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博物学的无冕之王:李时珍的故事
47770100000009

第9章 再采曼陀罗 开棺救产妇

李时珍从太和山采了曼陀罗花回来后,经过亲自尝试,掌握了它的功效。他把这药写进了《本草纲目》中。由于李时珍采集的曼陀罗正是花期的时候,所以在书中写的也只是它在花期时的样子。对于幼苗、果实、生长发芽等情况都无法说明。李时珍看着这书稿,心想,这曼陀罗在以前的药物书上都没有记载过,其他的书上也缺乏有关资料,我这样简单地介绍,采药的人能找得到吗?万一弄错了怎么办?他想来想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又想起了采药时的情景,见这曼陀罗是成片地生长。挖的时候,它们的根有的虽然互相缠绕,但并不连在一起,老是独立成株。想到这里,李时珍推断曼陀罗是由种子繁殖的。一定是花开以后结了果实,果实成熟就自己裂开,种子撒落在土壤中,到来年又生根发芽,所以成片地生长。有的地方植株生长较密,它们的根就会互相缠绕,根不相连,独立成株,绝不是根系繁殖。上次采这花是在八月间,那么到九、十月间它就能结果了。

李时珍得出这一结论后忽然兴奋起来,在脑海里浮现了一个计划,再上太和山,收集曼陀罗的种子!

此时正是九月间,李时珍不愿错过这季节,便来到房中把这想法对吴氏夫人讲了。并且说:“如能把曼陀罗的种子收集到,我们把它种在这院内,你就能看见这花开的时候是多么美的了!”又说:“你知道五代十国时的文字学家徐锴吧,他在《岁时广记》中说百合是蚯蚓化成的,我可不信,此次去太和山我也得探个明白。”吴氏夫人知道李时珍钻研学习的执性,自然不加阻拦,吩咐庞宪一起作好启程准备。

李时珍带着庞宪沿着田间小道往太和山行去。他心中有事,所以总是起早摸黑地赶路。这天,时光尚早,两人刚从一座山脚下转过,就看见对面来了一大群人,披麻穿白,一路吹打着,哭叫着。人群中间有人抬着一口棺材。李时珍知道,这是送葬的,就扯着庞宪避在道旁。当这送葬的行列从李时珍面前经过时,李时珍突然冲进人群,拦住前面的两个抬棺材的人,双手挥舞道:“老乡,请慢一点!慢一点!”众人被李时珍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住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从棺材后面走出一年轻人,面带不悦地向李时珍发问:“先生为何挡道?”李时珍说:“这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还有救?”这年轻人听了先是一愣,但转而又摇摇头,轻轻地道:“昨天半夜就死了,哪还有救呀?”李时珍忙问:“是怎么死的?”年轻人见李时珍并无恶意,就对他说:“这棺材中的人是我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在两天前临产,临产时只是喊叫却生不下孩子,挨到昨天夜半,好不容易生下了孩子,孩子一落地,她便咽了气……连胞衣也还没下呢……”年轻人说到这里,面露悲戚之情。李时珍安慰他说:“你不要伤心,看来她还没有死,赶快开棺!”年轻人将信将疑,犹豫不决,众人围在边上,也没人敢拿主意。李时珍看到这种情景,便告诉大家:“人一死,血就凝住,不会再往外流。我说有救,是因为这棺材里的人还在流血。”他用手指着棺材底下:“你们看,这边还在滴血哪!”众人往李时珍指的地方看去,果然有少许血液沿着棺材缝在往下滴。这时有位老者,走到年轻人面前,对他说:“儿呀,你就打开棺材让这位先生瞧瞧吧!”年轻人默默地点了点头,李时珍便招呼抬棺材的人把棺材抬到路旁一棵大树底下,让人把棺材打开。

棺材打开后,李时珍一瞧,见里面躺着的妇人双目紧闭,面色苍白,四肢直挺挺地一动也不动。用手放在她的鼻子前感觉到有气出来。李时珍的心陡地一沉,想:“莫非真的死了?”接着去按她的脉,一按脉,他感到有微弱的跳动,那颗心也放下了。

李时珍让人从路边田里拔两支葱来,自己在药箱里拿出两个小瓶子,分别从药瓶里倒出一点药末,将药末灌入葱管中,接着将葱管伸入产妇左右两个鼻孔中。只见李时珍用手指轻轻一弹葱管,那产妇就立即深深地吸了口气“啊嚏!”一声,打了个喷嚏,睁开了双眼。众人见产妇醒了过来,真是又惊又喜。李时珍用手示意,要大家安静,对那年轻人说:“你的妻子生孩子时大喊大叫,又拖了两天,元气大伤。孩子落地之前,必定要用力,此又耗气,虚上加虚,故而虚脱,状如死去一般。”接着又说:“现在她刚醒过来,千万不可惊动。”这产妇也确实太虚弱,刚睁开眼后又睡着了,还不知道自己是在棺材里躺着呢。

李时珍弯下腰,把手伸进棺材里又按了按产妇的脉,回过头来问:“不知你家离这儿远不远?”年轻人用手指着田地对面的一排房屋道:“不远,不远,就在那边。”

李时珍说:“那就好,现在需把胞衣弄下,否则流血不会停止,还是有危险的。这里露天有风,于产妇不利,赶快抬回家去。”

李时珍话音刚落,几个汉子就抬起棺材往回走去。年轻人恭敬地请李时珍走在前面,李时珍却说:“现在救人要紧,不必客气。”接着又从药箱里抓了一些药物,用纸包好,交付年轻人:“你让人先回去把药熬上。”然后跟在抬棺材人的后面一起来到这产妇家中。

不一会儿,李时珍随抬棺材的人进到了一家院子里,年轻人对李时珍说:“这就是我家。”李时珍让人把产妇从棺材里抱出来,放到屋里床上,并让送葬的众人散去。但这些人都想看个明白,只在院子里呆着,不愿散去。李时珍也不加理会,与庞宪俩人进入里屋。李时珍看那产妇还在睡着,又按了按脉,对庞宪说:“这妇女生孩子时实在太疲劳了,劳则伤气,气虚又无力使胞衣下来,胞衣不下,血流不止,又致血虚,已是气血两虚,所以只是昏沉沉地睡着,幸而现在脉还均匀,否则就没救了”。他让年轻人去看看那药熬好没有,还要他找一位年长的妇人准备接胞衣,又对庞宪说:“看来这产妇对刚才发生的事全然不知呢。我抓的药是人参、当归和益母草……”李时珍话没说完,庞宪就接着说:“人参补气、当归补血,与益母草同用可推动胞衣。”李时珍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那我往葱管里放的是什么呢?”庞宪回答说:“师傅不早就教过我的吗?是细辛末和半夏末,师傅用这办法救过了好几个病人,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李时珍却没笑,反倒严肃地对庞宪说:“我要你牢牢地记住……”这时年轻人端了药进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年轻人后面跟着一位四十开外的妇人。李时珍让年轻人把产妇叫醒,把药喂了,自己从行装中取出几根毫针。他便在产妇两小腿的足三里穴上扎了两针,并不停地捻转、提插。

那产妇喝了药以后,又经李时珍的针刺治疗,精神好了起来,口中开始“哼、哼”地叫唤。李时珍便嘱咐那位年长的妇人准备接胞衣,又给产妇扎了几针。手上扎的是内关穴,让庞宪帮忙捻转、提插。足上选的是三阴交穴,李时珍自己施行手法。又把年轻人叫过来,要他用双手按揉产妇的小腹。

这时九月天气,在这小屋内李时珍蹲在床边施行针刺手法,额上沁出了颗颗汗珠。产妇还在“哼、哼”叫唤,李时珍告诉她不可叫唤,应该屏气收腹。

产妇停止了叫唤,屋内静了下来,只听见产妇的喘息声。好一阵子,这产妇又叫了起来,李时珍知道这是胞衣快要下来之前的阵发性腹痛,忙叫产妇吸气用力,示意庞宪加快捻转、提插速度,自己又在产妇两腿的血海穴上快速地扎了两针。针刚扎进,“呼”的一声,一团血糊糊的胞衣下来了……

胞衣一下,产妇也脱离了危险。李时珍把针起出,直起身子,拭了拭额上的汗珠,还捶了几下自己的后腰,嘱咐年轻人买些滋补品给产妇吃,就准备走了。这年轻人哪里肯让李时珍走?千恩万谢,百般挽留,非要好好款待李时珍不可。李时珍只说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执意要走,让庞宪把行装、药箱拿起就跨出门来。院中那些人听说产妇转危为安,都啧啧称奇。见李时珍出来,便都围了上去,把李时珍当作神仙一般,怎么也不让他走。李时珍看这阵势,十分为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时,让年轻人开棺的那位老人走了过来,很感激地对李时珍说:“你救了我儿媳的命等于是救了这一家人啊!先生怎么也得歇歇再走啊!”李时珍说:“我还得赶路哪,还得往太和山去采药。”老人问:“不知先生上太和山采什么药?”李时珍说:“是去采曼陀罗的果实。”“太和山离此尚远,怕耽搁了时日,故急着行路。”

老人听说是去采曼陀罗的果实,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庞宪的肩头说:“快,快!把这行装放下。”又对李时珍说:“曼陀罗这里有的是,何必要上太和山?今日在此歇着吧,明日我一定让先生拿到曼陀罗的果实!”李时珍听老人这么说,心中也高兴,也无言再推辞,便留了下来。这家人家自然盛情款待。

第二天,老人来了,他带着李时珍和庞宪在村庄里转了一下,又转过几家人家,见一院子的门前站着老老少少好几个人,看见李时珍他们来了,都嚷嚷了起来:“来了!来了!这就是昨天把死人救活的郎中!”又有人说:“这先生相貌不凡,身有仙骨呀……”“真是扁鹊再世,竟有如此高明的医术……”在大家的议论中,老人把李时珍和庞宪让进了这院子,对他俩说:“这是我侄子的家,你们看!”他用手指着院子里种植的各种花草。李时珍定睛一看,这院子不大,但布置得非常雅致。通向正房的小径两旁种满了各种花草,有的正在盛开,红黄白色互相辉映,真是美丽极了。花丛中间有一水池,池中挺着几枝荷叶,在荷叶下边的水中隐隐见到几尾红色的金鱼悠然自得地游着。李时珍站望着这景色,心中默默地念着:“这红色的花是月月红,这含苞待放的是菊花,这五彩缤纷的是菖兰。这枝条刚劲的是桃花……”忽然,他心中一亮,他看见了那茄子样叶片的一簇植株,他忙用手指给庞宪看:“你看,这就是曼陀罗!是曼陀罗吧?!”庞宪也兴奋了起来:“没错,是曼陀罗!是曼陀罗!”那老人微笑着走了过来,对李时珍说:“我说今天一定能给你曼陀罗果实,没错吧?”“先请两位进屋喝口茶,回头再来采吧!”李时珍并不推辞,随老人进了堂屋。呷茶之间,李时珍问了好多关于曼陀罗栽培方面的问题,老人一一作了回答。

一会儿,有人托了两盘子东西进来,一盘是银两,一盘是曼陀罗的果实。李时珍不收银两,老人怎么也不依。李时珍微笑着站了起来,让庞宪把曼陀罗果实全部收了。对老人说:“这足以抵我的诊费了,我在老先生处学了不少知识,又不必再上太和山,省了不少时间,也省了好多盘缠哪!”老人这才作罢。

李时珍离开时,好多人都来送行。他开棺救产妇的事至今还在鄂东一带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