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47844400000011

第11章 育儿热点专题问答(3)

再有,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惩罚孩子。如果这样做,孩子就会因你的严厉而失去脸面,对方父母就会解围,他就会耍赖,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最后,家长对这样很敏感的孩子一定要用更多的耐心来呵护他,否则,孩子就会因为缺少鼓励而缺乏安全感,从而会更加敏感好斗。

行为18爱尖叫

Q:我的女儿与其他女孩子不同,一会儿也不闲着,而且还有一个特点,爱尖叫,不管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先叫了再说,她叫的声音整个小区都能听见。那天与他在一起晒太阳的两个月的小朋友睡着了,被我女儿大惊小怪地一叫,惊了一下。怎么制止孩子的这个习惯呢?

A:不少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爱尖叫的毛病头疼不已。宝宝尖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情况下是很正常的,根本不需要担心;有的情况下,是有些问题的,需要爸爸妈妈正确地引导,或者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年幼的孩子容易激动,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一段有趣的动画片,都能让孩子兴奋不已,有些还会大声地尖叫。很多爸爸妈妈回家后,忙于自己的事情和家务,根本没有时间去注意孩子,所以孩子有时只能用尖叫等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或他人的注意。有些孩子有很强烈的自我主张,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来做,但却无法顺利地用语言表达,才会借助于大声的尖叫。害怕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发出大声的尖叫;有时候,孩子无意中看到别人尖叫感到很好玩,自己也学着尖叫。有时,他们也会用大声尖叫来试探爸爸妈妈的心理底线;你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天生容易情绪兴奋,有尖叫的冲动。对于孩子尖叫的习惯,妈妈要留意观察,争取在孩子尖叫之前就分散他的注意力,而且平时要用表情动作来控制他,如把手放在嘴边等,在他情绪平衡时,再告诉她尖叫的孩子别人不喜欢,应该如何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等。

行为19恋母

Q:我家的是男孩子,总是亲妈妈,到处亲,口水流得到处都是,还说,妈妈,你好香啊,以后我要和你结婚,你可得等我啊。这孩子会不会有恋母倾向啊?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以后的情感和个性培养呢?

A:这位家长不要顾虑太多,这个年龄正是发展性别意识的年龄,这个时候,他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性冲动。而到了小学期之后,按照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性欲的潜伏期,反倒要淡得多。这个时候妈妈担心儿子和妈妈之间过分亲密,怕孩子将来过于恋母还为时过早。此外,幼儿期间的孩子皮肤饥饿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而这个期间他最依恋的人还是妈妈,因此,他最喜欢和妈妈亲近,用的方式是妈妈一直以来对他的方式——亲吻。有了这种极亲密的接触孩子会感到分外地安全和温暖,并且由此信任这个世界,信任他人。

建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尽量给予合理满足,直到上小学再慢慢规范,让孩子有个情感充分满足而健康的幼年。

行为20忧郁

Q:我的孩子性格一直比较忧郁,不爱跟小朋友玩,回家也经常闷闷不乐。

A:这位家长,不知你的孩子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如果是短期的,是新到一个幼儿园或搬家引起的,不要太担心,只要家长坚持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接触就好。但如果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或门诊去看一下。建议家庭气氛更活泼轻松一些,不要太压抑,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对于孩子的要求,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

行为21记性不好

Q:和同龄孩子相比,我的儿子似乎记性不是很理想,同样一起听的诗歌,他很想重复,但却想不起来,如何训练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A: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强化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比如以下的方法:

1.重复印象。为使要记住的事物在孩子头脑里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让他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或诵读,这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孩子很多时候愿意重复,比如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多次到一个游乐场所游戏等,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导,如让他跟讲故事、指路、背着说出游乐器械的特点等,可以强化记忆。

2.明确目的。指出让孩子记忆事物之后的结果,可以提高孩子记忆联系的积极性:比如告诉他仔细观察一辆汽车,记住它的样子,回家就能把它画出来;或者练习讲一个小故事,到幼儿园就能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3.多感官参与。在认识事物时,让孩子尽可能动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可以使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使记忆内容准确、保持时间延长。比如背唐诗,让他能边听边说、边看着图,还能用手指一指。

Q:我给儿子买了一辆电动玩具车。他自己很少玩,可一有别的小朋友要玩他的车时,他就要玩,说什么也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这是为什么?

A:这位家长,既然是送给儿子的玩具车,车的主人就是他了,他们会认为所有属于他名下的东西都是他的。因此,一年前还看见自己的小宝贝乐意与他人分享的父母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了:如果其他小朋友碰了一下他的玩具,他几乎有暴跳如雷的反应。父母们应该明白,“我的”通常是幼儿常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只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权”这个概念,他才能开始慢慢学习与他人分享。

家长所要注意的问题是:确保你的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如果一个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触的小伙伴的范围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同时,要对孩子不分享的行为表示理解,并且可以说,爸爸妈妈知道这个电动汽车是你的,你说让就让,不让就不让吧,但爸爸妈妈希望你能给小朋友玩。对孩子提出期待是父母渗透式地教育孩子分享的好方法。

Q:三岁的儿子突然对死、病很敏感。人稍微碰他嘴一下,他就要吐好多次吐沫;碗里有一点异样的东西,他都要问是否有毒;更糟糕的是,你越给他解释,他越想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临睡前,反复问这类问题,让人实在头疼。有时靠讲故事转移他的注意力,但讲完后他又回到起点,真让我烦透了。请问专家,他这是强迫症吗?您说该怎么办呢?

A:这位家长,你的孩子有些胆怯而敏感,对于死亡的话题尤其过敏,这表明孩子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议父母多陪伴孩子,爱抚孩子,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多帮助孩子展开交往,分散注意力。

另外,根据你的描述,你的孩子的确有强迫倾向,但是否应定为强迫症还需要到儿童心理咨询机构诊断。

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患儿智力大多正常。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随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如果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

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