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战争
47752700000013

第13章 如何化干戈为玉帛

在办公室里树敌等于找死

不能把同事当密友,这是很多职场人士奉行的圭臬,而不要把同事当做敌人的真理,却在很多时候被忽视。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一年前,小凌刚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悉业务,搞好同事关系,以便快速站稳脚跟。而小凌却是个例外,她一直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哲学:如果有同事主动表示要帮助她,她就会加倍防范,认为人家有所图谋。

一来二去,大家都不愿意跟她交往,渐渐地她在办公室里成了一个边缘人,有什么集体活动都没人告诉她,遇到麻烦更是没人帮她,而她的业绩也基本都是倒数的。最后她只好辞职走人。

像这样的人在职场中屡见不鲜,其不良的同事关系是由其自己的敌对心理引起的。事实上,同事之间不成朋友,也未必非得成为死对头,很多懂得办公室哲学的人即使心里对某个人恨得牙痒痒,表面上仍然是一团和气。要知道,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领。假如你总是向同事传达不和善的信息,让他们觉得你是个“战争贩子”,就会让自己四面楚歌,到处树敌。

◎走出敌对心理的泥沼

从某种程度上讲,别人是你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报以笑脸;如果你对别人投以敌视的目光,你也会看到别人向你投来敌对的“炸弹”。有因,就有果。“仇恨”的量无论多小,它一旦在人心里种下种子,就会像肿瘤细胞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健康的肌体。

所以,假如你在办公室里的日子过得不开心,不妨扪心自问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对方还是自己的身上?你是不是也应该负一点责任,努力营造愉快融洽的气氛?不可小视与人和平共处的技巧,它是你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同事关系处得不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对方不好相处,才导致彼此关系紧张。其实,指责他人于事无补,不如首先冷静地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那样做?

可见,只有懂得善待他人,才能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当然,同事之间的竞争是免不了的,有时候机会可能只有一个,最后结局自然是有人笑有人哭。但是,职场上虽然不见得有永远的朋友,却也不应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努力改变自己,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走出敌对心理的泥沼,才能在职场中生存发展。

◎消除敌对心态三法

首先应主动、积极地与同事交流、沟通。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事的优点,和他们一起讨论、学习,互相支持、鼓励,这样,你会感觉更好。

其次,“对事不对人”永远是上上策。办公室是最不应该喜怒形于色的地方,不恰当的发脾气只会使自己显得缺乏能力并且到处树敌。所以,要非常小心,永远不要对同事发火,也不要对他们的能力或者性格进行任何论断。

最后,消除敌对心理还可以从“视觉转换疗法”入手。所谓“视觉转换疗法”,就是通过换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以达到改善情绪和观念的目的。不要过多关注同事的缺点及行为中消极的一面,而是要关注同事行为当中的积极成分。因为,很多消极的情绪并不都是事实本身造成的,而是取决于你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总之,同事意味着内部资源,与同事保持着良好关系,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内部支持。如果整天抱着敌对的心态,也很难觉得顺心,更不要说干好工作了。

不要与对手正面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职场中的竞争对手看做是死敌,为了成为那个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也许你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对手,或是拉帮结派,或在上司面前历数对手的不是,或设下一个又一个计策使对手“马失前蹄”,但可悲的是,处心积虑的人有时并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如果与同事闹意见、有分歧,最好不要争吵。因为一个有着良好素质的人绝不会失去理智地一味争吵,而是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容镇定地表白自己的观点;以委婉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化解与对手的正面冲突,显示出极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肝火太旺,当心自焚

有位员工心地本来不坏,人也豪爽,个性却相当刚烈。他一遇“不对”的情况,就大发雷霆,若受委屈,就非讨回公道不可,每次都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惊天动地,让别人下不了台。于是同事们开始排挤他,最终他辞职了。不过,新的工作环境并没有使他改变脾气,他依旧三天两头就跟别人争吵,结果可想而知。

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有以下几个坏处。

一是以针尖对麦芒之势对待竞争对手,也许会出一时之气,但你们的争执在同事眼里会变成一场闹剧或背后议论的话题,你们的形象都不会被描述得很完美。

二是发生正面冲突极易使自己失去冷静和理智,从而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很多事情都表明,人们常常后悔自己盛怒之下的所作所为。

三是别以为与竞争对手的争辩是在显示你的伶牙俐齿,尤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大动肝火,那会让人觉得你原来竟是如此重视自己的得失。

◎见招拆招胜过大动干戈

面对对手或光明或阴险的种种行径,你不妨耐心等待。在你急着表现自己的时候,也常常会暴露自己的弱点。只要有耐心,见招拆招,最后再慢慢调整竞争策略,既稳操胜券,又光明磊落,何乐而不为?

同事间天天相处,总会有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出现矛盾切忌“句话必争,寸利必得”,既不能恶语相向、污言乱出,更不能挥拳拔脚、大打出手,而要平静下来,先看是不是自己的过失,责人先责己,互相体谅、互相理解。而有的员工却任由自己的性格行事,不忍、不让、不沟通,搞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利,把自己陷入整天无故烦恼的境况中。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请你记住: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永远是最蠢的做法,往往会招致别人看低以及上司对你的负面评价。因此,选准时机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才不失为取胜的一种策略。

与竞争对手和平共处

在办公室这个小社会中,有正人君子也有奸诈小人。在复杂的环境中,说话办事如果不注意场合,不分内容和对象,掌握不好分寸,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而惹祸上身,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开工作交往中的一些误区,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才能顺利走向成功之路。

◎有些事,同事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办公室里,无论你的为人怎样好,处世多么圆滑,也会有人把你当做晋升的绊脚石,或是提薪的竞争对手,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的潜在敌人。职场中有句话叫做:不招人妒是庸才。把别人对你的嫉妒当做自己能力强的标志,把别人对你的敌对当做自己不断提高的动力。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间主动搞好关系,争取和平共处,如果有人故意找茬,也不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礼让他人。对已经很明显的对抗局面,更要小心应付,尤其是办公室里的老同事,更是不可等闲视之,也许他在工作上不如你,但他对公司比较了解,对公司内部人事间的微妙关系了如指掌,那是他们的底牌。

不要将自己的太多信息让竞争对手或同事们知道,世间有君子就一定会有小人,对人真诚并不等于完全无所保留、和盘托出。尤其是那些你并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还是有所保留,切不要把自己的公事私事都告诉对方,如你的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学历高低、专业进修情况、与公司领导层的关系、你的工作情况以及近期的工作计划等。这样你会给人一种神秘感,让你的对手知道得越少,他们就越不敢轻举妄动。

◎没有过不去的梁子

公司内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对事情的理解和处理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如果你与同事在某件事情上有不同的见解,产生了争执,互不相让,你没有必要拿出他在很久以前犯过的错误来说明自己的正确。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如果你为了达到目的而伤害别人的情感是得不偿失的,你应该真诚地向对方道歉,表示自己的悔意,通过道歉解除你们之间的误会。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发自内心地向对方表示道歉,诚心诚意地向对方说句:“实在对不起,请相信我不是有意的,我做得实在有点过分了。我保证类似的事情绝对不会再发生了。”在向对方道歉时,千万记住不要旧事重提,企图解释清楚,因为这样只会越解释越糊涂,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冲突。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等到对方怒气全消时,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表示自己的诚意。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你的对头有可能成为你的下属,或者被任命为你的上司,在工作上与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把工作做好,要努力摒弃前嫌。无论过去的结怨谁是谁非,都不要带到工作中来,以免影响工作。

给别人留一条退路

俗话说:“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告诉人: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同时也给自己留下后路,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同事之间的关系。

◎放人一条生路

小张研究生毕业,在公司里,她不但学历高,且口才极佳,能力也强,很受领导的赏识。每次开会,她都会抓住机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观点。每当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建议或是某些时候得罪了她时,她总会毫不客气地严词相向,毫不顾及这些同事的感受。在她的观念里,这样做并无不妥!她认为,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她“开炮”。

然而,她的态度却使她在同事中成了只孤单的凤凰,除了老板,谁也不想与她多说一句话!所以她最后只好选择离开公司,不是因为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压力。而直到她离职前,她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说的都没有道理吗?”其实她根本就没有错,只是忘了给别人留点余地,忘了给别人台阶……

大部分人一旦身陷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举白旗投降不可。虽然暂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一方也是面子和利益的集合体,他早晚都要“讨”回来。倒不如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也让自己多条路!即使自己有理,也要容忍三分,要用宽广的胸怀去感化对方,而不是得理不饶人,死盯住对方不放。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改变他人。如果你不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的人因此疏远你。同理,行走于办公室丛林中的人,也要给身边的同事留一些余地。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人生何处不相逢

如果你得理不饶人,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也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就算不感激,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很小,变化却很大,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因此,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有一家杂志访问了25位杰出的财经界人士,请他们说出影响他们一生的一句话。这些身经百战的总裁讲出来的话当然字字珠玑,但是最吸引人的却是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柏森斯所说的“不要赶尽杀绝,要留一点退路给别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的一生谁都可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侵害的时候。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说服自己,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

人脚踏踩的地方,不过几寸大小,可是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时,很容易跌落于山崖之下,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时,常常会坠入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脚的旁边已经没有余地。

善于为对手喝彩

聪明人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而心生嫉妒,他会真诚地欣赏强者的优点和成就,并用自己的大度让对方折服。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天底下几乎没有不喜欢被欣赏的人,也几乎没有被欣赏后不尽心竭力的人。

尊重对手、欣赏对手,这是竞争中的一种至高的心态。把掌声送给别人,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对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做得到。如果没有正常的心态,就不可能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就像战国时期的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却因妒恨孙膑之才,终于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看不见别人长处的人不可能是人才

某人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而后另外九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这个人在计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语言。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位中只有一位入选!这是为什么?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恍然大悟。总裁说,入围的十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人才若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善于为别人鼓掌,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加油。当你没有成功时,你应该真诚地为走向成功的人鼓掌;当你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相互鼓掌才能相互提高,当你善于为别人鼓掌时,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喝彩。

◎关键还在于胸襟

有件事一直令某高科技公司销售部职员晓敏百思不得其解,无论从公司规模,还是产品质量来看,自己的公司都胜过竞争对手,而在争取大客户的无声“战役”中,对手却频频获胜,上个月,又有大客户跟对手签订了合作协议,再如此下去,对手即将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

后来,晓敏开始收集对手公司的资料,发现对方的主管小杨拥有很多优点,小杨在业界最好的口碑就是善于学习,为人低调、善意,从来不说对手的坏话,有时甚至还就对方公司某些众所周知的长处给予一些肯定。在谈到一些技术相关问题时,小杨都能给予解决方案,而不懂的地方更是大胆承认,并在短期内给客户一个后续解决方案。在接人待物上,更是有礼有节。

晓敏非常佩服小杨,于是给他打了个电话,表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两个人约好时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沟通。之后,两个人都在事业上得到了对方非常重要的帮助,一对竞争对手不但没有继续相互敌视,反而成了一对知己,都成了对方的贵人。

其实,没有竞争对手,就没有进步的空间,如果能够忍受被人平分秋色,那么就会获得一个共同进步的知己,让原本的敌人变成贵人。是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