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5年在河北的冀中南区试中,霜前皮棉比中棉所12平均增产21.3%。1995年在黄河流域棉区及河北省的生产试验中,霜前皮棉分别比中棉所12增产23.9%和16.1%。据黄河区试验的35个点样品测定,2.5%跨长28.4毫米,比强度20.5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7。据河北省省级以上7个单位鉴定,该品种高抗枯萎病(病指4.4),耐黄萎病(病指26.9)。现已推广到河北、河南、苏北、皖北及新疆等广大棉区。
三、中棉所19
中棉所1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7259伊6651)伊中10]伊(7263伊6429)后代中选出的。1992~1993年分别通过了陕西、河南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全生育期128~130天,株型紧凑,秆硬,叶小,适于作麦棉套种或春播棉用。结铃性强,棉铃卵圆形,吐絮集中,铃重5.4克,衣分42.0%,籽指9.2克。在1989~1992年先后参加的河南省抗病区试、麦套棉区试,陕西、河南、山东省的区试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抗病区试中,分别比中棉所12增产霜前皮棉2.6%~24.2%,比中棉所17增产霜前皮棉4.3%~7.5%。1994年在中、美品种联试中,单产居14个参试品种之首。该品种纤维品质较好,2.5%跨长29.4毫米,比强度21.3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3。此外,该品种还兼抗枯萎病(病指1.13~4.26)、黄萎病(病指4.26~11.85)和棉铃虫、棉蚜。
四、川杂9号
川杂9号是四川棉花所以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不育两用系(抗A1)为母本与父本中棉所12优系杂交育成的杂交种。1996年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全生育期130天,与川73-27相仿,但前期发育快,开花期早2天左右,属中早熟类型,可作麦套移栽。植株塔型,株型紧凑,棉铃卵圆形略偏长,铃重5.5克,衣分41.0%~43.0%,籽指9.4克,衣指7.1克。
1993年在全国杂交棉联试中,比中12增产皮棉12.6%。1993~1994年在省区试中,霜前皮棉比对照73-27增产9.8%;1995年在生产试验中,皮棉比对照增产18.3%,纤维的2.5%跨长为30.1毫米,比强度20.93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3。此外,该品种耐枯萎病(病指12.8~15.9)。
五、鲁棉14
鲁棉14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从中棉所12号伊冀合3016后代中选出。199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的生育期143天,霜前花率82%左右,为中熟品种,出苗好,株型稍紧凑,果枝上仰,茎秆壮硬,开花吐絮集中,铃重5.14克,衣分39.81%,籽指10.8克。1993~1994年在省区试中,皮棉产量比对照(中12)高12.9%,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12.0%。1995年在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7.4%和7.7%。据测定,2.5%跨长30.68毫米,整齐度49.83%,比强度21.78克/特克斯,伸长度6.85%,麦克隆值4.35。该品种耐枯萎病(病指4.54)、黄萎病(病指13.4)。
六、中棉所29
中棉所2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从P1和RP4组合中选出的抗虫杂交棉。1998年已分别通过了山东、安徽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30~135天。株型适中,结铃性强,铃重5.4克,衣分40%。在1995~1996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的第一位。1995年在少治和不治虫的情况下,分别比泗棉3号(长江流域棉区的对照)和中棉所17(黄河流域棉区的对照)增产47.7%和79.7%,1996年在常规治虫或少治虫的情况下,分别增产15.6%和39.9%,在生产试验中,分别比泗棉3号和中棉所19增产16.3%和34.5%。说明该品种能有效地降低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据观察,它对第二代棉铃虫的抗性高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一般可减少防治次数或用药量的60%~70%。它还抗、耐枯萎病、黄萎病。该品种的纤维品质也较好,2.5%跨长29.4毫米,比强度24.2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8,适合纺织工业用棉的要求。
七、中棉所30
中棉所3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以中棉所16为母本与转Bt基因种质系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抗虫棉。1998年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15天,植株塔型,叶片大小适中、色浓绿,棉铃卵圆形,铃重5.3克,衣分39.0%。该品种抗棉铃虫和红铃虫。据调查,植株顶尖被害率比中棉所16轻31.2%,蕾铃受害率减少22.6%。在1995年和1997年全国抗虫棉区试验的整个发育期间,在少治或不治棉铃虫的情况下,比原母本中棉所16平均增产皮棉39.4%。在正常防治条件下,平均比中棉所16增产20.1%。
在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中,在少治或不治虫的情况下,平均比对照增产皮棉44.1%;在常规治虫情况下,平均比对照增产16.6%。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间,可减少用药量60%~80%。经测定,2.5%跨长29.2毫米,比强度21.5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7,符合纺织工业用棉的要求。还抗(耐)枯萎病(病指6.7)、黄萎病(病指17.8)。
八、晋棉26
晋棉26是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山西棉花所合作,将Bt杀虫基因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技术导入普通品种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棉。1997年获得国家专利,定名为国抗95-1,1998年通过了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因该品种具有杀虫作用的Bt基因,其植株被刚孵化的棉铃虫1~3龄幼虫取食后,棉铃幼虫便逐渐僵化、变黑,最后导致死亡,或虫体腐烂,即使勉强存活下来的幼虫,也会体重减轻,并对以后的化蛹、羽化及成虫产卵等都有不良影响。
在1996年省级试验中,棉铃被害率仅为2.8%,比晋棉12低29.1%。1997年在全国抗虫棉区试中,蕾、铃被害率比中棉所19大幅度降低。1996年在山西省的试验中,比非抗虫棉平均增产皮棉16.4%。1997年在大面积试种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达1200~1500千克。在生长期间,可减少防治棉铃虫的用药量60%~80%。据测定,2.59/5跨长29.3毫米,比强度19克/特克斯。该品种还耐枯萎病(病指16.9)、黄萎病(病指22.3)。
九、豫棉11
豫棉11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从中棉所12伊{河南69伊[(科遗2号伊完紫中棉)伊(长德184+陕401+岱15选系混合花粉)]伊黑山棉1号}后代中选出的一个陆地棉与中棉的种间杂种。1994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38天,霜前花率85%~90%,适于麦棉套种。
植株塔型,主茎粗壮,果枝上仰,叶厚色深,棉铃卵圆形,铃重5.5克,籽指10.3克,衣指6.9克,衣分41.0%。1991~1992年在省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5.2%和8.0%,均居首位。1993年在省春棉生产试验中,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中棉所12增产6.4%和9.4%。
经省区试测定,2.5%跨距长度30.3毫米,比强度20.1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4,符合纺织工业用棉要求。该品种抗枯萎病(病指8.4),耐黄萎病(病指22.4),适于在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的病区种植。
十、新陆早7号
新陆早7号是新疆石河子市棉花所从347-2伊塔什于2号的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1997年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全生育期125天,为特早熟陆地棉。植株塔型,株型紧凑,果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叶片较小,色略深,结铃性强,铃重5.5~6.0克,衣分39%~41%,籽指10~11克。1991~1996年在自治区内各类试验的52个点次中,霜前皮棉平均比对照增产26.8%;1994~1996年在西北内陆棉区的全国区试中,霜前皮棉平均比对照(新陆早1号)增产24.7%。1997年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皮棉22.4%。纤维的2.5%跨长28.2~30.3毫米,比强度20.0~22.5克/特克斯,麦克隆值3.8~4.5。经鉴定,抗黄萎病(病指11.1~11.9)。该品种适于北疆棉区、南疆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阿尔金山北麓、甘肃河西走廊和宁夏黄河河套地区的无枯萎病地区种植。
十一、中棉所12
中棉所12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乌干达4号伊邢台6871的后代中育成。1984~1986年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区域试验及长江、黄河流域的全国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98个点次中,霜前皮棉产量多数居第一位,个别的居第二位,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8.8%。其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的抗病区试中,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17.5%和11.0%,均居首位。
经多年测定平均:主体长度30.8毫米,纤维强力0.038牛,细度5854米/克,断裂长度22.8千米,成熟系数1.68,纤维品质完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经全国多年、多点鉴定,平均枯萎病病指为3.0,黄萎病病指为16.1,能兼抗枯萎病、黄萎病,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先后经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浙江、湖北、新疆等省(自治区)及国家认定。1990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该品种中熟,生育期135天。株型松散,茎秆坚韧,叶裂较深,透光性好,吐絮畅,烂铃少。铃重5克,衣分41%,籽指10克。适于长江、黄河流域及新疆棉区的枯萎病、黄萎病棉区推广。据农业部种子总站统计,在1986~1997年间,该品种已在10个省(自治区)300多个县累计推广1066.7万公顷,增产皮棉96万吨,增值71亿元,是我国自育品种中累积种植面积最大,适应性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经济效益最大的品种。
十二、泗棉3号
泗棉3号是江苏泗阳棉花原种场从新洋76-75伊泗阳791后代中选出的。1993年和1994年先后通过江苏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植株塔型,果枝较长并上举,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棉铃长卵圆形,铃重4.8克,衣分42.0%,籽指9.5克,衣指8.0克。1990~1991年在江苏省的区试中,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泗棉2号高0.34%,是1982年以来省区试中皮棉产量首次超过泗棉2号的品种。1992年在省生产试验中,皮棉总产平均比泗棉2号高9.68%,比盐棉48高18.5%。1992~1993年在长江流域区试中,皮棉产量比对照(泗棉2号)平均高5.8%,霜前皮棉平均增产3.52%。在我国新近育成的品种中,该品种是推广速度快、推广面积大的品种,1996年已占长江流域棉田的40%。据测定:2.5%跨长30.4毫米,整齐度49.5%,比强度21.0克/特克斯,伸长度7.6%,麦克隆值4.9,抗枯萎病(病指5.4),抗棉铃虫。
十三、新陆中5号
新陆中5号是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陕721伊108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1994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生育期140~145天,植株筒型,株型紧凑,茎秆有弹性,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吐絮快而集中,棉铃卵圆形、铃重5.5~6.0克,衣分38%~39%,籽指11.4克,衣指7.0克,短绒绿色。在1991~1993年的西北内陆棉区的区试中,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军棉1号增产12.8%。在生产试验中,比军棉1号增产霜前皮棉21.7%。纤维品质较优,2.5%跨长29~30毫米,比强度23.4克/特克斯,麦克隆值3.8~4.6,纤维色洁白,有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