使男孩学会对付父母。父母若是反复这样做,也会被男孩瞧不起,认为批评指责只不过是妈妈一时感情冲动而已。

在批评男孩时,最忌讳不假思索地说出伤人心的话。所以,不管男孩犯了多么不该犯的错误,都要强忍心中之火,在批评之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等头脑冷静后,再耐心细致地去做男孩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在友好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解决问题。批评结束时,要不忘对男孩的鼓励并表示出对他的信任。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等自己情绪平静后再批评儿子

批评男孩,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在批评男孩时,最忌讳不假思索地说出伤人心的话。所以,不管男孩犯了多么不该犯的错误,都要强忍心中之火,在批评之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儿,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083 男孩做错事,要立即指出来

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老师发下试卷,多湖辉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的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回家后,他把试卷拿给父亲看,父亲看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的答卷,发现你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却错了。现在,请你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同样,当男孩犯了小错误,就应“随时确认”,及时给予批评警告。有时,男孩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小错很可能演变成大错。因此,不断纠正小错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一句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点小过错不断纵容,就会累积成大过。因此,父母在教育男孩时,一定不要纵容男孩的小过错,要不然只会害了男孩。

有一种父母,对男孩的小过总是姑息纵容,如果碰上心情好的话,甚至还要表扬两句。等到男孩把小错变大过时,他们就又变得异常愤怒,严厉地责罚男孩,殊不知这些教育男孩的观点、行为都是相当错误的!面对男孩的小错误,父母要立即纠正,正所谓“堵蚁穴而保千里之堤”。如果男孩犯下小错误,当父母的不能立即纠正,一旦男孩犯下大错误便后悔莫及了。父母应该知道,尽管小孩的判断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他们区别好与坏的能力还是有的。如果男孩犯了错误,在他的意识里,他会感觉到自己做了错事。此时,父母应当抓住男孩“我犯错误了”的心理,立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行为上的纠正,这样一来,男孩就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了。

6岁的小航总喜欢玩火,只要是与火有关的东西,例如火柴、打火机,甚至于家里的炉灶他都要去摆弄摆弄。小航的爸爸自己也喜欢各式各样的打火机,从气体、电子式到机械式打火机,甚至于还有古老的“火镰”……对于小航玩火的行为,父母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处罚,他们觉得玩火也不是什么大错,看着儿子熟练地使用各种打火机,小航的爸爸甚至还得意地说:“瞧,我的儿子就是像我!”

一天,小航在家里玩一个爸爸刚买来的打火机时,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烧了个洞,脸上还蹭上了不少黑灰!小航的妈妈看到儿子的狼狈样,非但没有狠狠地教训他,反而笑得喘不过气……又过了些日子,父母带小航去农村的姥姥家,一不留神,小航居然和几个表兄弟一起玩起火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姥姥家的草垛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小航的爸爸跑来,怒发冲冠,拉过小航就是一顿痛打!

父母除了及时指出问题外,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1.不能一味呵斥

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男孩刚刚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破罐子破摔,如此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当男孩遭到较大挫折时,换句话说,当男孩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时,父母与其当场数落,不如给男孩留下自我思考的机会,等事情过后,再慢慢地“细问”:“那件事怎么样了?”“当时觉得很困难吧?”有了反思的机会,男孩才有可能从各个角度去检讨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2.批评男孩要适时适度

男孩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好些天了,加上男孩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男孩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3.批评男孩一定要就事论事

批评男孩的时候不要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家长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欢秋后算总账。男孩本来有几件事情做错了,当时父母心情好,就不管不说,等到后来男孩的举动越来越不像话,这才开始发火,而且把已经过去了的事情重新提起,这样做只会增长男孩的抵触情绪。

4.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平时要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男孩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男孩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男孩做错事,要立即指出来

1.面对男孩的小错误,父母要立即纠正,正所谓“堵蚁穴而保千里之堤”。如果男孩犯下小错误,当父母的不能立即纠正,一旦男孩犯下大错误便后悔莫及了。

2.如果男孩犯了错误,在他的意识里,他会感觉到自己做了错事。此时,父母应当抓住男孩“我犯错误了”的心理,立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行为上的纠正,这样一来,男孩就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了。

孩子做错事,父母要及时指出

不要纵容男孩的小过错,不然只会害了男孩。

孩子犯下小错误,父母应该立即纠正,防患于未然。

084 与其打骂男孩,不如给他个“三明治”

批评和表扬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它们同样都是在给男孩进行一种评价。而批评带给男孩的感觉总是负面的,为了让这种负面的伤害减小到最低,我们应该在批评男孩时,放弃攻击男孩的人品和性格,转而在陈述问题时指出男孩在某件事上的错误并和男孩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事不对人。

许多父亲一生气,就毫无顾忌地打男孩。等他们平静下来之后,又去亲吻抚摸男孩被打疼的地方,或者给男孩糖果吃。这种教育方法绝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只能造就出懦夫和蠢材。男孩有时候可能会犯一些很让人生气的错误,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以打骂来解决问题。

被关在少管所里15岁的刘蒙,原来在家就是个十分顽皮的男孩,常常受到父亲的打骂,在班里常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讽刺、嘲笑。慢慢地,他开始处处与老师作对,不久就被校长在全校点名批评,回家后再次被父母打骂。他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最后沦为罪犯。

男孩难免有错,家长只会打他,学校老师总是批评他,这男孩会怎样呢?他得不到鼓励和支持,结果他消极到了极点,觉得无助、永远不能重新再来过;他不知羞耻、犯罪为何物,他什么都敢做。

当男孩做错事情的时候,比如逃学、不交作业、打骂同学,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打骂男孩,粗鲁的管教方式往往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骂男孩,似乎是父母习以为常的事情,做作业的时间到了,男孩还在看电视,你可能生气地吼:“都什么时间了还在看电视,难怪学习那么差!”

男孩的考试成绩下来了,你又大声训斥:“为什么这次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你就不能好好学习?”

男孩周末睡懒觉,你吼道:“都几点了还睡觉,快起来看书!”

在管教男孩时,“责骂”确实是教育男孩的一种方法。我国民间不是有“不打不骂,男孩就不长进”这么一句俗话吗?所以骂是应该骂,但是应该怎么“骂”,却大有学问。因为简单、粗暴的责骂不但不能使男孩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而且更容易引起男孩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男孩间产生隔阂和冲突,于是父母总是感慨,男孩怎么越来越难管了,男孩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你越批评男孩,男孩越是和你对着干。也不知道骂了多少回了,男孩就是当做耳边风……

对于未成年的男孩来说,他们由于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纠错能力差,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错误百出,而且经常是在犯同样的错误。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男孩的要求过于苛刻,男孩一出错,家长就频繁地批评,试图把男孩“骂”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骂、言辞激烈地骂,还是语重心长地骂,这种带有批评成分的教育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在批评男孩的时候,运用“三明治”法比较容易让他接受。所谓“三明治”是指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是认同、赏识,肯定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其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085 不要当众训斥男孩

“儿子是我的,我说两句怎么了?”面对旁边人善意的劝告,那位爸爸理直气壮地说。而儿子却一直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爸爸的理直气壮来源于他对儿子作为私有财产的认定。

“又考那么低!看看这分数!”妈妈将试卷抖得哗哗作响,像在寻求客人的同情。客人略显尴尬。妈妈又说:“看书去!怎么还不去!连我的话都不听了!”男孩怏怏离去。

妈妈拿出了最后的一张王牌。当着男孩的面,对客人说:

“我说错了吗?他一直都这样,我看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妈妈气愤失望的表情让儿子无地自容。屋子里寂静后继续喧闹,有劝慰的,有附和的,声音迭起。

母亲总是一次次地揭短,让儿子难以忍受。

“没什么,小男孩,哪懂什么自尊啊!”嬉笑中继续攀谈。

自尊心的有无,年龄不是评判的标准,家长看似无意的言语其实已经渗透到男孩心灵深处了。有些父母还错误地认为,为了让男孩吸取教训,就采取当众批评的方式。比如,有些母亲常常说:

“孩子就得经常说,要不就忘,你看上次我跟他老师提了一次他尿床的事,以后不是再也不尿了吗?6岁的男孩,说出来我都觉得丢人。”

母亲自己尚且觉得丢人,更何况是作为当事人的男孩,不仅要忍受母亲的唠叨还要承受自己被当众揭短的难堪。

奉劝母亲放弃嘴巴的一时舒服,不要让男孩的自尊无处可藏。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忘记一个事实: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尊的“人”。

我们先来设置一个场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终舞会上,有一个同事突然大庭广众之下笑着说:“你的舞怎么跳得这么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动。”“你唱歌可真是难听”,你听后会是怎样的反应?实际上,你当众揭男孩的短时,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没有区别的。

特别是那些有辱人格的语言绝不能使用,批评男孩的场合也要有所选择,尽量不要当着外人或男孩朋友的面批评男孩。如果场合不对,那么本来男孩可以接受的意见也会引起男孩的反感。

已经上高二的小斌仍然“玩”性不改,每周六都要玩一会儿电子游戏。说是“一会儿”,实际上却是好几个小时。因为他每次都要打一局,而一局至少得打过好几关,有时甚至能从头打到尾,这样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母亲看不过,便吼他:“别玩了!快去写作业!”他往往会以“只差一点就过关了”为理由,再拖半个小时。

为了帮助儿子改掉贪玩的坏毛病,母亲想了个好办法。又一个周末,母亲约了自己的几个朋友聊天,并让小斌服务。就在小斌为阿姨削苹果的时候,母亲提起了如何对待男孩贪玩的话题。几位朋友都有十七八岁的男孩,所以都有话说。其中一位说:“我儿子已经上高三了,还整天惦记着玩,家里看得紧,他就到游戏厅、网吧玩,我都快愁死了。”小斌在旁边很紧张,生怕母亲揭自己的底。

小斌的妈妈接过话茬说:“你越管得紧,他越不听话。我就从来不管小斌,每周他都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游戏,而且很守时,说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说着,看了看表,然后对小斌说:“儿子,到了玩游戏的时间了吧?去吧,玩一个小时就停。”

那天,小斌很自觉地在游戏机旁放了一个闹钟提醒自己,一个小时后,轻松地退出了游戏。以后,不管母亲在不在旁边,小斌都只玩一小时,到了时间就立刻停止,再也不用母亲费心了。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不要当众训斥男孩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训斥男孩应该避开众人,私下里进行。但有些父母却错误地认为,为了让男孩吸引教训,就采取当众批评的方式。那我们先来设置一个场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终舞会上,有一个同事突然大庭广众之下笑着说:“你的舞怎么跳得这么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动。”“你唱歌可真是难听!”你听后会是怎样的反应?实际上,你当众揭男孩的短时,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尽量不要当着外人或男孩朋友的面批评男孩。如果场合不对,那么本来男孩可以接受的意见也会引起男孩的反感。

086 引而不发,给男孩自我改正的空间

男孩犯有错误,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男孩,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那么男孩就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能很好地保护男孩的自尊心。

通常我们批评男孩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男孩的错误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男孩的注意,也容易使男孩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男孩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男孩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男孩的心里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贝利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个大号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量捏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捆紧。贝利经常在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赤着脚练球。尽管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

渐渐地,贝利有了些名气,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还向他递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的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有一次,当贝利在街上向别人要烟的时候,父亲刚好从他身边经过,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绝望,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

父亲又问:“你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烟是什么味道。”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因为,他看到站在他跟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比较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需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超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

著名教育家多湖辉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们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而校长却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希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他们,使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它既能使男孩的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之下降。

引而不发,给男孩自我改正的空间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通常我们批评男孩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男孩的态度。如果父母保持沉默,男孩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2.批评的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男孩的注意,也容易使男孩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087 对男孩的非原则性小毛病,不要太挑剔

当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时候,他承认:如果他的决策能有75%的正确率,那么就达到他预期的最高标准了。像罗斯福这样的杰出人物,最高的希望也只是如此,那么,我们呢?

试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指责别人,比如用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就像话语那样明显地告诉别人:他错了。你以为他会接受你的建议吗?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直接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这只会激起他的反击,绝不会使他改变主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式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主意,因为你伤害了他的感情。

中国有一句俗话:“子不嫌母丑。”反过来也一样,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欣赏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孩子、包容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这样做,那天下就没有不成才的男孩。如果因为男孩生理或其他方面的缺陷而嫌弃男孩的话,不但会给男孩带来伤害,而且也是没有尽到父母职责的表现。

一个产妇在医院里生下了一个婴儿,等产妇清醒过来时,她向医生要求抱抱孩子。医生沉痛地看着她:“夫人,我们希望你能挺住,虽然这难以令人接受。”“他死了?”产妇吃惊地问。“不,但是孩子有缺陷,他的发育不完全,他没有下肢!”产妇愣了一下,然后坚决地说:“把他抱过来!”医生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给了她,几乎不忍看她的表情。“天啊!他多漂亮啊!我一定要把他教育成最优秀的孩子!”产妇惊喜地叫了起来。时间一年年过去了,那个男孩坐在轮椅上踢足球、演讲,上了重点大学、出书……他果然成了一个优秀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乙武洋匡,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因此,父母们请记住,不论是头脑还是容貌方面的缺陷,都不应成为你责骂男孩的理由。最可悲的是这样一种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对孩子关心备至。男孩在外面如果受了顽皮男孩的欺侮,她们会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总要去讨一个公道;男孩受伤生病时,她们会不眠不休地照顾男孩。但是当男孩不读书或不听话时,她们却一点包容心也没有了,好像只有骂了才痛快。她们时常骂些过头话:“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男孩?什么功课也不会做。你真是蠢死了!这样蠢,还不如死了好!”骂过,自己气消了,对男孩又爱护如前。但是她却不知道,也从未认识到她这种刀子嘴对男孩心灵的伤害有多大!

每位父母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总是容易期望过高,有时候期望男孩能像自己一样有成就,甚至希望男孩“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是男孩就是男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并没有权利替他决定什么!就像诗人纪伯伦说过的那样:“孩子来自于你的身体,但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

一个自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的男孩,总是倾向于向人们说自己不行,而父母把男孩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男孩的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渐地在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会使男孩由一般的自责心理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地压抑了男孩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所以,无论是有天生缺陷的男孩,还是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的男孩,他们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父母对他们更应该耐心和细心,使他们时时受到鼓励和帮助,并且克服和战胜那些缺陷给生活和学习所带来的不利与不便。同时,作为父母,为了鼓励男孩奋斗的勇气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还应该更加细心和热情地去发现男孩的优点,发挥其长处。

一句话,父母绝不能嫌弃自己的儿子。

对男孩的非原则性小毛病,不要太挑剔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父母们请记住,不论是头脑还是容貌方面的缺点,都不应成为你责骂男孩的理由。最可悲的是这样一种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对男孩关心备至。但是当男孩不读书或不听话时,她们却一点包容之心也没有了,时常骂些过头话:“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男孩?这样蠢,还不如死了好!”骂过,自己气消了,对男孩又爱护如前。但是她却不知道,也从未认识到她这种刀子嘴对男孩心灵的伤害有多大!

088 乱用批评会使男孩无所适从

在很多父母的潜意识里,男孩是自己的骨肉,把男孩养育大,就可以把男孩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父母当然有权利处置。至少,不少父母都不自觉地把男孩看做“我的男孩”,认为男孩是属于自己的,没有意识到男孩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人。而社会也大多认同和支持这种观念。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男孩越来越不好“对付”,不管是鼓励还是惩罚,也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对男孩都起不到丝毫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抱怨男孩的时候却很少想到要在我们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对男孩该奖不奖,该罚不罚,或者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是男孩们对家长的奖惩日益免疫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你要批评你的孩子,请先读读下面这封信吧,这篇文章是在美国的一本家庭杂志评论栏上刊登出来的,它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我儿,你静静地听着:

我在你酣睡去的时候这样说,你的小手掌压在你脸下,金色的头发让汗水粘贴在你额前,我悄悄地进入你的房里。那是几分钟前,我在书房看书的时候,突然一股强烈的悔意,击中了我的心,使我失去了抗御,使我感到自咎地来到你床沿。

儿子,这些是我所想到的事—我觉得我对你太苛刻了。你早晨穿衣上学的时候,你用毛巾轻轻擦了下脸,我就责备了你;由于你没有把鞋擦干净,我也责备了你;当我看到你把东西乱丢在地上时,我也大声责备你。

吃早餐的时候,我挑剔你的过错,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是……你把臂肘搁在桌上,你在面包上抹的奶油太多。当你开始去游戏,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说:“爸爸,再见!”我又把眉毛皱了起来,说:“快回家去!”

午后,这一切的情形又重新开始。我从外面回来,发现你跪在地上玩石子,你袜子上有许多破洞,我看到那些小朋友羞辱你,马上叫你跟我回来,并说:“买袜子要花钱,如果你自己花钱买的话,就会特别小心了!”儿子,你想想,那种话竟由一个做父亲的口说了出来!

你还记得吗?后来我在书房看报时,你畏怯地走了进来,眼里含着伤感的神情。当我抬头看到你时,又觉得你来打扰我,而觉得不耐烦。我恼怒地问你:“你想干什么?”你没有说什么,突然跑过来,投进我的怀里,用手臂搂住我头颅,吻我……你那小手紧紧地搂着我,充满了孺慕的热情。这种孺慕的热情,是上帝栽种在你心里的,像一朵鲜丽的花朵,虽然被人忽略了,可是不会枯萎。你吻了我后,就离开我,跑上楼去了。

儿子,你走后没有多久,我的报纸从手上滑了下来,突然一种可怕的痛苦和恐惧,袭击到我身上。那是习惯支配了我,整天责骂你、憎厌你,吹毛求疵地挑你的过错。难道这是我对你的一种奖励?儿子,不是爸爸不爱你,不喜欢你,而是我对你期望太高了,我用了我现在自己的年纪来衡量你。

其实,你的品性中有很多优点,都是令人喜爱的,你幼小的心灵,就像晨曦中的一线曙光……

如果你没有睡去,我向你说出这些话,在你赤子的心里,也不会了解的。可是,明天我必须要做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好父亲。你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你痛苦的时候,我愿意陪同你一起承受这个痛苦。

当我有时沉不住气要责备你时,我会咬自己的舌头,把这话阻止下来。我会对自己不断地这样说:“是的,你还是一个幼小的男孩……你还是个小男孩!”

我错误地把你看做一个成年人了。看到你疲倦地酣睡在小床上,现在我明白过来了,你还是个小男孩。昨天,你还躺在你母亲的怀里,你把头、脸依偎在她的肩上。是的,你还是个眷恋着慈母爱抚的小男孩,我对你的要求,实在太多了,太多了!

这个父亲的信描述了我们大多数父母的教育状态,我们在和男孩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不注意方法,乱用批评。林格说:“赏识男孩一定要有限度,惩罚男孩一定要有分寸,并且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方式。”

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见有的父母将男孩的过失或成绩,都一股脑儿地和自己混为一谈—男孩取得成绩时则说:“你给爸爸长脸了。”男孩在外表现不佳时又说:“你可把我的脸给丢尽了。”

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男孩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不允许男孩有半点儿自由,一举一动都要经过家长的许可。久而久之,男孩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