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给心灵通通风
47757700000058

第58章 人物和视角——读吴万夫中篇小说《寻找安全区》

雪弟

在这篇小说中,读者和主人公的认知态度恰恰相反,一个是“看不透”真相,一个是早“看透”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张力,张力越大,人物的反讽色彩越强,同时人生的荒诞意义也越浓厚。

近两年,在《清明》《雨花》《小说月报》等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上读了吴万夫不少中、短篇小说,如《金小刀的一九九九》《小村大事》等,最近又阅读了他的《寻找安全区》(《啄木鸟》2005年第11期),感觉到吴万夫的小说写作正日益成熟,其娴熟老到的笔法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确实让人不可小看。

《寻找安全区》写的是一个“逃亡”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寻找”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娄文生为躲避对手的“追杀”离开家踏上了逃亡之路,他想寻找一片安全的区域。一路上,在各地公安部门的保护下,娄文生成功地躲过了“追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家中。但在某个夜晚,因不甘于“束手就擒”,他还是从三楼跳下,结果摔成了残疾。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不过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需要交代,那就是,实际上对手并没有追杀他,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臆想而已。所以,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而是一部有着深刻主题的哲思小说。娄文生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与龙副总为争夺总经理之职而成了对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龙副总的强势与霸气(在一次面对面的殴斗后,龙副总曾扬言要杀掉娄文生),娄文生选择了“逃亡”之路。回头来看,娄文生的不断“逃亡”,表面上是逃离危险,其实他是在制造危险;表面上是在“寻找”安全区,其实他是在一步步地远离安全区。不是对手在“追杀”他,而是他自己在追杀自己。这种行为与结果表明了“逃亡”与“寻找”的荒诞,同时也暗示出一个道理:人往往陷于自己设置的圈中不能自拔。那么这篇小说的意义是如何生成的呢?

首先,我们要谈一下这篇小说的人物。在这篇小说中,涉及的人物有不少:龙副总,娄文生的弟弟、叔叔及为数众多的警察,但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娄文生。全文的笔墨几乎都挥洒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物典型——一个患有迫害妄想型精神疾病的典型。为了塑造好这个典型,作者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方面极力描摹人物行为,一方面细致刻画人物心理。在表现手法上,作者使用了夸张与巧合,通过把人物行为和心理进行最大程度的放大——不停地转火车、飞机,退换房间及觉得到处都埋伏着杀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娄文生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为突出人物心理的生动与丰富性,作者还使用了不少细节和比喻,尽力把人物的心灵像一个盒子一样完整、清楚地打开在你面前。此外,在对可疑人物和事件的判断上,作者还特别展现了娄文生严密、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尽管这种逻辑推理很可笑,但某些判断确实有现实依据,并符合他的人生和社会经验),这样写就避免了单一性与简单化,而且还为人物的过激行为提供了可能性的注脚。总之,娄文生这个人物典型的塑造是有价值的,它在当代小说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紧张感,还有设圈自己钻的荒诞。

其次,这篇小说意义的生成还与叙述视角的巧妙择用有关。大家知道,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一种是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这篇小说虽然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者进行叙事,但它采取的并不是全知视角,而是限知视角。所谓限知视角,通俗一点说,就是叙述者借用人物的眼睛来打量周围的世界。《寻找安全区》就采用了这一视角,它通过娄文生的眼光来打量世界,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也与娄文生的眼光密切相关,对于娄文生不知晓的事情,叙述者也像不知道似的不作描写和评说。这样就造成了如下效果:娄文生所认为的危险在读者看来根本不存在。它与一些恐怖小说不同,在恐怖小说中,读者和主人公都不明白事情真相,他们的认知态度是同样的。而在这篇小说中,读者和主人公的认知态度恰恰相反,一个是“看不透”真相,一个是早“看透”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张力,张力越大,人物的反讽色彩越强,同时人生的荒诞意义也越浓厚。

总之,人物的成功塑造和视角的巧妙择用使这篇小说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使得它在浩如烟海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但这篇小说仍旧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新鲜的因素加入不够,阅读的过程中易产生疲倦之感,另外繁复的心理刻画也让人有些压抑;二是,视角运用有混乱之处,有些地方使用限知视角会取得很好效果的,它偏偏采用了全知视角。我不是说视角不可以变换来用,我只是想说在具体的文本当中,保持视角的和谐与统一会使效果更好。

有罪是符合人性的,但长期坚持不改就是魔鬼。

——乔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