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057

第57章 范缜尊老

“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

——范缜

范缜,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不仅学习儒家、道家学说,也学习法家、墨家学说。正因他广泛涉猎群书,加上他的性格,不随波逐流,喜欢独立思考,所以他接受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19岁,他拜刘献为师,成为刘献的得意门生。刘献喜欢他刻苦钻研、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经常对他单独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师生一谈就是一个长夜。

范缜20岁了,按当时的习惯举行冠礼。常规做法是:由父亲把他的头发束起来,举行仪式,表示他已长大成人,然后互相道喜。可是范缜幼年丧父,这冠礼就由老师刘献代替父亲给他束发。同学们也都来祝贺。刘献以师代父,对范缜鼓舞很大。他虚心学习,学业大进,终于写出了继王充之后的唯物论巨著《神灭论》,无情地抨击了王公大夫无人不言佛、道鬼神的迷信主流,对发展唯物主义思想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