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47837300000010

第10章 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4)

有心理专家指出,微笑型抑郁症比一般普通的抑郁症危害更大。一般而言,患微笑型抑郁症的人一般都是较优秀的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而当承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也是巨大的,可能会从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变成一个非常自卑的人,甚至会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时候,人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到了重度抑郁症程度的患者,为了实现自己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故意表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以此逃避医生和亲友的注意。他们的行为颇具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正是因此,这种抑郁症患者更难被发现。

微笑型抑郁症虽然危害很大,但是,因为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在每个阶段,自己最好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最重要的是记住学会给自己减压。如果自己调节成功的话,是有可能规避微笑型抑郁症的。

同时,如果你身边有这类压力大的精英男性,要特别留意他们的举动。

一方面,亲人和朋友要多陪伴他们,少让他们落单;并且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主动让他们说出不快,帮助他们分担内心的苦闷;

另一方面,倘若你身边有男士不幸出现了抑郁症的倾向,就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同时,要尊重与维护病人的自尊,帮他们保密,并让他们知道,再强的人也需要休息和放松。

心理学家提醒你

微笑型抑郁症无孔不入,男女老少都有患上微笑型抑郁症的可能,如不及早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患者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使他们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自杀的危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密切留意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情绪,有效掌握抑郁症的资讯,不要让它轻易入侵我们的生活。

多动症:屁股上的“刺儿”

李医生今天接待了一个特殊的病人,叫孙磊,10岁,是由母亲陪伴而来。小磊在幼儿园时就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以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用笔乱写乱画,小动作不断,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咬指甲,一会儿做鬼脸;在老师讲课时也常大喊大叫地打断,甚至在课堂上乱跑,不听管教,喜欢晃椅子,经常惹同桌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没有什么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

孙磊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也不很感兴趣,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生活中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杂乱无章,虎头蛇尾。自己房间里的东西乱七八糟,文具课本容易损坏,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

据家长和老师反映,小磊脑子并不笨,在学习上,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他在课上的表现为:不能专心听讲,开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成绩处在中下游。

在咨询过程中,小磊总是坐立不安,身子一直没有停下过,眼睛也一时看东,一时看西,手也是动动这个动动那个。综合以上表现,李医生认为,小磊这是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多于女孩。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1)需要安静的场合,患儿会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因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一般来说,孩子在二至三岁时,都会有好动现象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好动现象会逐渐减少。但据调查,有5%~10%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他们的好动问题比一般孩子严重得多,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半数以上的患儿早在新生儿时期就有兴奋、多动和睡眠障碍(如不易入睡、易惊醒等);到幼儿时期,往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活跃,成天不停地活动,但多半无目的性,且其情绪不稳定,常带有冲动性,因而需要大人密切观察与监督。

上小学以后,绝大多数患儿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学习困难,成绩不佳。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坐不安宁,不能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常发出怪声,挑逗邻位的同学,破坏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情绪常易冲动,常易与同学争吵,甚至发生斗殴,很少有知心朋友。

到中学阶段(少年时期),一般表征大体同前,但其“多动”症状从12岁开始有逐渐减少趋势。

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对于孩子的多动症,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要重视起来,及早治疗。

首先,家长和教师应对这位儿童关心、体谅,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其次,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这位幼儿的多动行为。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如,一般的学生有着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让教师在儿童认真听讲时定期给予表扬;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父亲须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须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心理学家提醒你

医学界倾向认为,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家长的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有可能造成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而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强迫症:明知没有意义还是禁不住去想

小宁,19岁,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从小小宁就很懂事,知道父母挣钱养家很不容易,所以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