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相对”一词,真的很哲学。
世界,大是大,小是小。但是,大也是小,小也是大。时间,长是长,短是短。不过,长也是短,短也是长。因为大小、长短,都是相对的。
佛经说:烦恼是菩提,菩提即烦恼。空是有,有是空。生即灭,灭即生。增即减,减即增。垢即净,净即垢。可见,佛陀把宇宙万法相对的本质悟得很透,他把相对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让我们从哲学回到现实。修证,也是一样的道理:禅是很奥妙的、很神秘的、很出世的、很彼岸的,但又是很平常的、很简单的、很世俗的、很此岸的。
不少信众老问我:“师父,我没时间修禅,我没环境修禅,怎么办呢?”问者言外之意是,如像达摩那样有九年都不用干活的空闲时间和不受人干扰的幽居山洞就好了。
在这些信徒的眼中,禅是奥妙的、彼岸的。但是,在禅师的眼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禅是平常的、是此岸的。大珠禅师讲:禅人,饿就吃,困就睡,知足地吃与安心地睡就是禅。石梯禅师认为:吃、睡,就是本分事,这本分事在禅人看来,即是禅修。
永嘉禅师也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把禅寓于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怪不得禅家有这样的公案:有一青年请求赵州禅师给予禅法开示。赵州问:“你用过早饭没有?”青年答:“用过了。”赵州道:“那么,把食器洗刷干净吧。”青年洗刷干净食器后,赵州又道:“把地扫一下吧。”为此,青年不高兴了,他埋怨说:“除了洗碗扫地外,您就没有禅法示我了吗?”赵州禅师回应:“洗碗扫地外,你还要什么禅法?还有什么禅法?”
原来,禅就是这么简单、这么世俗,就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休闲中,就看我们如何启发禅心、拥有禅态了。为此,正觉禅师有诗道:“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
难怪慧能大师曾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即为禅定。”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大师的教诲,我想,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