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的环保之路
47689800000029

第29章 加强湿地与草场的保护

草场与湿地大都相互依存和共生,进一步增强着生态系统功能。然而当今,草场沙化、湿地缩减的状况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普遍。湿地和草原的破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天然草原退化,致使沙尘暴肆虐,甚至许多地方已经沙漠化。

湿地保护

美丽的西溪湿地

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期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群落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全世界约有湿地8.56×108公顷,其中加拿大湿地面积最大,约有1.27×108公顷;其次是俄罗斯,约有0.83×108公顷;中国居第三位,约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0.63×108公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湿地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湿地保护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围垦、开荒、污染和过度猎取等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

湿地保护应与湿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湿地保护中,除防治污染外,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以我国为例,目前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130余处,面积达3750×104公顷。未来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管理体制和保护区的水平,将我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世界级的珍禽保护区。

2.生物资源的合理培育、利用和保护

湿地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如大面积的芦苇、草洲,水生动物资源有鱼虾。实现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对生物资源适当培育,是开发利用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

3.加强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湖泊的淤积使平原湖泊沼泽化,加上围湖造田,湖面积日益缩小,湖容量大大降低。加强综合治理不仅要严禁围垦,适当退田还湖,还应该从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出发,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洪峰高度等。

4.立法保护

在发达国家湿地被看做同农田、森林一样重要。美国1977年颁布保护洪泛平原和湿地的法规,欧共体的农业政策十分重视保护湿地。我国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湿地的问题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草场保护

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降低人为活动的干扰,使人为活动控制在合理的程度。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实施的退牧还林措施对保护草场起到一定的作用。放牧时期根据各类草场的产草量,确定放牧强度和载畜量。以草定畜,优化放牧。有试验结果表明,将放牧强度控制在50%左右,并按时转场,可使原来(10~12)×666平方米地养一只羊,提高到8×666平方米养一只羊,而且可以保持草地良好。在农牧交错区,尤其要防止滥垦、滥牧。

另外要加速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实现草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试验结果表明:封育、补播和施肥以及建立人工草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退化较轻的草地封育2~3年即可恢复,产草量提高2~3倍,植物群落的结构可发生变化,由单层结构变化为双层结构。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实行补播优良草种,加上封育,第二年就可得到良好效果。

我国的甘南草原湿地是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湿地之一。近年来,甘南草原湿地面积锐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天然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关注,当地政府一方面实施“农牧互补”战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减少草场载畜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旅游生态产业及第三产业,合理流转从事畜牧业者。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甘南180000万平方米草场得以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