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36

第36章 复仇之剑落在张、杨头上

没有多久,蒋介石的复仇之剑就落到杨虎城头上。

在这之前,蒋先放出一些和平烟雾:杨部在陕的一些人员原封不动,并且让顾祝同对杨尽量拉拢言欢,意在消除对抗情绪。杨虎城也渐渐平静:“现在和平解决了,在这一事变中,我们得罪了一个人,可是振奋了千百万爱国人士,他们就会继续奋斗,实现抗日。”3月的春光里,他紧锁着的眉头舒展了,希望仿佛已在枝头绽出绿芽。

春风似乎也吹醒了蒋介石蜇伏的种种念头,吹走了折磨他的病痛。他说他病好了,腰也不怎么痛了,愿与杨见面,并且表示期望杨主动去看他。这个信息通过宋子文发出之后,并没引起杨的太大注意。后来顾祝同也告诉他这样的话,杨这才觉出这就是“命令”,才决意与蒋见面。

3月29日,陕西省政府委员李志刚陪杨虎城乘飞机到杭州谒蒋。

蒋的公馆临近西湖,和暖的春风吹起湖上层层涟漪,柳絮似云团在街面上浮游。杨虎城走进客厅时,在座的有宋美龄、宋子文、邓宝珊、于学忠、胡宗南。坐定后,杨先问候蒋:“委员长身体好些了吧!”

“腰痛渐渐地好了,不要紧。”蒋介石很快借题发挥,“我对身体上的折磨,向来很能忍耐,吃一点苦,不算什么。我向来对人宽大,不记旧怨,以往对人,你们是全知道的,不必多说,但对部下,过于信任,以致发生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损失。我身为长官,自觉不足为训。”说到这里,他易怒的本性又出现了,对着杨指桑骂槐地数落起张学良:“张汉卿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他跟我走,劝我搞法西斯组织,他说服从领袖,现在他竟如此,你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虎城面上不好有任何表示,一任蒋介石叨叨:“他打不住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若是打不住日本时,还不是向日本投降吗?他的部队正在火线上牺牲,他和王以哲竟秘密到陕北与敌人议和了,怎样对得起长官,怎样对得起部下!”

蒋介石越说声调越高,大发脾气,嘴里说张明显是对杨的,连宋美龄听着都不入耳,一趟一趟上楼拿苹果和梨给在座的人吃,并且不断把削了皮的梨和苹果送在蒋介石嘴边,和他打混,蒋的语调这才慢慢轻下来,可还是堵不住他的嘴,他咬了几口苹果,又拾起旧话题:“张汉卿这样一个人,虎城竟是跟着他一路走,仔细想想,能对得起谁!幸亏还没有荒谬到底,假如后来不肯回头,还能有今天吗?”

杨虎城目光下视,默不作声。

蒋介石对于学忠讲话时又换了一副面孔:“孝侯只知听从长官的命令,没有考虑选择,以致走到这样的错路,十分可惜。不过,处在那样的环境,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不幸的遭遇,我们是不能深怪的。”他抚摸着椅把,情绪稳定下来,最后说:“张汉卿这些天反省,也已经认识了一些自己的过错。我以为无论哪一个人,能认识过错,就能得到原谅,只要改掉过错就会有他的前途,我向来是这样看人的。比方,唐孟潇(生智)也曾背叛我一次,可是,他表示了真诚悔过,我还照样信任他,这是我向来的作风。”

蒋介石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话,直到最后,杨虎城才表示了极简单的几句话:“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从公馆出来,杨虎城对李志刚说:“蒋说的话都是表示宽大,还不是想解除人们对他的戒备,他一贯对人没有诚意,别对他抱什么幻想。”

第二天,蒋介石又邀杨去谈话,时间很短,杨就出来了。

于学忠和李志刚想知道谈了些什么,坐近来问。杨虎城叹了口气,告诉说,蒋和他的谈话,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蒋问他在事变解决后,中央对他的部属安置,有不恰当的没有,要他提出意见,可以改正。他说他没有提什么意见,因为觉着提出来对人对事全无益处,或者起反作用,还不如不提。第二,是问他经过这次事变,继续任职,情感上是否觉得有不方便之处。杨还没有答话的时候,蒋就抢着说:“在事变中各级人员对你大有不满情绪的,这是一时转变不过来的,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些不便,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出国费用可由公家负担,启行的时期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

杨虎城抬头望了望于学忠和李志刚,解开军服衣领,让冷风吹进胸脯。他的话略带讥讽:“我早就料到他会如此的。”

杨虎城被逼出洋,回国后被秘密关押在重庆息烽。杨十分苦闷烦躁。一天他去周围的杨家山散步,看到一座坟墓,坟前石栏上刻着“杨氏佳城”四个字。杨大为惊愕:“怎么这样凑巧,这同我的姓名只少一个字!”话刚说完,抬头一看,两旁华表上正刻着“龙蟠虎踞”。杨虎城触景生情,连连慨叹:“我的姓名这里早都有了,我今天住在这里,将来也必死在这里无疑!”

1949年8月间,蒋介石由台湾回到重庆时,军统毛人凤请示如何处理杨虎城,问是否要解送台湾。蒋介石丝毫不考虑地回复:“留了他做什么?早就应该杀了!”但叮嘱毛人凤,要秘密进行,不能让外人知道。蒋介石十分清楚:“我们过去那样有势力的时候,这些人都不肯投降,今天我们到处打败仗,他们还会肯转变吗?只有干脆一起杀掉!”

就这样,西安事变中的两位千古英雄,一个长期被蒋幽禁,直至蒋自己离世;另一个被监禁数年后秘密杀害……

周恩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谈判生涯。他的对手有时是黄埔的教官,有时是黄埔的学生,而黄埔学生有时比教官更难缠。最难缠的自然是蒋介石。所以,杨虎城在被逼出洋时对部下说:“中国军阀哪一个没失败在蒋的手里?能缠住蒋的只有中共,去找周先生,他对付蒋的办法多,而且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