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70

第70章 反摩擦的一把尺

在北方,国共的摩擦事件连二接三,愈来愈突出。4月,山东国民党秦启荣部制造了“博山事件”,袭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杀害指战员400多人。5月,陇东摩擦加剧,陕甘宁边区受到进一步封锁……边区群众为了表示抗议,把国民党委派到延安的县长马濯江赶走了。蒋介石闻讯大怒,指派中统负责人徐恩曾找周恩来面提抗议。

徐恩曾带着随员,往周恩来的办公室一坐,就放开了连珠炮:“贵党既然同意政府在延安派驻县长,就有责任保护他的安全,如今被人赶走,中共竟不闻不问,总说不过去吧!如果国民党以牙还牙,也动员群众将中共驻渝人员逐出重庆,中共又将如何?”

徐恩曾虽没直接与周恩来打过交道,但在上海时,周恩来手下的钱壮飞、李强、李克农、陈赓等大将,都与他暗中较量过。他知道这几个人个个“狡猾”,不好对付。周恩来本人就可想而知了。但他既然接受了蒋介石的委托,就要不辱使命。他提过问题后,看着周恩来。他觉得不管平时中共占了多大理,但这次肯定理亏;满以为即使不能再派人进驻延安,至少中共要就此事表示歉意,他就可以扬眉吐气地向蒋介石表功了。

周恩来放下手中的茶杯,说此事为当地群众所为,与中共无关。徐恩曾对周恩来的这种说法倒早有预料,但忽略过去,等着下一句话。

周恩来说:“群众之所以闹事,和马县长本人的出身有关。别人不知道,你徐先生应该最清楚,我们那边最厌恶从我们那边出去的人(指中共的叛徒),陕西省政府不应该派这种人来,故意使我们难堪。群众心里有气,故而出事。”

徐恩曾没料到周恩来有这样一说,原本伶俐的嘴此时一张一合,与随从愕然相望。

周恩来接着说:“那位马先生党性很强,干党务工作,是把好手,至于干政治工作嘛,特别是独担一县之长,哈哈!”周恩来张开一臂,竟大笑起来,并做了一个手势:两臂从左到右转了一圈。他的意思是说政治工作,包括县长的工作不能直来直去,与群众顶牛。

徐恩曾看着周恩来连说带比划,反而失去了辩驳的能力,连原先准备的话也忘却了。他喃喃说道:“对不起,没想到我们犯了贵党的忌讳……”并起身致歉。随去的中统四科科长孟真后来深有感触地对人说:“我和周恩来仅有一面之缘,亲自领教了周恩来的才智和手腕,细数国民党中同一阶层中人,我数不出谁能和他相比。”

而后,周恩来偕同刚从南岳返渝的叶剑英,会见蒋介石,商谈边区问题。蒋介石一口咬定:“非边区停止向外进攻,不必谈判具体问题。”

周恩来当即反驳:“并非我们进攻,乃被人所攻。”

蒋介石瞪眼,将桌上的报告扬了扬:“究竟是谁进攻谁,我接到的报告还少吗?”

“这是边区的自卫行动!”

“是不是自卫,不能你说了算!”

“双方派员调查嘛!”

“好,我同意调查!”

周恩来告辞后,蒋介石又抓住徐恩曾失败的“外交”,把一肚子火倾泻到他头上:“你们都是饭桶,完全被周恩来牵着鼻子走!”徐恩曾一声不吭,忍着蒋介石的数落。蒋介石渐渐消了火,还在喋喋不休:“你们搞情报还可以,但是外交口才太差。我们党教导这么多人才,为何就不能找到周恩来那种辩才,那种随机应变的谈判专家?”

蒋介石身边缺乏谈判专家,却不乏制造摩擦的专家。

陕甘宁周围的摩擦事件不断,且有升级的危险。为了研究解决办法,周恩来于6月18日离渝返延。路经西安时,他会见了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同他研究调解陕甘宁边区周遭的摩擦事件。7月,边区形势趋于缓和。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陕甘宁边区周围刚露出太平的曙光,河北一带又是乌云压城。6月22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政厅长兼民军总司令张荫梧突然率领5000余人,配合日军对冀中各县的扫荡,偷袭驻深县的吕正操部,杀害八路军指战员400多人。吕正操率部奋起反击,经过一天激战,除毙伤外,俘获张部旅长以下2000余人,张荫梧只率十余人逃出。周恩来预料,此事不会简单化解。7月2日,他从延安电告朱德、彭德怀,指出:冀中解决了张荫梧部,但张逃脱后必乱打电报,影响重庆在其他各处实行进攻,“务请你们将张进攻冀中实情详报蒋、何、陈、李(济深)、冯(玉祥)等,并说明不得已自卫之原因,以证明责在张荫梧而不在我”。

果不出周恩来之所料,张荫梧逃脱后,立即致电蒋介石,诬告八路军挑起事端,制造严重事件。7月22日,周恩来接到陈诚的抗议电。十天后,周恩来复电痛陈事实真相:“查冀中、冀南迭经敌之扫荡,均恃十八集团军之贺、刘两师及吕正操部坚持苦撑,始克保全现状……不仅华北军民有口皆碑,公认战绩;即在敌方广播,亦只认与八路军激战。不谓乃鹿主席、张厅长不知是何居心,必欲诬八路军见敌潜逃,进攻友军。弟虽不敢谓鹿主席之弃冀南而往豫北为畏敌潜逃,但张厅长之在深、冀两县所发生之武装冲突,都由于张部挑衅,首先包围吕正操部引起。现张部乔司令明礼尚在吕部驻地,不日即将带队归还张处,方可知此事。”

由于中共及时公布了事实真相,也由于张部在逃窜中溃不成军,丢尽了蒋介石的面子,惹得蒋介石大骂张无能,遂于这年年底,下令将张荫梧本兼各职悉数免去。

接着,南方湖南“平江惨案”的消息又传来了。这次惨案,其实在6月12日就已发生。那一天,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特务营包围了新四军在后方的平江通讯处,当场打死通讯处主任涂正坤,活埋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八人。由于国民党严密封锁消息,周恩来在离开重庆时还不知道这件事。7月2日,在致电冀中的同时,周恩来还致电陈诚,提出严重抗议,要他转呈蒋介石,严令查明此案真相,对死难者给以抚恤,对肇事者严惩……

7月19日,陈诚复电周恩来,反诬涂正坤等“召集土匪,扰乱后方”,并称该集团军“维持后方治安,系适当处置”。22日,周恩来再电陈诚,严词驳斥。他在电报中说:平江通讯处“向属合法机关,且与当地政府驻军久有联络,决不能诬为土匪机关;其通讯处在平江一带协助政府肃清土匪,迭有成绩。文白(张治中)兄知之最清,今竟诬其为与匪相通,宁有是理?”周恩来在电文最后指出:“倘兄愿弄清事实真相,以便公平处理,则请中央或九战区特派专员会同剑英兄前往查明,定可使此沉冤大白于天下。”

事端迭起,使得延安一些军民十分痛恨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甚至有人主张干脆同蒋介石一刀两断。周恩来是对蒋介石看得最透的,他在延安的多次集会上都谈到:“蒋的思想基本上是反共的,不承认统一战线,实际政策也在那里,限共防共,破坏统一战线,存在着妥协投降的危险;但目前的方针及形式上还讲团结,还主抗战,还不愿造成全国破裂的局面,这是蒋之思想与政策的最矛盾处,也就是他的政治特点。”蒋介石之所以没有马上投降和分裂,周恩来认为,蒋介石最看重的是手中的权力,如果投降,他就成为汪精卫的尾巴,或许会被迫下野;分裂会遭到国人甚至他部下一部分人的反对,并且不能战胜中共……这就构成了蒋介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还能承认现实,只要现实对他有利,也能影响他改变一些办法。所以周恩来主张:在他困难时援助他,在他蛮横时拒绝他;诚恳的批评,具体的建议;影响他左右的进步分子,反对那些落后分子,经过抗战将领及有正义感的元老造成进步的集团来影响他。周恩来心中还有许多细则:“有利的应该立即商定,不要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无利的应该严正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使他增加幻想;让步的应该自动让步,不要等他要求;可能实现的应该适时适当地提出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免致做不到或者吃亏。总之一句话,对蒋不要过存奢望,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这也是周恩来在这一时期处理同国民党将领关系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