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4782900000038

第38章

第2篇第5章第8节根据个人体质,掌握饮食宜忌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不同体质的人在日常饮食中都有各自的宜忌,“量体”进食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原则,不然,吃了不适合自己的食物,不仅吸收不了营养,还会火上浇油,对自身体质造成损害。

1.淤血质

这类人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淤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淤斑或淤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一些中度的运动,饮食上多吃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此类人适宜常吃茄子、红苋菜、猪血、猪肝、海带、虾;忌吃果仁的衣如花生膜。生冷的食物也不能吃,另外还应注意不受太冷、太热的环境刺激。

2.虚热体质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

这类人适宜早睡晚起,做中量的运动,宜食用西洋参、麦门冬、六味地黄丸。不应多饮凉茶,不宜食用过于寒冷之品。

3.虚冷体质

这类人宜早睡晚起,微量运动、多食有辛味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十全大补汤、八珍汤、高热量的巧克力、姜母鸭、羊肉炉,素食者可食用红毛苔、小麦草,忌食生冷食物:冰品、白菜、瓜类食物、橘子、西瓜、水果少吃,忌食麦门冬、生地等、忌牛蒡根。

4.痰温体质

这类人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黏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黏液,脉濡或滑。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药物方面,当用温药调补;饮食上宜多食芦笋、荸荠、慈菇;日常起居中应多走路,且做有效运动。(汗出、心跳加速)忌食伤肠胃的食物,如牛乳、番薯、芋头、汽水、橘子、海鲜等。

5.实热体质

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一般都属于此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运河,条件许可,每天可进行凉泉,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此类人宜晚睡早起,易吃清凉的食物、生菜色拉、果菜汁、凉茶等蒸、煮之物。忌食冰淇淋、辛辣食物、麻辣锅、炸、烤的食物、羊肉炉、姜母鸭、火锅。

6.气郁体质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情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这类人宜早睡早起,多晒太阳(晨曦与傍晚)、做微量运动、饮食多吃新鲜的,如活鱼、当日采下的蔬果等,多吃黄芪、人参等补气之药,熟食用药膳。

忌吃加工食品、过量运动、感冒药不宜多服,此等人最易外感及出现过敏现象,忌用泻下剂,不宜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