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奋斗伴随梦想
47706600000035

第35章 创业少年

俗话说,人小志大。每个人都在寻常的日子过寻常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志者不在年高,而在于用自己不同凡响的方式去做有意义的事,当然,这种意义必须在通过自己的奋斗中才能获得。

有一个10岁的男孩随父母移居美国。面对美国文化的冲击,妈妈担心男孩能否适应。

男孩一到美国就上了当地的小学。放寒假的那天,男孩对父母说,老师布置了寒假作业,必须在寒假里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得50美元。

爸爸和妈妈给他出主意,让他到社区里找些送报纸、送牛奶之类的工作。第二天,男孩兴冲冲地出去找工作,直到傍晚才垂头丧气地回来。原来,他在周围的几个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找到一份送报纸的工作,因为美国孩子还没有放假就提前预定了这些工作。妈妈安慰男孩:“算了,妈妈给你50美元,这么冷的天,我也不想让你去受冻。”

“不行!我一定要自己挣钱!”男孩不甘示弱地说。但整整一周过去了,他还是一无所获。

一天晚饭时,男孩向父母宣布了他一天的战果:整个社区里,他每家都找过了,总共找到了20个客户答应雇他送报纸。

从第二天开始,男孩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挨家挨户送报纸,没过几天他那双才穿没多久的旅游鞋鞋底就磨穿了。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发现男孩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他发烧了。妈妈给他吃了退烧药,就让他早早睡觉了。那晚妈妈特意把闹钟原本5点半的响铃时间推后了一个小时。哪知,第二天早晨5点多,男孩房间里就“咚”的一声响。妈妈急忙起床查看,没有闹钟,他依然自己在5点半醒了。

由于男孩重信誉,服务周到,价格便宜,很多人居然找上门来请男孩帮他们送报纸,不久他的客户就增加到70个。男孩干得更卖力了。

转眼,一个半月的寒假过完了,男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赚了70多美元。他用这笔钱为自己买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还第一次给父母买了小礼物。

令全家没有想到的是,男孩的这些客户习惯了他的送报纸服务,一听说男孩开学后就不干了,都着急起来。他们主动提出来,如果男孩上学后继续给他们送报纸,他们愿意每个月出2美元。但是男孩父母都不同意。

男孩也担心自己做不了这件事。但是第二天男孩突然对妈妈说:“我想把这份工作告诉我的好朋友吉米,让他也来送报纸。”妈妈故意说:“你不怕他抢你的客户吗?”男孩笑着说:“老师说了,竞争会促进商业发展。而且,吉米是我的好朋友,我也愿意他能赚更多的零花钱。”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儿子这么小,竟然说出这样宽容的话,她满意地笑了。

谁知那天男孩放学回家,有些难过地对父母说:“吉米说,他不敢去找客户联系。他希望我为他联系客户,他愿意把他赚的钱分给我一半。”

妈妈笑道:“呵呵,那你不成小老板了。”

没想到,妈妈无意中的这句话给了男孩灵感。两天后,男孩家里来了两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其中一个是吉米,他们一起兴奋地商量着什么。两个孩子走后,男孩告诉妈妈:“我们刚刚宣布成立了自己的儿童社区服务公司!”爸爸和妈妈都惊呆了。

男孩有了自己的小公司后,每个月都有200多美元的收入。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不久,他发现很多人家也不喜欢把垃圾扔到篱笆墙外的垃圾桶里。于是,他又萌生了帮客户倒垃圾的想法……

男孩还按照老师教的,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为实现那些梦想而攒钱。那天妈妈帮男孩清理书柜时,无意中看到了那张梦想清单,他的梦想从小到买一张歌碟,大到买一台自己的电脑。但有一条紧紧吸引了妈妈的眼睛——他要给新搬来的那个残疾邻居买一辆轮椅!

一刹那,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儿子真的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