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田哲理散文(感悟与求知书坊)
47752600000011

第11章 别为死而操心

正视将要来临的死亡需要长期保持坚定的态度,因而这不容易。你不晓得死亡,就别为此而操心。大自然会立刻给你提供充分而丰富的信息。它也会对你准确地完成此任务,你不必为此大伤脑筋。

死亡时刻不定,死神也不知选哪一条路径,

世人哪,你们千方百计查问也是徒费精神。

——普洛佩提乌斯

长期担惊受怕的折磨,

比横遭不幸更令人难过。

——韦加卢斯

我们因顾虑死而扰乱生,又因操心生而扰乱死。生令我们烦恼,死叫我们恐惧。我们不必为针对死亡而作准备,死是极其短暂的事情。只须一刻钟平平常常的痛苦,既无后果,也不造成损害,不值得作特别的告诫。说实在的,我们作准备,是针对预备要死的害怕心理。哲学家叮嘱我们,眼里时刻要有死亡,要预见它并在它来临之前予以认真考虑。随后,哲学家还把规则和预防措施告诉我们,由此,对死亡的预见和考虑就不至于给我们带来伤害。

医生的做法也一样,他们把我们置于疾病的境地,从而他们就有了施药和运用医术的对象。如果我们已经懂得生活,那么教我们如何死亡,如何以不同于生活本身的方式去结束一切,那就有失公正。如果我们已经懂得以坚定而平和的态度生活,那么我们也会懂得以这样的态度辞世的。哲学家毕生都在探究死亡。

不过,在我看来,死是生的尽头而不是目标,死是生的结束,终点,而不是目的。生活应有自身的目标和构想。生活上的正当探求在于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容忍。这一关于生活之道的总章和主章中,包含了其他许多课题;在众多的课题中,也有死亡之道这一节。如果不是我们的恐惧令其增加沉重的分量,这该属于最轻松的课题了。

从其实用性和天然的真实性来衡量,这种单纯的课程并不逊色于什么学科向我们宣讲的东西,而是恰恰相反。人们的志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应当按照各人的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他们自身受益。无论风暴把我抛到哪个岸边,我都以主人的身份登岸。我从未见过邻家的农人为自己以怎样的举止,怎样的镇定态度去经历最后时刻而思索。大自然教他学会到了临终时候才想到死亡。他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比亚里士多德还来得优雅;亚里士多德还受到双重的重压,一则由于死亡本身,二则由于对死亡的长期预想。正因为如此,恺撒有此见解:意想不到的死亡是最幸福最轻松的死亡。需要痛苦之前便感痛苦的人,到需要痛苦之时则痛苦愈深。想及死亡时的苦痛来自于对死亡的操心。我们总想超越并支配自然规则而令自己陷于为难的境地,身强体壮之时想到死亡就不思进食,就愁眉苦脸,这种表现只有那些学者才相宜。普通大众无需救治也用不着安慰,除非是到了灾难降临的时候。在这方面,他们感觉到什么才考虑什么。俗人的愚笨和无知无识令其对当前的痛苦具有极强的承受力,而对未来的灾难事故却满不在乎,我们不是这样说的吗?我们不也说:普通人愚昧、迟钝,因而对事情不敏感,也不大为此而忐忑不安?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看在上帝分上,我们今后就拜愚者为师吧。多门学科许诺带给我们的最大成果,这愚钝却以极其和缓的方式引导其门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