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06

第6章 为了法兰西的解放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生在里尔一个天主教的家庭。父亲亨利·戴高乐参加过普法战争,当过教员,他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感情对戴高乐影响很深。他10岁时就向父亲表示立志从戎。

1909年,戴高乐考上圣西尔军校,开始军人生活。1912年军校毕业后任少尉军官。不久,他被派往第33步兵团供职,颇得贝当团长的重视,第二年就晋升为中尉。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随步兵团开赴前线。大战期间,戴高乐受过3次伤,得到3次嘉奖。1916年被俘,曾5次试图脱逃,均未成功,直到大战结束,才获得了自由。1919年至1921年,戴高乐作为法国军事代表团的少校成员到达波兰,指挥波兰白匪军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获得过波兰最高勋章。10月,戴高乐回到了巴黎。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戴高乐作为贝当的幕僚,来往于莱茵区、近东执行军事使命,并致力于战略和军事理论的研究。1932年,他出版了《剑刃》一书。1934年,又出版了《建立职业军》一书。1937年底,戴高乐晋升上校,任第507坦克团上校团长,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摩托上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统治当局依凭“马其诺防线”,宣而不战。当时,戴高乐率部驻守阿尔萨斯,几次写信给总参谋部,呼吁建立装甲部队,指出“在这场战争中消极被动要遭失败”。1940年3月,雷诺组阁。戴高乐又写信给他,力主改革。5月,德军突然袭击,侵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突入法国北部。戴高乐受命指挥第四装甲师,在拉昂、阿布维尔一带进行阻击。可是由于以贝当、魏刚为首的军界头目鼓吹失败主义,不予支援配合,戴高乐部队孤军败战。6月5日,雷诺任命戴高乐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戴高乐力主抵抗,曾两度飞往伦敦,向英国人表示雷诺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

6月14日,巴黎陷落,法国沦亡。在这个严重关头,戴高乐离法赴英,于6月18日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他在这一著名演说中打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他庄严宣告:“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第二天,他又以“法国”的名义宣布:“一切仍有武器在手的法国人,他们的本分是继续斗争。”

戴高乐在伦敦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承认他是“自由法国人的领袖”。

戴高乐重视武装部队的筹建,招募志愿人员的工作进展迅速,从7月末到11月,“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由7000人扩大到3万人。10月,戴高乐组织了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坚决表示“要把战争一直打到解放为止”。戴高乐还成立了“中央情报和行动局”,向国内派遣情报员,开辟“特殊战场”。1942年元旦,戴高乐派前省长让·穆兰空降到法国南部,联络国内的抵抗组织,力图成立统一的抵抗组织,从属于“自由法国”,还提出了“一个战斗,一个领袖”的口号。同年,“自由法国”改名为“战斗法国”,进一步统一了国内的抵抗运动。1943年6月,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了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它是“法国的中央政权机关”,号召法国人民同它一起,“通过战争和胜利,使法国重新恢复自由、伟大和在强大盟国中的传统地位”。

1944年6月和8月,英美联军在法国北部、南部先后登陆,人民起义的风暴席卷法国。巴黎人民用自己的战斗解放了首都。8月24日,戴高乐随同盟军进入巴黎。9月初,戴高乐改组临时政府,给一些抵抗运动的头头封官晋爵。他还以“临时政府”名义,宣布恢复共和国军队,解散和改编内地军,解除了几十万游击队的武装。同时,勒令“全国抵抗委员会”和各地解放委员会立即解散。接着,法军和盟军一起,渡过莱茵河,继续追歼德国侵略者。1945年5月,法军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

胜利后,戴高乐主张扩大总统权力,提出所谓复兴法兰西运动,1945年11月,戴高乐当选为临时政府总理。由于资产阶级政党集团内部的矛盾,再加上美国表示的冷淡,戴高乐于1946年1月宣布辞职。

在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存在的12年间,戴高乐作为“在野派”的首领,以“法兰西人民联盟”为阵地,扩大自己的力量。他宣传自己的政见,对第四共和国历届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在50年代中期,他一面从事《战争回忆录》的写作,一面申述维护民族独立、加强欧洲联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58年,法国政局混乱,第四共和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危机。戴高乐接连发表声明,表示要接管共和国的权力。5月底,戈蒂总统任命戴高乐组阁。9月,进行公民投票选举,通过了新宪法,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年底,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1965年总统选举时,戴高乐连任总统。在他执政的10年中,他改革了国内的政治制度,镇压了反对派的活动,结束了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并采取发展工业、增加经济实力的措施。在外交上,他执行了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963年初,戴高乐公开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推动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为实现“欧洲联盟”而努力。同年,法国正式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拒绝在苏美控制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坚持建立自己的独立核力量。1965年5月,戴高乐一再表示法国决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任何“超级大国”去控制,重申要在世界上建立一种“新的均势”,“这种均势要以每一个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责任为基础,而不是以一个世界大国的独霸或两个世界大国的共同霸权为基础”。1966年,法国退出了北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7年,撤除美国在法国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同年8月,戴高乐在电视演说中再次指责苏、美的霸权政策,表示法国在对外关系上要采取“法国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政策”。1968年,法国政府多次公开谴责苏联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戴高乐重视同我国的友好关系,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认为“在亚洲,没有中国的参加,就不能办成任何大事”。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还打算亲自访问中国。

1969年4月,由于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严重,戴高乐无力解决矛盾,被迫辞职,退居科龙贝。1970年11月9日,由于动脉瘤引起的胃动脉破裂,在科龙贝突然去世。