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
47698100000035

第35章 节能型住宅和绿色建筑(1)

节能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节能环保建筑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目前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能耗的建筑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黏土砖,就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千克,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节能环保建筑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是人口多、资源贫乏的国家,煤炭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原油只有1/7,天然气只有1/10,水只有1/4。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是建筑、制造、交通三大能耗之首,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1/2,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

开展建筑节能是国家实施节能战略的重要方面。必须在住宅外墙保温、门窗设计、屋顶保温这三方面下大工夫,努力达到节能住宅的设计标准。

节能型住宅讲的主要是节约能源,节约有相对的几个条件:1.主要指节约一次性能源,就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煤;2.节能住宅分最基本的节能手段和为了达到高适度采用的降低房屋能耗的节能手段和系统。

高级节能住宅节能型住宅分初级的和高级的。初级的采用一些单一的节能手段,简单地运用节能技术达到基本的节能效果,比如保温材料节能,在北方主要体现在冬季,降低采暖的能耗;南方主要是降低夏天的制冷的能耗,情况有所不同。但都是采取单向的技术,使能耗、烧电、烧煤能够降低下来,舒适度达不到太高的要求。而现在国内高水平的节能型住宅,它的恒温、恒湿,不是靠风,而是靠楼板辐射制热、制冷,这一类称之为高级节能住宅。

保温材料传统意义上的砖混建筑的外墙,保温性能差。节能型住宅一般采用外墙复合保温,有3种不同的保温形式相互合理套用。例如外墙夹心保温,它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同一外墙的内外侧墙片之间,夹心保温采用4厘米厚的苯板。建筑保温就好像是给大楼穿上“棉衣”,夹心层就是大楼所穿“棉衣”里的“棉花”。四面外墙都做保温处理,这样将避免住宅的外墙热损失、门窗热损失、屋顶热损失等,居住建筑节能效率可由50%提高至65%。这不但可以增强冬季保暖效果,也可以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减少使用成本,春秋季节的居住舒适度也会相应提高。但是这方面专业性较强,所以消费者在购房时要仔细阅读资料或向开发商询问,一定要弄清住宅有关外保温方面的构造以及节能效果。

不仅如此,节能建筑还涉及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能、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同时建筑的朝向是否采用南北方向设置、建筑群是否摒弃周边式布局、楼间距是否得到保证、建筑物体形系数是否超过了节能设计标准、是否尽量减少使用大窗户、阳台的底部是否经过特殊处理以及外墙的颜色选择等方面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因此,节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节能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建筑物的这件“棉衣”技术含量不低。

板式住宅除了房屋的“外衣”节能之外,内部环境的节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房屋地板的选材到墙面的色调以及各种电路的设计,采暖、通风方式的选择等,都会对节能有所影响。另外房间动静分区明确、功能空间齐全、组织紧凑合理也对节能有所影响。比如把卫生间贴近卧室、将厨房与餐厅联系紧密、让生活阳台与居室结合、厨房与服务阳台相通、主卧室设专用卫生间等,有的房型还设置进入式贮藏室,比较注重实用性。其次,各功能空间的面积配置和尺度掌握要与套型面积标准相协调。房型设计上,面宽和进深的尺度都要恰当,适宜家具布置和人居功能。最后,要看平面组织、门窗的位置,能够充分考虑到通风和日照的效果。良好的通风没计可迅速稀释空气中的有害物,充足的日照具有清洁杀菌能力,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并可节约能源。近几年,板式住宅套型之所以受到欢迎,正是由于它具有创造了室内生态环境的优势。

开发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用水的节约。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