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怪兽家长2:孩子复仇记
47757500000043

第43章 20年后的开窍

重读一本书,总有新的感悟;重上一节课,会是怎样的豁然开朗?我试了一回。

读大学中文系的时候我修过一科“苏辛词”,上下学期的课程共四个学分,由苏东坡讲到辛弃疾,专研了这两大词人最伟大的作品,装进脑子里的是知识,不是感悟。

逃课总是有的,即使上课也经常躲坐在角落里,有一段没一段地听,偶而神游,放下笔记念词背诗,甚至练字。当时选修“苏辛词”其中的一个目的,竟是因为“苏辛词”是写书法的最佳选材。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台上说书、台下做梦,“苏辛词”的笔记旁不是词中哲理的微批,而是一行行用自动出墨的毛笔写下的篆隶行草。

读了足足一年的“苏辛词”,我可没能力成为专家,只是拿了几个学分,从此各走各路,偶尔借用一下东坡的才情、稼轩的气节,仅此而已。

如果脑筋开窍需要一段时间,我想,我用了20年。

20多年后,机缘巧合地重听了老师的课,一样的东坡词,一样的解读,连续五小时的古今穿梭,我竟如梦初醒,如同在一个做了20年的梦中惊醒;顿悟,都在一词一句间。

苏东坡天赋极高、用功极勤,但诗词写来仿佛不费吹灰之力,谈哲述理也是四两拨千斤,童叟都读得懂。小处看出情理,大处道尽人生,原来苏东坡一直在为我做示范。

众里寻他,今天我要教孩子,又要写稿子,追寻的就是这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