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41

第41章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往往在观察事物时,有时比较使“拙劲”,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观察的技巧。培养观察能力主要注重的是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创新的一个基础。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特别是有关知识的准备,以便让孩子看得懂。同时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最熟悉的、最喜爱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容易辨认的事物,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强烈愿望。

◆明确观察目的

孩子对观察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孩子们才能更容易集中其注意力,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

要是父母让孩子不带目的地逛公园,则孩子回到家中得不到什么印象。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综合法。采用局部与整体相互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②动静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概念。动静法的采用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

③反复法。让孩子重复观察一件事情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④对比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

⑤顺序法。世界的发展具有顺序的,如植物的生长是先生根,后发芽,逐步长出茂盛的枝叶。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等。

⑥重点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其主要部分,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样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鼓励孩子多提问

家长很容易觉得孩子很无知,然而,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孩子们的问题也许父母会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

◆让孩子见多识广

孩子的视野直接与观察力水平相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对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丰富、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

生活告诉我们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