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07

第7章 还孩子过平凡生活的权利

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何有那么多的冲突?为何父子之间变得那样不好理解和沟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少的父母往往想将自己往昔失去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补偿、实现,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学习。父母越是不得志,对孩子的期望值就越高;父母越是壮志未酬,越是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老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让孩子去实现。

◆自己的梦自己来圆

的确,鉴于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原因,我们有不少家长失去的东西很多。例如,有的家长期望值并不高,但是就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实现不了;有的家长本有很高的天赋,但是社会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有的家长本有某方面的潜能,但是由于缺乏懂行人的指点和培养,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最后只能是以遗憾告终……

于是,在这类家长的潜意识里,就深深地形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开的“结”,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自己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实现的期望。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一定非要让自己的孩子来实现。孩子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还要看孩子的条件和素质。

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父母的期望一致当然最好。但是,如果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想法不符合父母的愿望,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办?是强迫孩子,还是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块自由驰骋的天地,让他们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才能?答案自然是后者。家长决不能越俎代庖,强人就已。那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使孩子的智慧幼芽刚一出土就遭到损伤。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作为家长,对往昔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遗憾,还是应该理性地对待:一是不要凭一时的冲动,更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接受;二是即使发现孩子有可能实现自己以往没有实现的遗憾,也要选择一条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三是要随时随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期望过高,要切合实际;四是重点发展,因为有的家长没有实现的遗憾太多,不能让孩子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

孩子是自己的后代,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独立的权利。他们的命运应该由他们自己来主宰。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生命的延续,他有权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和前途。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能充分地发展,而不是被别人设计好的框子限制住。不然,他们也会同你们自己一样,在补偿父母遗憾的同时,也就留下了自己的遗憾,而他们的遗憾又由谁来补偿呢?

兴趣是一把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钥匙,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为这能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父母坚决反对,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生活,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公开与父母对抗,即使孩子勉强顺从了,也会消极应付。此时,孩子的激情和创造力都会受到抑制,客观上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因此,请父母们善待孩子,尤其要善待那些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不断努力却又不能一下子甚至始终不能圆父母“望子成龙”之梦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而不再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必由父母设计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没有必要去实现那些连父母自己年轻时都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梦想。

做不愿做的事情是痛苦的。对此,为人父母者自己的感受是最深的。同样,孩子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强迫他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也会使他们难受万分。

因此,为人父母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些,理解孩子已经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从精神上给孩子关爱和关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成才,而不要一味地强行让孩子按照父母设计的轨道生活。企图将孩子的童年禁锢在父母精心设计的成才模具里,驯化为另一个自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还孩子作为一个平凡人过平凡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