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65

第65章 夸出孩子的生理能量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总希望孩子成为谦虚谨慎、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就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应该把夸奖提到观念的地位,因为这是所有教育方法之中最简便最科学的办法。

◆两种态度,不同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格达德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设计了一种测量疲劳程度的能量测定仪,他首先用这种仪器对一些感到疲劳的孩子进行了测试。然后对这些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结果发现能量测试仪上的数字就很快上升了,表明孩子们的疲劳程度大大减轻了;当对这些孩子进行责备的时候,能量测试仪的数字就很快下降,表明这些孩子的疲劳程度很快上升。

这说明了夸奖能够产生的足够的“能量”并且引起孩子生理机制发生变化。对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科学家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夸奖”激活了情绪中枢的一种叫做杏核激素的物质,由于这种激素的分泌,孩子的生理机制发生了变化,疲劳程度大大减低。因此科学家对“夸奖”在教育中的突出作用深信不疑。

无数事实也证明,“夸奖”在教育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英国父亲在看到自己两岁的女儿拾起第一个玩具时说:“很好!”当孩子拾起第二个玩具时,他就会说:“非常好!”当孩子抬起第三个玩具时,他会把孩子抛向空中。这是对孩子夸奖的不断升级。

对于同样的情形,中国的父母却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

因为中国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谦虚谨慎、完美无缺,因此他们就经常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甚至以发现孩子的不足作为自己的战绩。很多父母认为,优点不说不要紧,缺点不说了不得。

我们这种结论可以由下述的事实得到证明: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语言中,挑剔的词语比夸奖性的词语要高出很多倍。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父母通常一天对孩子讲400个“不”:如不要碰、不要摸、不要哭、不要闹、不要说话、不要耍泥巴等,虽然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触、探索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每天都对孩子说“不不不”,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就会变得迟钝起来,就会切断他与环境的认知。

这样所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奖励的效果优于惩罚

为什么我们主张夸奖教育呢?这是从夸奖优于惩罚这个心理学结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可以从下列试验得到证实。

有这么个实验:先测试孩子的智商,知道了他的智商之后,再给他们一种“挫折实验”:就是故意将测验时间缩短,即使对智商高的孩子,也在他还没有做完的时候,故意使他中断,然后嘲笑他说:“人家说你是天才,我看也不过如此!”

这么一来,大多数的孩子即使不哭也会绷着脸,颓丧地垂下头来,表示反抗。这时候再继续对他说:“既然这么差劲,那我再来考考你别的问题吧!”于是便又给他一份测验卷。其实这份测验卷就是他以前做过的智力测验,题目都是一样的,结果却比以前差得多,真要令人怀疑是不是同一个孩子做的。

从这个实验,我们不难明白:即使是一时的心境转变,对孩子头脑的影响也非常大。相反地,若时常鼓励孩子,使他有自信,测验的成绩自然会上升。

至于是应该奖赏还是惩罚,则必须视孩子的个别差异而做适度的调配。父母尤须注意的是,不论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方式,都应特别小心,千万不可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或要求孩子,以免在无意间伤害孩子,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无法抹掉的阴影。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美国心理学家德瑞克·赫兹伯提出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与我们经常听到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德瑞克·赫兹伯认为,激发人们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叫做保健因素,它起着防止人们不满的作用;另一类叫做夸奖因素,它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在尊重、信任、关心、肯定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实际上属于保健因素。

儿童是人类的花朵,是成长中的幼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说来比成年人要脆弱得多。所以对于儿童更应多用保健因素,辅之以夸奖因素,也即“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这种理论也可以看作我们主张夸奖性教育的科学依据之一。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采取这种方式屡屡奏效。

◆夸孩子也要注意火候

当然,夸奖也要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掌握“火候”,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根据美国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一篇研究报告,如果小孩子因在校成绩好或天资聪颖而受到夸奖,这对他们可能有害无益。研究人员说,因为小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就夸奖他们,结果会使他们认为,与学习新东西相比,追求高分更重要。

这篇报告的主要作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韦克说,如果总是夸奖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就会使他们养成患得患失的毛病,比如害怕失败、避免做任何大胆的尝试等”。

他说:“当孩子解决学习困难时,应当教导他们如何集中精力,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如何努力学习、锲而不舍,这样他们就会保持学习动力和自尊心,并不断取得进步。”

报告还指出,如果孩子在取得好分数后就夸奖他们聪明,这会使他们在往后的学习中经受不起失败的挫折。

以上各项研究结果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论来自哪个民族,也不论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

这篇研究报告说,这些研究结果对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可能会有所帮助,那就是,为什么一些很聪明的女孩子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升到高年级之后,学习就落后了。报告说,老师在夸奖这些女孩子聪明伶俐的同时,可能也抑制了她们往后的学习动力,因此她们的成功率也相对减小。

当然,这种现象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夸奖教育的有效性是不容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