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胃神经官能症也叫胃功能紊乱,临床上往往与肠神经官能症一起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本病仅系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却没有器质性的改变。临床表现除了胃脘部有疼痛或不适之外,还常常伴随失眠、健忘、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过敏等症状。
胃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很高,属常见病,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由于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婚姻的纠纷、感情的困惑等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都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一旦中枢神经的功能出现失调,就必然会影响到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植物神经的功能,胃神经官能症就是这样造成的。此外,暗示或者是自我暗示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例如由于医生草率的诊断意见,或无关要紧的化验结果,或者是医生的举止和表情不当,都会给某些病人的心中结成疙瘩;还有一些人因亲友患了严重的疾病而产生的自我暗示均能引起胃神经官能症。
§§§第二节诊断
一、诊断要点
(1)起病大多缓慢,病程较长,有的表现为持续性,也有呈间断发作的。
(2)临床表现以胃脘部为主,可局限于咽部、食管或胃,多半伴随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①癔球症。自觉有一物堵塞在咽喉,吐不出,咽不下,但是吃饭喝水均不妨碍,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多见于绝经期妇女。②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呕吐量不多,不影响食欲和食量,有故意夸张和做作的现象,易受暗示,突然发作,在间歇期完全正常。③神经性嗳气,也叫吞气症。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企图通过嗳气来消除患者本人认为是胃肠充气造成的腹部饱胀和不适,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导致嗳气不止。本症有癔病的色彩,往往在有旁人时发作。④神经性厌食。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要表现,但没有器质性病症。患者多是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对于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拒绝饮食往往是想通过节制饮食来保持形体美观。长期少食,体重减轻可达到原有体重的40%~60%,因此导致了恶液质的出现。
(3)排除能引起上述症状的胃脘部各种器质性疾病。
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诊断胃神经官能症要十分慎重,在诊断胃神经官能症之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此类病人大多数都情绪紧张,看病时诉述繁多,滔滔不绝,有的还将病状写在纸上,生怕遗漏;有的显得神秘兮兮,一定要单独跟医生面谈。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应当耐心地听取病人的陈述,认真地进行检查,做一些必要的化验。实际上这一过程,如果进行得十分顺利,再加上阴性的化验检查结果和医生深入浅出的讲解,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手段。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因为和别人吵架生气,不久出现口苦、胃胀、不想吃饭、有时恶心,在当地化验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被当地医生诊断为“肝炎”,于是背上了思想包袱,越治症状越多,最后千里迢迢来到省城。笔者听了诉述,认真地做了检查,并复查了肝功和表面抗原,结果都正常,于是放心地告诉病人:没有肝炎,只是因为生气,伤了脾胃,吃一点中药调理一下就好了。笔者给病人摸了脉,看了舌,开了一张疏肝和胃的处方,还拉了一段家常话,最后高高兴兴地走了,从此百病消散,一切正常。二、鉴别诊断
(1)神经性呕吐须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尿毒症等相鉴别,还应着重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脑瘤鉴别。
(2)神经性厌食须与胃癌、早期妊娠反应、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关键在于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调理脏器功能。治疗方法应是综合的,也包括暗示治疗。中医中药对本病有所专长,治疗方法较为丰富。
一、中医对胃神经官能症的认识由于胃神经官能症是以精神因素为背景的,所以总的来说,属于中医“郁证”之类,涉及到肝胆、脾胃各脏腑的功能失常。我们知道,肝主疏泄,掌管调畅人体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变化。人和人、人和社会的感情纠纷,首先导致肝和胆的功能失常,中医称为肝(胆)气郁结。又由于肝和胆在五行中属木,脾胃属土,根据五行中木克土的自然规律,就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脾胃要行使运化功能必须得到肝胆疏泄功能的帮助。如果肝(胆)气已经郁结,疏泄功能失调,脾胃功能就得不到肝胆功能的帮助,自然就形成了肝胃不和、肝脾不调(在肠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病理状态。肝气上逆与痰湿结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就是所谓的“梅核气”。总之,肝气郁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疏肝理气是治疗“本病”的立法之本。明白了上述道理,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就胸有成竹了。
二、辨证分型治疗
(一)癔球症
①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②治法:舒肝降逆,化痰散结。③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厚朴10g、柴胡10g、苏梗10g、半夏10g、茯苓10g、生姜10g、香附10g、枳壳10g、杭白芍12g、甘草6g,水煎2次兑匀,分2次服,每日1剂。④提示:西医所谓的“癔球症”在《医宗金鉴》中叫“梅核气”,中医辨证属肝气上逆证。半夏厚朴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书中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luān,切成小片的肉),半夏厚朴汤主之。”临床实践证明,“梅核气”如果诊断无误,经专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再加上耐心开导和解释,疗效是肯定的。但常常容易反复。更年期妇女最易患此症。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时还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加减变化:若湿郁气滞而兼有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入络而有血淤征象,胁肋刺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淤。
(二)神经性呕吐
①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痛,烦闷不舒,每遇情志刺激则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②治法:和胃降逆。③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姜半夏10g、厚朴10g、苏梗10g、茯苓10g、黄连6g、炒吴萸10g、生姜10g、甘草6g,水煎2次兑匀,分多次服,每日1剂。④提示:神经性呕吐则属于中医“胃气上逆”证,在正常情况下,胃主降,以通为和,通降功能失调,不降则升,于是出现了恶心呕吐。临床运用方药时,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加减变化:若兼大便干结,腑气不通,加大黄以通腑泄热;如火郁伤阴,症见口燥咽干,胃中灼热,舌红少苔者,宜少用辛燥之品,适当加入沙参、石斛等以养胃阴;若属胃气虚弱,常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而发生呕吐、嗳气的,可用旋复代赭石汤以补虚降逆,和胃止呕。至于呕吐苦水的“呕胆”证,则应清泄胆火,降胃止呕,可用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生姜)加黄芩、黄连等。
(三)神经性嗳气
①症状:嗳气频繁,胸胁胀闷,由抑郁恼怒而发作,情志舒畅则稍缓,或时有恶心,舌苔薄腻,脉弦。②治法:降气开郁,和胃止噫。③方药:旋复代赭石汤加减。旋复花(包)10g、代赭石15g、半夏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生姜10g、甘草5g,水煎2次兑匀,分3次服,每日1剂。④提示:神经性嗳气是由肝胃不和导致的。多见于更年期或者是相对文化程度较低,俗话所谓的“心眼小”的妇女。笔者就曾遇到一位女病人,平常性格内向,步入更年期后,整天疑神疑鬼,有一天与丈夫绊嘴后,嗳气不止,逐渐发展到随便碰一下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就会嗳气,弄得全家人都莫明其妙,自己精神紧张、头晕、失眠。笔者就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愈此例病人的。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对神经性呕吐和嗳气的患者,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主穴:内关,配穴:足三里、公孙、阳陵泉、肝俞、中脘、太冲。先针主穴,用中强刺激手法。
四、按摩治疗
1.自我按摩自我按摩可以调整胃肠神经功能,减轻自觉症状,改善消化功能,操作方法如下:①摩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膝曲。两手掌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约5min,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用力宜先轻后重,然后扩大范围,摩动全腹部2min。②擦腰骶法:患者取坐位,腰部前屈。两手五指并拢,掌面紧贴腰眼,用力擦向骶部,如此连续反复进行约1min,使皮肤微热,有热感为宜。以上两种自我按摩方法每日1次~2次,连续治疗24d,然后根据病情可隔日治疗1次,直到症状消失。
2.家庭按摩家庭按摩亦可调治胃神经官能症。操作方法如下:①摩额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两手拇指掌面置于额正中,自内向外反复轻快摩动约2min。②提拿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病人腹正中,对应钳形用力,一抓一放,要求连贯柔和,劲力适度,一般以拿提时病人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反复提拿5次~7次。③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次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④捏脊法:病人取俯卧位,裸露脊背,放松肌肉。其家属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横抵在病人尾骨上,提起皮肤,双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病人颈部方向推进,随推随捏,推至第七颈椎(低头时突起最明显的颈椎)为止,如此反复三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之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若听到“得啦”的清脆响声,证明提捏得法。有助于调节脏腑功能。
五、西药治疗
为了稳定神经功能,保证睡眠,可给予利眠宁、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谷维素、维生素E等(剂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有精神抑郁的患者,可用阿米脱林或者丙咪嗪,剂量均为25~50mg,每日2次~4次。
六、预后胃神经官能症
治疗好转后容易复发,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由于神经性厌食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出现“头倾视深,大肉尽脱”的恶液质时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