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7772700000018

第18章 胆囊炎、胆石病(2)

2.单验方①威灵仙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胆囊炎。②牛胆散:鲜黑牛胆一具,黑豆100g,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g,将诸药装入牛胆内封口,等到胆汁将药浸透后,放在瓦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次2粒,每日3次,1料为1疗程。忌吃油腥。治疗慢性胆囊炎。③胆道排石汤(天津南开医院方):由金钱草、茵陈、郁金、枳壳、木香、生大黄组成。主治胆石病发作期。适宜于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以及肝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等。④胆安汤:金钱草30~60g、白芍15~20g、大黄6~15g、柴胡15g、茵陈30g,水煎每日1剂,用于胆绞痛。

四、针灸治疗

1.体针一般选胆囊炎穴、阳陵泉、丘墟、足三里、日月、太冲、内关、中脘、胆俞、期门等,强刺激,或通电刺激。若用于排石,一般加服排石中药,效果更好。

2.耳针(耳压)一般选肝、胰、胆、胃、十二指肠、皮质下、交感等穴,用耳针或王不留行药籽,双例耳交替进行,1月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3.水针用维生素K-3、阿托品等双侧阳陵泉或胆囊穴封闭,对缓解胆绞痛有良效。

4.灸法多用于慢性胆囊炎的病人。选择穴位与“体针”相同。同时也需配合中药治疗。

5.埋线疗法选穴以胆俞、肝俞、日月、期门为主,常规消毒,埋入肠线,胶布固定,每次埋3个~4个穴位。病程较短,症状尚轻的病人,一次即可使症状消失。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6.磁疗各种类型的磁疗仪皆可选用,选穴方法与“体针”相同。对缓解胆绞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气功疗法慢性胆囊炎、胆石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做一些功法,有益无害。

功法一:取坐、站、卧式都可以。舌顶上腭,身体松弛,排除杂念,鼻吸鼻呼,缓慢吸气,将意念引到丹田(脐下三指处),有气感后再上引至右胁下期门穴(右胁第五至六肋之间与胁中线交点处),然后意守10min。一般以晨练功为宜。

功法二:取仰卧法。从头到足全身放松,双手平放体侧,掌心向上,自然呼吸,排除杂念,意守丹田3~5min,两手轻缓抬到耳部,以手指按压耳廓内肝、胆等穴36次,然后两手轻缓平放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次将全身肌肉放松后,存想内视胆囊部位,同时反复默念:“结石破碎,排出胆囊,正气所至,石出体外。”如此默念36次后,存想一会儿,用右手掌劳宫穴贴到右胁下胆囊部位,顺时针揉36圈,再逆时针揉36圈,揉时默念以上四句口诀。揉结束后可安然入睡。

六、饮食治疗胆囊炎、胆石病急性发作时,食疗是必要的辅助措施,而慢性胆囊炎则可以食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1)急性发作时,需要暂时禁食,给予补液。待症状缓解后,可采用高糖、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藕粉、豆浆、杏仁茶等,再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忌刺激性食物和浓烈的调味品。

(2)慢性静止期的病人,饮食应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应是易于消化的鱼、虾、瘦肉、兔肉、鸡肉、豆腐及豆制品等(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有较好的消石作用)。肥胖病人要限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利减轻体重并避免引起腹胀。要选择含有钾、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K尚有缓解胆管痉挛和胆石病引起的疼痛)。

(3)食疗方。①番茄豆腐素汤面:挂面100g,西红柿、豆腐各适量,按家常做法做成汤面,不放油或少许滴些麻油。西红柿富含多种维生素,豆腐则蛋白质含量颇为丰富,且有消炎作用。全方味美可口,易于消化,胆结石病人宜常食之。②蒲公英粥:蒲公英干品50g(鲜品70g)、梗米100g,将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去渣,加入淘净的梗米和适量的水,同煮成稀粥。每日2次,温热食下,3~5d为1疗程。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病发作期。③玉米须代茶饮:干玉米须30~60g,沸水冲泡10~15min后即可饮用。10~15d为1疗程,玉米须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排泄,可作为利胆药物用于慢性胆囊炎和胆汁排泄障碍的患者。④消炎利胆茶:玉米须、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0ml,煎汁去渣,加白糖适量,温热饮用,每次250ml,每日3次。全方有较明显的清热解毒、排尿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热疼痛期。⑤萝卜汁:新鲜白萝卜1000~1500g,洗净切片捣烂,取汁液约100~150ml,冷饮,一次服完。每日2次~3次。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萝卜汁饮用能防止胆石形成,故可用于预防胆石病。

七、西医治疗

(一)急性胆囊炎

(1)饮食。参见上述“饮食治疗”。

(2)胃肠减压。其目的在于:①可以使胃和十二指肠空虚,以减少对胆汁分泌的刺激,并有利于胆汁的引流和排出;②可以消除和减少因胆囊收缩素引起的胆囊收缩,以减少胆绞痛的发生和减轻疼痛的程度等。

(3)有选择地应用抗生素。选择抗生素的原则应优先考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和Ⅴ、四环素、红霉素等。上述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中浓度。

(4)利胆药物。常用的利胆药物有硫酸镁(每次5~20g,口服)、去氢胆酸片(每次0.25g,每日3次)、胆酸片等。

(5)解痉镇痛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硝酸甘油脂、氨茶碱。必要时可用度冷丁50mg,皮下注射,亦可试用维生素K-38~16mg肌肉。

(6)外科手术治疗。有以下指征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①内科治疗无效,病情仍在继续发展者;②有胆囊坏死、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者;③反复急性发作者。手术的方式一般有胆囊切除和胆囊造瘘。

(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过去主张手术治疗,认为胆囊切除是本病的根治方法,其好处是可以彻底消除病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癌变)。但是近年来由于“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的普遍发生,加之中医治疗及碎石疗法的进展,手术治疗的“权威”开始动摇。有下列情况者,则应内科治疗:①全身情况不好,不能承担手术;②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不十分肯定;③症状轻,急性发作不频繁;④胆囊内无结石,或虽有结石但体积小,有可能用药物排除或溶解。内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是:①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②利胆药物;③驱虫疗法;④结石性胆囊炎采用碎石治疗,如对胆固醇结石可用鹅去氧胆酸治疗,或者近年来用爱活胆通,每次100mg,每日3次。

(三)胆石病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胆石病的传统治疗手段,一般讲,单纯的胆囊结石,手术疗效多较满意,成功率在95%以上。仅少数年高体弱的患者,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原发性的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效果欠佳。

2.溶石治疗目前溶石疗法主要有两大途径,即口服溶石和灌注溶石。

(1)口服溶石。口服溶石疗法的适应证只限于胆固醇结石。①一般条件:无重度黄疸、发热、腹痛等,并发有重症肝、肾、胰疾病,以及有消化性溃疡、肠炎者均不适宜此法。②胆石、胆囊及胆道条件:胆固醇结石中以层状浮动性胆结石最合适。结石横径在15mm以下为宜,结石横径在15mm以上如果胆囊功能良好者也可试用。③用药剂量与时间:CDCA(鹅去氧胆酸)和UDCA(熊去氧胆酸)用量均为10~15mg(每日每千克体重量)左右,为限制副作用,均以每日400~600mg为宜,一般用药3个~6个月开始有效。

(2)灌注溶石。由于口服溶石和手术疗法对胆囊结石和胆固醇结石疗效尚好,因此灌注溶石对肝胆管结石、胆色素类结石的治疗价值较高。常用的胆色素溶石剂有依地酸钠(EDTA-Na)复合溶液、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复合溶液、聚偏磷酸钠(HMP-Na)溶液、蛋白酶类溶剂等。

3.碎石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常用的碎石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超声波碎石法、激光碎石法、液压碎石法、体外震波碎石法。

4.综合排石治疗是集中中医和西医有效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相互配合治疗的方法,通过胆汁分泌增加→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道压力增高→括约肌松弛→结石排出等步骤,达到排石的治疗目的。具体方法如下表所示。

八、预防胆囊炎、胆石病的预防应以控制胆道感染、避免产生形成结石的胆汁,防止胆汁潴留等方面着手。其具体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调节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胆汁郁滞是形成炎症和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绪变动。若精神愉快,则人体的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汁就能够正常分泌和排泄,避免了结石环境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下,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就会发生紊乱,致使奥狄氏括约肌和胆囊痉挛,使胆汁不易排泄而滞留在胆道,这一方面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发生胆囊炎或胆管炎,另一方面可导致胆汁浓缩,成分改变,易沉积而形成结石。

(二)调节饮食

饮食失调是产生结石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对预防结石形成有重要意义。

(1)有规律地进食早餐。有学者研究发现,经常不进早餐的人极容易患胆石病。其原因就是空腹可使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而胆固醇含量不变,形成一种高胆固醇胆汁。如果空腹时间过久而且是经常性的,就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度的饱和状态,从而在胆囊内析出胆固醇结晶而产生结石。如果经常有规律地进食早餐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2)少吃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粉等。体形偏于肥胖的中老年人尤其应该如此。如果过多地进食这些食物,可造成机体内胆固醇、胆色素的代谢发生障碍,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就产生形成结石的胆汁。

(3)少吃糖和甜食,有人研究发现,吃糖愈多,胆石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因为吃过多的糖可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胆固醇过多则形成胆结石,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三)讲究卫生,预防蛔虫病

前面已经讲过,蛔虫残体和蛔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成为形成结石的又一主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蛔虫病并定期驱除肠道蛔虫,对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讲究卫生要积极宣传,让人们了解蛔虫的分布情况、生活史及感染途径,不吃被蛔虫卵污染过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

2.处理粪便未经处理的粪便,其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因此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切实做到粪便无害化,特别在农村更应注意。

3.定期驱虫定期驱虫是预防胆道感染、胆石病的有效措施,如果患有蛔虫病,要尽早使用中、西药物有效驱蛔,可加服利胆泻下药物以便彻底排净虫体及虫卵,防止形成结石。

(四)其他预防措施

1.积极控制细菌感染包括治疗肠道和其他系统的细菌感染,避免细菌侵入胆道而发生胆囊炎。积极治疗胆道梗阻,以免胆汁滞留,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胆道发炎,或继发形成结石。

2.实行计划生育因为妊娠次数过多,可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和胆色素的代谢障碍,成为产生结石的因素。

3.加强锻炼有人研究发现,体胖不爱活动,经常伏案工作的人易患胆结石。因此要坚持锻炼身体,不要让身体过胖,中老年人尤应如此。

4.保持大便通畅经常便秘是诱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防止和纠正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十分必要。平时应多动少静,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胃肠功能正常。饮食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苹果、萝卜、白菜、芹菜等,主食要粗细搭配,不要常吃精细面粉,如果发生便秘则应及时治疗。

5.减肥不宜过速据研究,以节食手段使体重迅速下降者,在4个月内有1/3的人患胆石病。其原因是快速减肥引起胆汁郁积,糖蛋白增加而促进胆结石的核心形成。

6.多饮水足够的液体,可降低胆汁的黏滞性,有利其顺利排出,使胆道保持通畅,一般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为宜。

7.戒烟吸烟可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及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五)中药预防

(1)四川大青叶、金钱草各60g,泡水代茶饮,连服3个~4个月。

(2)玉米须、茵陈各30g,泡水代茶饮,每剂服2d,连服4个~6个月。

(3)金钱草30g、鲜芦根20g,泡水代茶饮,每剂服2d,连服4个~6个月。

(4)鲜芦根、生牡蛎各30g,水煎分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

以上方剂以及食疗处方可选择任何适宜于自己饮用的一种方剂坚持服用,日久必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