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47721800000023

第23章

旅店里的其他旅客听到他的号啕大哭都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似乎他开公司不是要赚钱的,只是为了一种雪中送炭的施舍。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起来的贺卡。

只有他知道,爱是一个人一个人一程程一程程传递过来的,就像是一种生命的接力。当初,那么多陌生人将爱传到了他手上,把爱传下去,那是他一生惟一的任务,那张贺卡没贴邮票,但曾被许多陌生的爱心传递给他了,爱,是通行于生命的惟一邮票。如果把爱的心灵一颗一颗地串起来,那世界将是多么璀璨的一串水晶啊!

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爱,是不会忘记的。

鱼香茄子的味道

爸爸不经常下厨,下厨必做一道菜——鱼香茄子。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每次都要吃个底朝天。

不过,爸爸做这道菜确实拿手。一整个的茄子不切开,把它蒸过然后在炭火上烧熟,直到茄子皮焦黄焦黄的,煞是好看。接着,把茄子切成很多小块,但刀不能切到底,要保持茄子整个的形状放在盘子里。最后,把事先调好的汁,滚烫的,浇到茄子上。一眼看过去,红红绿绿间好像卧着一条美丽的鱼。不但好看,而且好吃,入口松软,唇齿留香,真还有鱼肉的味道。

我知道好吃,但绝对不会去学,爸爸做的时候我根本不想挨近看有什么秘诀。我甚至奇怪,为什么爸爸有心情做这样麻烦的菜。我是现代女性,信奉的是男女平等。我视做饭为洪水猛兽,宁肯不吃也不做。因为这些,我被大家怒斥为女权主义者,男友和我也经常因此闹点别扭。

那一天,我们又吵架了。起因就是做饭问题。我懒散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不停眨眼示意我去帮帮厨房里的妈妈。我故意视而不见。几个回合后,他忍无可忍,大声责备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懒的人!”我也火冒三丈,一字一顿地回击他:“现在你看见了。你后悔还来得及。我告诉你,我就是不做饭,现在不做,以后也不做!”

他正准备拂袖而去,被听到动静从厨房里出来的妈妈拉住。

妈妈让我们坐下,清清嗓子,给我们讲了关于鱼香茄子的故事。

那是20多年前,妈妈和爸爸刚刚结婚。妈妈是个很能干的女人,风风火火,不但工作上干得有声有色,而且家务事也样样来得,尤其烧得一手好菜。爸爸简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所有人都羡慕爸爸,说娶到妈妈真是一生的福气。

有个周末,家里要来客,妈妈忙不过来,就叫爸爸帮忙递递菜递递碗什么的。千呼万唤,爸爸却只应着不挪步,眼光都不肯从书本上移开一下。油锅“呼”一下着了火,妈妈又气又急,手忙脚乱间还把锅打翻了,结果烫伤了脚。

爸爸当时肠子都悔绿了。

妈妈卧床那些日子,突然变得很爱吃鱼。那时,生活水平那么低,吃鱼吃肉一般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奢侈。妈妈的伤,其实已经花了很多钱,几个朋友那里都已经借遍。所以,给妈妈买过两次鱼以后,经济捉襟见肘的爸爸就只有愧疚和无奈了。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爸爸在晚饭时间兴冲冲端了一盘菜放到妈妈面前。浇汁的鱼,满屋子的芳香。妈妈吃了一口,说不出是什么鱼,细细咀嚼,发现不是鱼肉,却有鱼的鲜香滋味。爸爸得意洋洋地笑:“这叫鱼香茄子,味道好吧?”

原来,爸爸托朋友找了一个食堂大厨拜师学艺。人家本来不肯教的,但他好说歹说,大厨师感动了,才把这门绝活教给他。家常菜其实是很难做的,考手艺。爸爸学了一个星期,才有点眉目。他像献宝一样,不停问妈妈:“好吃吗?”还说,以后再不袖手旁观了,一定会帮妈妈一起做家务活。妈妈一边吃,一边掉眼泪。眼泪和着菜,全都是幸福的滋味。

故事讲完,妈妈擦擦眼角,轻叹一声:“一晃,也吃了那么多年了。好像还有很多滋味呢。”刚下班进门的爸爸也语重心长地接口:“为一个关心我的人做饭,其实有时候就是一种乐趣。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应该互相体谅和包容。”他们相视着微笑。而男友也紧紧握住我的手,我抬头看他,他正冲我深情地看过来。我悄悄决定了,明天就开始向爸爸学艺,学这个他拿手的鱼香茄子。

幸福是用胡萝卜雕刻出的花朵

来自藏区的父亲和来自长沙的母亲相识于云南的一所大学,就在食堂里的偶一四目相接的瞬间,便注定了两人的一生情缘。为了爱情,也为了响应当年“支援边疆”的号召,他们双双留在了云南的一个边陲小城当老师,后来又辗转到了迪庆,即今天已驰名中外的香格里拉县。

我的父母是一九六七年结的婚,那时也没什么仪式,把被子搬到一起就算是有个家了。接下来的暑假成了他们旅行结婚的假期,也算是开旅游结婚之先河吧。从此,他们每年都相约至少出去旅游一次,即便我和姐姐的出生都没有改变他们这样的约定。

那时的迪庆贫穷落后,交通相当不便,有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到大一点的县城丽江去只有一种办法:搭县里惟一一辆解放牌大货车,走三天盘山公路,中间还要住两宿的车马店。走如此艰难的路,父母总是齐心协力带着我们两个孩子。我晕车,到丽江时往往已累脱了形,父亲就背着我,母亲则牵着姐姐,借住某小学的教室里休整一天,第二天再继续行走。

三十年前的中国还没有什么旅游概念,做教师的父母收入也相当微薄,即便这样,他们在十年时间里还是带着我和姐姐到过南方的许多地方,纯粹为了游山玩水,相当苦也相当有趣。父母的同学和朋友真多,每到一地我们都能见到和他们熟识得不得了的人,虽然大家都不很富裕,但一两天的招待还是相当热情的。我和姐姐也因此认识了许多至今对我们来说都是亲人的叔叔阿姨们。

我们在迪庆的家,是人情味十足的藏式民居。父亲是地道的藏民,对此自然是相当熟悉和习惯;母亲虽来自湖南的一座小城市,但很快就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周末如果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父亲通常就在旁边一边陪我们玩,一边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虽都是些很普通的闲话,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很是热闹。

有一次,父亲趁着我睡着,把我偷偷放在了我一直不敢骑的牦牛背上,然后就和母亲到街市上买东西去了。等我醒来后,发现自己在牦牛背上,愣了几秒钟便大声哭了起来,可又不敢动弹。循着哭声而来的母亲和藏民邻居看到这样的情形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父亲怕我摔下来,早已用哈达把我牢牢地绑在了牦牛背上。这个笑话至今还被熟识的老邻居们津津乐道,他们说:那一家子真是有意思。

记忆中的父母总有做不完的活儿和说不完的话。与当地男子普遍不喜欢干家务事截然相反的是,父亲只要一有空就和母亲一起挤在厨房里,一个洗菜一个切菜,说说笑笑地就把饭菜准备好了。有时还很大声地说,让在院子里做作业的我和姐姐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跑进厨房去看他们。

关于上述情景的回忆常让我陷入迷惑:我的父母都在一起过了三十年了,他们有多少话能够一直说而依然趣味盎然,有什么事可以总是一起做而毫不厌倦?

姐姐考上大学那年,父母在家里大宴宾客,其中就有当时还是我男朋友现在则是我丈夫的扎西。在我差不多已忘记那天宴会的具体情形时,扎西倒向我描述了他当天感受到的“震撼”:“那天来的人很多,因为迪庆终于有自己的女大学生了!就在大家在院子里喝着酥油茶,吃着牦牛肉和奶渣拱手欢庆的时候,你父母则端出来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我好奇地跑到后面的厨房里看他们是如何制作出如此漂亮的菜肴时,却发现你父母站在有阳光照射进来的厨房里,快乐地一边交谈一边忙着各自手里的活儿:一个把胡萝卜仔细洗净后放在案板上,另一个则熟练地将它们切削成花朵摆进盘子里,然后再将炒好的菜盛进去。当时只有大饭店里才有胡萝卜雕花做成的菜盘装饰边,而我在你们家里竟看到了,而且还看到了你父母是那么开心地在一起做着雕花胡萝卜。当时我就想,传说中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无非如此吧,而那幸福的生活指的也可能就是这种两个人齐心雕刻出的胡萝卜花吧,原来幸福的定义就这么简单。我可以想像到,当他们年老白发苍苍时,仍会在厨房里一起开心地雕刻胡萝卜花的!”

一九九九年,我父亲被查出患了胃癌而且已到晚期。

母亲一直坚持不告诉父亲真相,直到父亲去世前他还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要全家人一起再出去旅游一次。我后来就想,那么聪明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经过一次次病危,当时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样的病症呢?原来他所有的快乐都是佯装给母亲看的,就像母亲总在夜里流泪,在厨房里轻声哭泣,但到了父亲的病床前她也总是一副无比快乐的样子。

这一生,他们都希望给予对方最快乐的笑容!

在父亲最后半年的生命时限里,他总愿意和我在一起谈到他和母亲青春的过往。说起念大学时,有个来自北京的男生曾很热烈地追求过母亲,而母亲也差点动心去和那人在一起,父亲由衷地庆幸自己抢先一步向母亲表白了心声,用藏族最直白的歌声表达了他对她的爱意。

“母亲为什么会选择你?”我好奇地问。

“因为我长得很英俊。”父亲半开玩关地说。我相信,父亲直到患病之后也是最英俊的康巴汉子,更何况当年风华正茂的时候。

母亲喜欢吃糖,在粮食供应困难买糖都需要凭票的年月,父亲每次想方设法地弄到几块水果糖后,会把其中一块给我,另一块给姐姐,剩下的则都给了母亲。后来,随着我和姐姐长大有了外出的机会,每次离家前父亲都不忘嘱咐我们,到外地要记着给母亲买点糖回来,哪怕是最便宜的水果糖呢,这可是你们对母亲表达爱的机会呀!每当这时,我和姐姐都会由衷地感叹:母亲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父亲去世后,母亲几乎疯掉,她不仅夜夜流泪,白天还总是坐在厨房里盯着地板发呆。家中任何一件和父亲有关的物品都可以让母亲大放悲声。有好几次,我还看到母亲半夜站在路边祈求平安吉祥的经幡前念念有词,而从前,身为汉人的母亲根本就不会到这样的地方来祷告,偶尔因为父亲沿袭传统在这里祈祷时,她才会恭敬地鞠个躬,再绕行三圈,以表敬畏之情。

我们都很担心母亲日后的健康。后来姐姐和姐夫商量了一下,就将母亲接到了昆明,希望换个环境,可以让她减少一点思念父亲的痛苦。

一晃五年过去了,对于父亲的离去,母亲已能表现得十分平静。有时带着姐姐的孩子回迪庆来住住,她还常会拿出父亲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跟外孙一起开心地玩儿。只有在各家各户升起炊烟时,她的神情才会略微沉默地现出沮丧,眼睛看着远方若有所思。

有一次我和母亲一道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时,夕阳的光辉洒了进来。我在和母亲的闲谈中问她:“你这辈子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母亲很认真地想了想后回答我说:“是你父亲去世。我一直以为我可以走在他前面,或者是我们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没想到他会比我先走。”

“当初,您为什么选择了父亲?”我忽然记起了父亲曾经说的他们的青春过往。

“是因为你父亲的一句话。”母亲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甜美的微笑,“他说:‘我对天发誓,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比你多活一天。我会帮你安葬,让你安心,不受失去爱人的苦痛,然后我再来陪伴你!

可是,父亲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伤了母亲的心。即便母亲经历了像因出身问题受到审查蹲过牛棚、患乳腺肿瘤动过一次大手术、更年期时一次大出血差点没救过来等等这么多苦痛,都没有父亲违背誓言的辞世更让她伤心。

“但是,我想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母亲很平静地说,“我一直比你父亲坚强,虽然我善感。他一直是个浓眉大眼的大孩子,永远有着快乐的笑容。失去他的时候,我确实有种鸟儿不能再飞般的恐惧,但我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比你父亲去得早,他将会比我更惊惧,没有了我和他一起说笑,他都有可能失去语言能力……想到这些,我就不再埋怨和哭泣了。我很开心我能比他多活这些年,不仅陪伴他到了他生命的终点,给他所有我所能给子的照顾,而且我还很开心地看到我们的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而且拥有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幸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他是我的一位采访对象。报社搞了一个资助特困大学生的系列报道,安排我们去采访,学校便推荐了他。那天下午,当我们在那个贫困的山村找到他时,他正在地里干活。尽管只有二十岁,但晒得黝黑黝黑的,一握手生疼——他满手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