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68

第68章 认识孩子的消极情绪

成人世界将“喜怒不形于色”当成一种修养到家的表现,孩子则是十足的“喜怒形于色”了。也就是说: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通常也都是很真实、很强烈的,往往直接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有些事情,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常常可引起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暴风骤雨”,而且伴随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的丰富多彩的变化。

与成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大约在一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发生改变,两岁时就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号陶大哭,也可以因为后来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会以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可能是申斥,甚至是挨打。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父母应以适当的方式给以消解。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消解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在遭遇到挫折或者不愉快时,让他能够不受压抑地通过语言的、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孩子就把哭泣作为情绪消解的一个重要渠道。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通过哭的方式消解自己的情绪,因为哭这种活动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

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

这句话并非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消解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消解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让孩子学习和掌握别的合理消解自己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合理消解情绪的方法和技能应该是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不至于引起成人的不愉快的反应。

最值得鼓励的办法就是倾诉,因为倾诉是合理消解情绪的一种良好途径。

要鼓励孩子学习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便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因为孩子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和宽慰会缓解甚至消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的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孩子细作理论。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景,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总之,宜疏不宜堵,宜夸奖不宜压制,这是让孩子走出消极情绪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