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浪漫要学法国人
47703300000003

第3章 把最有情调的餐桌搬回小窝

有时候我们为了吃而吃确实显得暴殄天物。可事实上中国人就餐大多强调“色、香、味”俱全,目光主要放在了食物上,对其他的一切则都不那么关心了。这是个比较危险的传统,一不留神就有被讲求“道”的某些国家偷笑了,就算郁闷也找不出反驳人家的理由来,郁闷就会翻倍。

于是好多年轻人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了。无论是小意思的朋友聚会,还是至关重大的情侣约会,基本上都是冲着酒吧和西餐厅去的,实在赶时间就跑到肯德基爷爷、麦当劳大叔那里买个汉堡。你见过含情脉脉的小恋人在地摊上叫一碗炸酱面,在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聊得你哝我哝的吗?除非是成日里练嗓的声乐系学生或是第二天不用说话不怕嗓子哑的。或者,到中餐馆准备点几个好吃不贵的菜,周围却有一群朋友模样的人在那儿胡乱吹牛,时间一长,你就会不堪忍受嘈杂和上菜速度慢而怅怅而去,所有心境被破坏的粉碎了。此时如果你还不至于走到赌气饿肚子这条比较傻的道上来,不妨捡个西餐厅去坐会儿,贵是贵了点,不过人家店里或是温馨或是悠闲的环境绝对能让你觉得物超所值而唏嘘不已。然后你爱上了秋千架,爱上了钢琴曲,爱上了蜡烛台,爱上了玫瑰花,爱上了雪白的餐巾和围着你快乐表演的小提琴手……爱上了这种氛围,如在天堂一般和谐优美的情调,最重要的是再也不会有坐得久了便会遭到服务员的白眼了……

剥离了种种现象去看本质,实际上总逃不过一个“情调”的问题。现在的我们都是绝对的讲求品质一族,出门在外当然不能委屈自己,在家里更应该多多宠爱一下自己,否则“家将不家”了。

虽然我们不能像古代帝王那样庄重地吃饭,但至少应该略微学习一下礼仪的皮毛。包括陈设、用具、搭配等等,若要想窥见西餐的一斑,不妨也将目光投向食不厌其精的法国。要知道世界上最浪漫的餐桌出现在法国那个有名的路易十四的宫殿里。

这位幸运的皇帝的宫中有五十多个厨师和助手,这些人使尽浑身解数,做出花样翻新、令人称羡的菜肴,摆在皇家大桌上任人欣赏。路易餐桌上的新奇景象很快就成为国际上的一种奇观,成为国家和国王本人的反映。这样,路易在凡尔赛宫创造的东西,后来变成法国外交政策的一种重要而不断发展的传统,这就是宴请外交。当时精心安排的丰盛宴席被称为法式宴席,餐桌上一次上二百个菜,这既有刻意显示的一面,也有彰显营养的一面。为了对路易常吃的馔肴有个概念,这里有个1687年1月他在巴黎别墅饭店宴请一位外国贵宾时使用的菜谱。菜谱包括二十二道“大汤”和六十四道“小汤”,二十一道主菜,四十四种烤肉,六十三种小菜,三十六种沙拉和十二种调味汁。

路易的弟媳奥尔良公爵夫人写道:“我见过国王用膳,有许多次是四种不同的汤,一只整野鸡,一只鹧鸪,一大盘沙拉,一份加蒜羊肉,两厚片火腿,一盘糕点,然后是水果和果子冻。”

正是路易十四在位时期,正统的法国烹饪术才形成,它跟意大利那套技艺彻底分道扬镳,法国第一次有了一种新烹饪术。由此可见,一国之君对饮食业的推动力量是多么的巨大了。

李太白说,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法国人却不只爱喝酒,更让美食家也在历史上大大风光了一把。尔后毫无悬念的,成就了千古的名声,千古的辉煌。真让人嗟叹不已!它至少告诉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一个最普通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不能辜负餐桌的艺术。它可以是亲情,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