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34

第34章 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培养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付出与得到往往不成正比。常听到家长这样说:“现在的孩子真是退化了!”为了他们,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孩子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呢?

◆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

你不必为孩子安排一切,你可以把“原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安排。如你告诉孩子:周六可以看卡通片,可以去公园,可以骑车、搭积木,去儿童乐园,只能选两项活动,而且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准备活动所需要的东西。看看孩子会怎样做?选择、安排本身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主体精神的体现,要坚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和安排。

有一个聪明的家长,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自己就可以安排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有时去玩,有时读自己喜爱的图书,有时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计划。

◆给孩子一块天空,让他自己去试飞

没有学步车的年代,婴儿必须为前方母亲的召唤、诱人的玩具而克服脚下的困难,蹒跚艰难地迈出第一步。可能会摔倒,但路还得自己走。而今有了学步车,那关键的第一步没有独自落脚的空间了,不是吗?

或者你可以让孩子独立上下楼梯,你在其前或其后,但不要牵着他的手。或者你可以叫他自己到邻居家借东西。有一天孩子迟到时,你可以让他自己独立走进教室,自己向老师解释。当你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叫孩子自己找衣服、帽子,自己整理书包。或者,你可以叫孩子到附近商店买点东西。

总之,让孩子在你的目光范围内,独立做些事情!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每一位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如何使孩子得到问题的答案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动脑筋想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如何反应呢?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吗?那么孩子会形成一个不好的习惯:不会的题问大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你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但你最好给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或者你与孩子一道解决,让孩子有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有一个家长说他成功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她,而是鼓励她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她也不再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这样孩子不仅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

这一观点我们反复提及过,但许多家长不免要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又这么优越,哪有困难让孩子克服啊?”如有位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叫孩子自己准备文具。上一年级时,铅笔削得象“狗啃的”一样,妈妈看着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母亲硬着心肠不替他削。

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要求,这样可以养成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

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能有什么困难?可就有一位家长给孩子出了两道难题: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走3站路。

你看了这些事例后有何启发?为了使孩子生活得更坚强些,你最好“狠心”一点儿。

◆属于孩子的机遇,让他自己抓住

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包办”过多,往往是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也影响了他们学会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能力。

小时候,穿什么衣服,由家长选择;上学了,参加什么兴趣小组由家长来选择;高考了,填写什么志愿由家长来选择。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危险来了让人抱着走”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抓住机遇。因为没有任何主动性,没有一点儿判断力的人,与机遇往往是无缘的。

家长该做点什么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其次,鼓励孩子自己去争取机会,如向老师表达心愿,在选拔中积极表现等。

最后,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要鼓励孩子去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情,“做错了不要紧,只要去做!”

◆给孩子一次机会,让他体验父母的辛苦

现在有许多孩子根本就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不知道父母的工作辛苦,不知道钱是用劳动换来的。听说有一位家长告诉孩子,咱家现在没钱了,孩子反问:“没钱了不会买点儿钱吗?”这固然反映了孩子的天真,但也反映了孩子劳动观念的缺乏。

你不妨把你的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指出你上班的路线,你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回家后还需要做什么等告诉孩子。或者告诉孩子一个月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让孩子有劳动的观念,有节俭或有计划地花钱的意识。

你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做点家务事(尽管你并不真的需要),然后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欣慰。让孩子给你捶捶腿、倒杯茶、拿点儿东西,养成关心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