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07

第7章 中国铁路由中国人自己来修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在北京八达岭附近的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铜像。铜像塑造的是位60岁左右的老人,胖胖的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他就是当年负责建造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是广东南海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特别在数理方面很有天赋。11岁那年,父亲带他参加清政府组织的官派留学生的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父亲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一再叮嘱他要好好学习。

詹天佑在美国学了10年,学了土木工程和铁道工程两个专业。学成回国后,他决定大干一番,把自己的知识才能贡献出来造福国民。

1903年,清朝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清朝时,中国的铁路公司依附于帝国主义,公司的大权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外国人把经营中国的铁路看成是有利可图的事。当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开时,外国人你争我夺,谁都想夺到筑路权和经营权。英、俄两国吵得更厉害,非得要派自己国家的人当总工程师不可。双方僵持不让,最后怄气达成协议,说如果这条铁路由中国自己建造,那我们就不争了。

迫于这种形势,清政府才决定自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这一来,外国人停止了互相间的争执,又把矛头对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说什么中国人哪修得了铁路,修建这个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真是狂妄至极。

詹天佑早就对清政府无视中国利益、肆意出卖铁路权感到无比愤慨,坚决主张中国铁路由中国人自己来修。面对帝国主义的蔑视,詹天佑决心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京张铁路造得让人心服口服。

他带着工程技术队,投入了紧张的选线测量工作。为了寻找一段最佳的路线,他每天翻山越岭,迎着塞外怒号的狂风,在悬崖峭壁上定点制图。晚七点,他在简陋的工棚里认真计算和绘图。他说:“技术工作一定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话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905年9月,铁路工程正式开工。这个工程的复杂和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少见的。最艰苦的要算中段线路南口到岔道城,这一带地形崎岖,山峦重重,地势逐步升高。要筑路必须开山填壑、开凿隧道。其中最长的八达岭隧道长达1000多米。那时没有开山机、抽水机、通风机等设备,这些隧道几乎都靠人工开凿。詹天佑经常和工人们一起挑水运泥,和工人们一起吃住,随时检查和指导铁路工程。

隧道打通后,詹天佑考虑到八达岭地段势险坡陡,铁轨直铺的话列车很难爬上去,容易翻车出危险,就决定从青龙桥起,傍着山腰,把铁轨铺成“人”字形。又在列车各个车厢之间设计了自动挂钩,使车厢不容易脱节。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2年,还节省了28万两银子。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胜利通车,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在我国的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