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64

第64章 恐龙的空中兄弟——翼龙

中生代的翼龙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早期的翼龙,主要生活在早侏罗纪,喙嘴龙是这一类的代表。它产于德国佐伦霍芬地区,恰巧与始祖鸟产于同地、同时代的地层中,它是刚从爬行类中分化出来不久,身体上的原始现象很多,如长尾巴、嘴中有长牙、前肢掌骨很短,使两翼扇动力量不大。它还不能自由飞行,只能从高处向低处滑行,这阶段的翼龙还不是它们的典型代表。到了晚侏罗纪,出现了翼指龙,它进化的尾巴极短,口中的牙齿也有退化,掌骨变长了,它可算为进化的中期产物。进入白垩纪后,翼龙的演化已达到了高峰、尾巴消失、牙齿没有了,头部有隆起的骨质嵴,骨骼中空、眼睛前方有巨大的孔洞,这样就减轻了头骨的重量,第四指骨更加伸长,扇动力量加大,使它能够自由飞翔,这个时期的代表是中国准噶尔翼龙。

一些专家经过对化石的研究,提出翼龙有可能是温血动物,其根据是它皮翼的结构。仔细观察它的印痕化石,发现外半部分坚硬,充满了又直又长的、平行排列紧密的纤维,僵硬而无弹性;内半部分(靠近身体的后半部分)纤维短且弯曲,排列疏松呈波状,有可能是皮毛,且皮膜也较软,具伸展性。翼龙生前两翼张开可有6~15米宽,但身体不大,在两翼有力的扇动下,要保持体内热量不散失就必须要有隔热的皮毛来保温。翼龙生活在湖边、海边,惯食鱼类,是食肉动物,但从化石腹部印痕上未发现胃中有食物,表明它们消化、吸收的速度很快,能够产生高能量来维持体温及提供动力,这为翼龙是温血动物又提供了一个证据。但是仅凭这两点还不能说明问题,还要再找更多的化石来观察,以发现更多的“微细附件”。如果翼龙是温血动物的论点得到了证实,它将证明翼龙进化的和鸟类一样先进,而并非是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笨重的飞行动物。

翼龙绝灭的原因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但推测其原因很可能出在皮翼上。它的皮翼很薄弱,中间没有骨骼支撑,一旦皮翼破损就无法修补,影响了扇动能力造成两翼不平衡,皮翼越大这个弱点就越明显。而从爬行类进化出的鸟类在适应天空飞行方向能力比它们更强,在竞争中鸟类灵活地扇动翅膀,做着急飞、急停、空中急转弯等高难度动作,把翼龙打下了天空、打进了泥土中。因此尽管翼龙有可能也进化到了温血动物阶段,但由于进化速度不快、程度不高,最终还是被进化快、程度高的鸟类独霸了天空。

现代的皮膜翅膀动物——蝙蝠,吸取了翼龙的教训,抓住鸟类的弱处——不能夜间飞行(少数鸟除外),又重飞上了天空。它们靠着发达的听觉器官,用超声波来确定猎物、躲避危害,它们的五根指骨都延长进皮翼中起支撑作用,使扇动更为有力;而且指骨又可作隔挡,当一处皮膜损坏时不影响或不扩大到其他部分。同时,身体也不向大型化发展,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现在的蝙蝠只是吃鱼、昆虫、花粉甚至吸血,并不与鸟类争食,故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