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38

第38章 遵守孩子的标准

一些教育专家到美国或者欧洲的幼儿园去参观,常常看到孩子们从头到脚捂着严实的罩衣站在大画布上画画,弄得身上全是颜料的颜色,看不懂他们在画些什么。但是,据说这种动用全身来画画的方法能够消除孩子日常积累下来的疲劳。专家听后大受启发,明白了绘画所具有的消除疲劳的功效。确实,每个孩子对绘画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都非常愉快地在画着。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画画时能否画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喜欢上绘画。大人往往拿成人的欣赏标准来对孩子的作品评头论足,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画画时若过分拘泥于画好画坏,便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时即使能画得很有技巧,其作品也会缺少气势、缺少孩子特有的灵感,称不上是一幅真正的好作品。

作文也一样。新奇而有趣的文章大多出自低年级的学生之手。特别是二年级学生的作文,其中许多新奇的表达方式甚至会让大人们惊叹不已。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五六年级时,孩子的表达归纳能力会有显著提高,写的文章也越来越接近大人的写作水平。可这时的文章大多只注重形式的完整,趣味性也越来越淡,可以说是渐渐趋向程式化。

“都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1个小时,怎么办呢?”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象出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因此,免不了就要常常责备自己的孩子。

但是,孩子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有的家长会因此焦虑不安,甚至大动肝火。这样一来,反而使孩子寸步难行,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一个小时”,若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 10 分钟或者 15分钟。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把劲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最终目标可以很高,可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