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47722400000005

第5章

信徒不解地说:“我待你好的时候,不但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越供你我越穷。现在可好,我用棍棒对待你,你却给我这么多黄灿灿的金子。难道你只需要别人恶劣地对待你吗?真是不可思议。”梦中受辱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凶狠汉子惊醒了,他发现原来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没睡,心中非常气愤。

第二天天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哪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着跟梦中打扮、长像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两只鹦鹉、国王和他儿子两只鹦鹉是父子,深受国王父子的宠爱,国王所享用的烤肉,是它俩的家常便饭。年龄使不同的人和鸟建起了诚挚的友谊,国王喜爱老鹦鹉;而王子则与雏鹦鹉玩耍在一起,十分地熟悉,两者在一起成长、一起在学校相伴。这小鹦鹉可真是天大的福气,因为它的小主人是王子!

王子天生热爱鸟雀,他又养了一只十分漂亮的麻雀,也是全国最珍贵的一只。麻雀给小王子增添了不少童年时的欢乐。一天,小鹦鹉和麻雀在一起嬉戏,在孩子们中间常会发生游戏变成吵架的事情,这会儿也出现在两只鸟之间。结果,麻雀竟被小鹦鹉啄了个半死,只见它耷拉着脑袋和翅膀,看样子活下来的希望实在不多了。小王子一气之下,就令人把小鹦鹉活活处死了。

噩耗传到老鹦鹉耳中,悲伤的父亲绝望地哭泣,但是哭喊也挽救不了一命归阴的小鹦鹉。悲痛至极的老鹦鹉暴怒地扑向小王子,狠命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尔后赶紧逃亡飞到一棵松树上,藏到了树的顶梢端。在这安全保险的半空中,它细细品味着丧子和报仇的复杂情感。国王想把这鸟儿诓回去,就亲自来到树下对它说:“朋友,请你飞到我身旁来,哭泣对我们都已不起作用,我们要抛开怨恨、复仇、哭丧的情绪。现在我应该承认我是非常的痛苦,但千错万错都怪我们,是我的儿子先动的手。我的儿子,不,是命运之神造成了这起事故,巴赫克女神早在她的生死簿上记载着:在我们的孩子中一个将死去,另一个则会在争斗中眼睛失明。我们作父亲的要彼此安慰,你现在飞回到笼子里来吧!”

老鹦鹉回答说:“陛下,在发生了如此惨祸之后,难道你还认为我会相信你的话?我知道,你是想用什么命中注定、发誓保证啦,用这种欺骗神灵的话语来想使我上钩。谢天谢地,幸亏命运之神让我站在这高高的松树之梢,我将会远远地避开小王子,藏在密林的深处。否则的话,我会勾起陛下的愤怒和仇恨的情绪。我要寂寞地聊度我的残生。我十分清楚,国王都好报复,而权力又如神一般无处不在。我倒是情愿相信陛下会忘记我的这次大不敬,但我想我还是远远地躲开你的眼睛和手为好。陛下,我的朋友,我求你还是走开的好,站在树下也是白搭,别再说要我回来的话了,疏远对仇恨来说是一剂令人头脑清醒的良药,正如同可以医治爱情的创伤一样有效。”两个朋友在南非的莫诺莫塔帕王国,有两个真心的朋友,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据说这里的人交朋友,比其他地方的人真心实意得多。

一天夜里,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一个朋友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径直朝另一个朋友家跑来,把他家仆人叫醒,因为他感觉梦神已迈进了朋友家的大门。被吵醒的朋友非常惊慌,他穿起衣服,系好钱袋,全副武装,对朋友说:“半夜造访一定是有急事相告,是不是赌钱赌光了?我这里有钱你拿去。要是和别人吵架,我们一同去论理。我还有把利剑,如果需要你也把它拿去。”

“不,”他的朋友回答说,“感谢你的热情关心,我既不要钱也不要武器,我只是在睡梦中看到你有些悲伤,我担心你出了事,所以连夜飞奔赶了过来。这就是我半夜来访的原因。”

两人的情谊谁更深呢?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一个真正的朋友能让你感到生活的美好,他的关心发自内心深处,他使你畅叙衷肠,倾吐心曲,只要事关朋友,哪怕是个梦,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他都会为你牵肠挂肚,寝食不安。能力与命运能力对命运说:“你的功绩哪里比得上我啊?”命运说:“你有什么功绩要和我比试?”能力说:“寿与夭、穷与达、贵与贱、贫与富,都是我能做到的。”命运说:“可是,彭祖的智慧不在尧舜之上,却享有800岁高寿。颜渊的才能不在众人之下,却早夭。孔子的道德不在诸侯之下,却倍受困窘。殷纣王的德行不在箕子、微子、比干等贤臣之上,却位居王位。季札在吴国得不到爵位,田恒却占有了齐国。有气节的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而无耻的季孙氏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要富足得多。还有许多例子就不举了。假如这些都是你所能操纵的,那么为什么让此人长寿而让彼人短命,使圣人穷却让逆子发达,让贤人贱却让愚人显贵,使善人贫却让恶人暴富呢?”能力回答说:“假如像你刚才所说,我本来对众人是无功的,所以众人才会这样;那么难道这些都是你所控制得了的吗?”命运接着说:“既然说是命运,那么还需要谁来控制呢?我不过是顺其自然,直的就往前推,率的就听任它。实际上,人们都是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我哪里能够知道那么多呢?我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呢?”

能力和命运的这段对话说明:力是进取之力,命是自然之命;力与命紧密相联,命与力因果相关;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而“命”的最终取向,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施家和孟家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得到齐王的赏识,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在向楚王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讲道理、举例子,有条有理,楚王听了很高兴,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作官,他们赚的钱多,使家里很快富裕了起来。兄弟两人都有显赫的爵位,让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也感觉到非常荣耀。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孟家看到施家这两年很快富裕起来,门口的马呀、车呀经常有来的,来的人员中有当兵的,也有当官的,真够荣耀,很有点羡慕施家。由于这两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请教如何让儿子取得官职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怎样去齐国,怎样向齐王游说及如何到楚国,又如何对楚王游说和当官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孟家两个儿子听到后,觉得这是个门路,于是大儿子准备到秦国去,二儿子准备到卫国去。

孟家大儿子到秦国去后用儒家学说游说秦王。他向秦王讲得头头是道,真是口若悬河,口才不错。秦王说:“当前啦,各国诸侯都要靠实力进行斗争,要使国家富强的,无非是兵力、粮食。如果光靠仁义治理国家,就只有死路一条。”秦王心想:这个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义之术治国就是想要我国不练兵打仗,不积粮食不富裕,这能行吗?于是,命令军士对他施行了最残酷的宫刑,然后又将他赶出了秦国。孟家的二儿子到了卫国以后,用主张发展军事的学说游说卫王。他为了能让卫王采纳他的意见,能在卫国授爵当官,向卫王进言时有条不紊他讲述自己用兵的道理。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弱小国家,又夹在大国之问。对于比我们强的大国,我们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的方针是要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权谋,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会到别国去宣传你的主张,别的国家发展了军事力量再对外扩张起来,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卫王感到这个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已是残废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里,悲痛地拍着胸脯责备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说:“不论办什么事,凡是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学的东西与我们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又有什么错误呢?”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不论办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条件是否适合,对象选择得是否正确,要适应形势。对别人的经验不能死搬硬套,不然的话,必定会把事情办糟。野猪和家猪一天,一只野猪不知怎么闯进了农民的猪圈。

野猪看见猪圈里躺着的几只家猪,不禁诧异地问道:“看你们的样子多么像我,你们都是猪吗?”

一只家猪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回答说:“是啊,我们都是猪。这点还用怀疑吗?”

野猪说:“你们怎么变得这样懒懒散散,没精打采的,丝毫没有猪的气势和精神。我们在山林里并不是这样的呀!”

家猪道:“我们在这儿,吃了睡,睡了吃,有人伺候我们,舒服极了。还要到山林里去干嘛?朋友,你也留在这儿享福吧!”

野猪听了,叹道:“哦,原来如此!我得赶快离开这儿,不然我也要变成和它们一样的懒货了!”乌鸦兄弟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里。

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窠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窠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三个人爬山有那么三个人,共同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他们可也正像你说的呢:各人有各人的作风。

那第一个人,喜欢爬一步回头看一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相当看重自己的成绩,所以他随时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经爬到什么地方啦。这样,他爬了一段,觉得的确已经很高了,心里想道:“大概离山顶也差不多了罢。”就仰起头来向上看看,可是山顶简直看都还看不见呢。这个人忽然觉得很无聊,好像自己是在做些毫无意思的事情。他说:“我爬了这半天,还是在山脚,那么我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呀?既然如此,我又爬它干么!不如及早回头罢。”所以他就回头下山了。

那第二个人,可是一口气就爬到了半山。这真是不容易的,不但别人羡慕他,就是他自己也有点惊讶自己会爬得这样快。所以他就坐了下来,向下半山看看,也向上半山看看,心里着实有些满意。他说:“乖乖,老子一下子就爬到了半山!总还算得不错罢。然而老子已经爬得这样多了,也够辛苦的;说到功绩,老子自估了一下,也不能算少。那么,这以后的一半山,老子就是要你们用小轿子来抬,也不算过份罢。这点资格,老子是应该有的。”这话并非开玩笑,他是真的这样想,并且这样做了,所以他老坐着休息,等人家用小轿子去抬了他上山顶。可惜的,似乎并未有人去抬他,假如他自己没有上山去或下山来,也许他今天都还坐在那儿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