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49

第49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特长

赏识孩子的音乐艺术特长。因为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每个儿童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儿童需要音乐,那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南斯拉夫的一所实用音乐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更主要的是这些学生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人。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音乐启蒙的意义就在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使之不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发展。例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因而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便得到了锻炼。

儿童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句的细微变化(音量大小、强弱、音色)中得到发展。因为儿童必须对他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即听觉上的“观察”,然后才能去努力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唱好歌词和曲调。

唱歌也发展了儿童的记忆力。老师通过简单的哼唱旋律,把歌词教给孩子,儿童的音乐记忆力便在他自己的内心哼唱中得到了加强。

音乐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比如,空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视唱教学中手势语的帮助,即用手的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对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是很有意义的。

音乐活动还锻炼了儿童的意志。例如,一个乐感较弱的孩子学习音乐,他要唱准曲调,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正确的乐声,并模仿出来,这就要求儿童在意志方面努力。

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们的音乐教育观是很有启发的。他们重视对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探讨,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的音乐启蒙,切切实实地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心理品质。他们提倡:学习音乐就是为了音乐本身,就是为了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孩子的心。他们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音乐的启蒙。

音乐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音乐所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