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31

第31章 提倡“发现学习”式教育

教育者为中心,家长是主动方,这是传统教育法所坚持的,孩子是以吸收教育者所解释的教材为学习目的,因而科学的思维和发现的训练难以成立。所以,目前有人提倡以“发现学习”为特点的创造性教育。

答案的获得并不是此类学习的目的,而是由孩子直观地建立假说,然后寻找它的道理,反复验证假说的正确性。通过正确性地建立假说的训练,孩子就可进行使自己的直观活跃起来的训练,同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改组知识。孩子可以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记住所接受的知识。

◆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前提

没有好奇,人类的一切知识都不会诞生、发展,科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孩子好奇是探索未知新事物的前提,学习者现有信息之间或者现有信息与新信息之间产生不和谐的关系,就会产生使这种不和谐达到均衡化的倾向。这种需求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往往孩子会以其冒险精神与好奇心相关联,就需求来说,则与创造的需求、成就的需求有关。这种现象从幼儿期就萌发了,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和艺术的好奇心,然后变成科学技术的发明以及艺术创作的活动,并且获得成功。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是孩子的本能,但是,如果某种现象过于新奇,以致无法了解它时,孩子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或者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孩子积累经验并产生兴趣,或者家长可以利用音像设备进行刺激,向他们提供间接经验,或者提供信息,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来诱发孩子的知识好奇心。

◆指导孩子运用经验

①动手能丰富孩子的经验。孩子的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触摸、摇动或拆卸,也喜欢观察并操作事物,家长可以利用这些好奇心加强孩子的创造性培养。据报道,时常使用物品和工具进行游戏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萌发出许多设想,成为独创型的人才。

②探索能引出孩子的设想。让孩子能自由地进行探索,从而萌发出设想。有时废品和杂物都可以成为新产品或新玩具的原料。

③对孩子的探索应有反应。从行为医学理论分析,孩子的探索行为要及时地给予反馈。家长的反应相当重要,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并及时给予鼓励。

④让孩子体会到创造活动的喜悦。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让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以体会到创造活动的意义。只有做一件事情令人高兴,他才会去做这件事。通过完成新奇或有价值的事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欲和好奇心。

⑤创造自由解答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得知孩子学习知识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予可以自由解答的课题,二是规定解答方式的问题。前者可以促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扩散性思维。例如,“你的班级有多少同学?”这种问题只能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最近某地区人口增加是什么缘故?”这种问题则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

⑥独立性。从创造过程看:创造活动都是由个人单独进行和主动完成的,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制订计划。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表达的不同意见、看法和活动,尊重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不断地培养创新意识。

⑦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挫折是家长给予孩子学习最好的课程,失败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过程中间的挫折,这样可避免因一时失败而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失败不表示创造结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援助,使儿童体会到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

◆家长的作用

美国创造性教育的权威史密斯博士就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方面的作用,提出以下要求。

①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包括为培养创造性所需要的身体、情绪、社会条件以及思考力开发的有利环境。

②教导孩子把学到的技术运用于创造过程中。

③不要把表扬只给在功课上优异的孩子。

④在授课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经验。为了增加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方法,应尽量不教给孩子那些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集中的,但不应是封闭的,应该采取扩散的、“自由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史密斯博士还提出了以下家长自我评价的标准。

①培养孩子需要灵活。

②从重视集中性思维过程转变为重视发散性思维过程。

③需要从注意孩子的顺从性转变为注意个性和开发个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