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
47721600000016

第16章 诚实治学追求真理(3)

青年学者说:“先生,这会不会犯卖国主义的错误?”

谭教授感到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就问他说:“怎么会犯卖国主义错误呢?”青年学者说:“先生,如果强调这对中原王朝的实际控制线在长城以内,那么,会不会损害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况且,有些外国人也在叫嚷:万里长城就是中国的边境。”

谭教授耐心地说:“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你所说的那个外国,那时才开始在东欧兴起。”接着,谭教授举起教鞭,在墙上那幅大图跟前站定,说:“清朝鼎盛时期,中国领土约1300万平方公里,包括了长城内外。但是中国近代受到侵略,统治者丧权辱国,直到1946年,中国领土损失了300多万平方公里,还有960万平方公里,当然也包括了长城内外。至于明朝取代元朝后,领土的疆域不与今天的国境线重合,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历史事实!总之,中原王朝的疆域,历代都是发展变化的。”

可是,青年学者却说:“先生,有关部门的人说‘历史地图中凡涉及边界画法处,当然得听有关领导机构的意见,学者不应自作主张’;还说‘历代中原王朝边界只能画在现在的国界之外,至少与今天的国界相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画在今天的国界之内,凡违反此原则者,即犯卖国主义错误’。您看呢?”

谭教授说:“这种说法是最令人痛心的!”他说:“我反对将学术上的分歧上升为政治分歧。至于我本人,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图可以不出,主编可以不当,历史事实不能随便更改。这就是我主持编著这部《中国历史地图集》所坚持的态度!”

谭其骧以这种严肃态度主持编出了一部科学的、真实准确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亚里士多德不让师

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高尔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17岁时进了雅典“柏拉图学园”,学习数学、天文、音乐和哲学。

这所学园的创办人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学者柏拉图,他写了一部书叫《理想国》。在书中,柏拉图把全国的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国家的“有智慧的人”、保卫国家的“勇敢的人”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他认为奴隶不是公民。

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和热爱他的老师,他经常提出问题向老师请教。有一回,柏拉图对学生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下来。”在柏拉图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观念产生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现实世界,都是观念的影子。这种对世界的看法叫做唯心论。亚里士多德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然后又结出果实,离开了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树的观念,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又问:“不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吗?”

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老师争论,有时候,他把老师问得答不上话来。

柏拉图非常看重亚里士多德,但又不喜欢亚里士多德怀疑自己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确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老师,能在这样的老师身边学习的确是一种幸福,所以,他在柏拉图学园一呆就是20年。但是,他对柏拉图的学说产生了许多疑点,在自己的疑问没有解决之前,他不盲从柏拉图。他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有一回,亚里士多德捧着《理想国》请教柏拉图:“老师,文学为什么在‘理想国’里没有位置呢?诗人为什么被驱逐出‘理想国’呢?”柏拉图说:“现实世界都是观念的影子,而文学艺术呢?那是影子的影子,当然不是‘理想国’所需。”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老师的论断,坦率地说:“老师,诗人的创作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可不是影子的影子!文化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快感,也可以净化人们的情感,对人的道德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哲学家是智者,可是文学家并不愚蠢,诗人可不能逐出‘理想国’呀!”

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你又来同我争论了,你的思想像无拘无束的野马,应该给你戴上缰绳。”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没有被带上缰绳。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离开了学园,后来自己创办了学校,推动了古希腊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哥伦布寻求新航路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爱因斯坦

一个偶然的机会,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读到一本书,书上讲人们生活着的大地不是方的,而是圆形的球体,所以应当叫“地球”。

这使哥伦布十分好奇。他想,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向西航行就应该能够到达东方国家。大地是不是个圆形的球体呢?向西航行真的能到达东方国家吗?哥伦布脑袋里产生了一连串的问号,他决心解开这个大地之谜。

1476年,哥伦布24岁了,他决定冒险进行一次向西的航行,探索通往东方国家印度和中国的海上新航路,并就此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建议。不料他的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当时许多有学问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的非议,他们讥笑这位年轻人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把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大胆设想看成是精神错乱的结果。

不管别人怎样攻击他,哥伦布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只是要实现西航的计划,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既无船又无钱也无人是办不到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争取西行。

十几年过去了,哥伦布仍未成行,但他一直在争取着,等待着。后来哥伦布的这一远大志向传到了罗马教皇耳中,教皇让他去求助西班牙皇后,并送他65元钱作为去见皇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头驴子,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出发后只好沿途乞讨。

哥伦布历尽艰辛总算见到了西班牙皇后。皇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3只船,可是没有水手还是不能出航。太危险了,谁都不愿去冒险,尽管哥伦布苦苦哀求,磨破了嘴皮子,可谁也不愿去送死。怎么办呢?哥伦布想,人们不去不就是怕苦怕死吗,干脆去找皇后,请求她释放狱中的死囚犯,答应他们只要航海成功,就免去他们的死刑,并给他们自由。皇后同意了哥伦布的请求,这样水手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率领87名水手,分乘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顶狂风,战恶浪,历尽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以后,于1493年、1498年、1502年,哥伦布又三次率船队西航,到达了中美和南美沿海地带。这些地方对哥伦布来讲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他误认为这就是东方的印度了。尽管如此,哥伦布仍然功不可没。因为他证实了大地是圆形的球体,而且当时美洲这块大陆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都说哥伦布发现了“新航路”和“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继续西航到印度和中国,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富兰克林诚实治电学有疑问的时候,最好是说实话。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